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時衛懿公好鶴亡國” 養鶴池在今山東聊城的一個小城鎮

聊城老鄉點右上角關注我們, 聊城人自己的頭條圈子!

聊城市莘縣古雲鎮駐地西南七八裡處。 有東池, 西池西個村莊。 據傳說這兩個村名與春秋時衛懿公好鶴亡國事有關。

春秋時, 王權衰微。 諸侯國林立。 彼此殺伐, 兵戈不已, 衛國的懿公生性好玩樂, 不恤國政, 尤其對鶴情有獨鍾, 愛之成癖。 宮廷御苑, 處處養鶴。 凡獻鵪者, 皆有重賞, 於是八方進獻, 敦以千計。 懿公所養之鶴, 皆有品位, 享奉祿。 懿公出遊時, 以車架於前, 號曰“鶴將軍”, 養鶴之人。 亦有常俸。

配圖

開支日大。 聚斂聚斂日急, 百姓饑凍, 苦不堪言。 後北狄入侵, 懿公大驚, 急令招兵。 百姓卻四處逃避, 不肯從軍, 且紛紛說: “鶴既食俸祿, 何不令其禦敵?“懿公方才悔悟。 但為時已晚, 結果衛軍全軍履沒, 懿公被殺。

據傳說。 衛懿公曾在現在的古雲一帶修池養鶴, 東西各一, 在東者叫東池, 在西者叫西池。 後來此地有人聚居,

建村莊, 分別以東池、西池命名。 此說雖無史料根據。 但據歷史記載, 衛國曾先後建都朝政 (今河南洪縣), 均距古雲不遠, 在此建養鶴池, 亦屬可能之事。 《觀城縣誌) 對此有專條記載。

另據傳說, 東池邊還曾建有一座約魚台。 台高二丈四尺, 狀似土龍, 龍頭朝南, 龍尾朝北。 綿延四五裡。 龍頭東西各有一口井, 狀似龍眼。 臺上有山門和小小的三官廟, 台周古樹參天。 也頗為壯觀。 50 年代此台尚在, 龍頭西邊的一口井至今仍可使用。

東池村東還曾有座遠近聞名的大廟。 名曰“道清觀” 是供奉太上老君的。 大廟前面是山門, 山門前雄踞古獅一對, 山門內東有鐘樓, 西有鼓樓。 再往後依次是前大殿、中大殿、後大殿, 分鎮供奉奶奶、玉皇和大上老君。 大殿兩側皆有廂房。

本世紀初期。 此廟香火甚盛。 每年正月初八, 菏澤、鄆城、梁山等地的善男信女皆來進香, 熱鬧非凡。 抗日戰爭時期, 張立民在這裡辦起了學校, 先是小學, 後是師範班。 在學校任教的有弓莊的弓敞仁 (後任國民政府山東省教育廳長)、濮縣王菜園的王鴰皋等人。

配圖

聊城村村通, 掘民俗風情, 記錄城鎮。 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 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