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人對他毀譽參半,昔日政敵吳佩孚為他寫下這樣的挽聯……

民國初期, 段祺瑞因在清末做過北洋武備學堂的監督(校長)而被許多職業軍人奉為師長, 直系主將吳佩孚也是其一。 後因學生吳佩孚的傾力顛覆, “直皖戰爭”爆發, 老師段祺瑞失去了江山。

北洋軍閥段祺瑞一生功過參半。 身居要位一生清廉, 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 因為“三一八”慘案中軍警槍殺愛國青年學生, 而在政治生涯上留下污點。 雖然罪魁禍首不是他, 但他必須承擔領導損失。

段祺瑞駕鶴西去後, 昔日的政敵吳佩孚卻送上了這樣一副挽聯:

“天下無公, 正未知幾人稱帝, 幾人稱王, 奠國著奇功,

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 皆誤在今日不和, 明日不戰, 憂民成痼疾, 中流砥柱失元勳。 ”

段祺瑞

1

1881年, 年僅16歲的段祺瑞懷揣一塊銀元徒步數十天二千餘裡, 來到山東威海投奔族叔, 被收留在軍中作哨書。

父親段從文在去看望他的路上, 被人殺害。 父親遇害半年後,

母親因悲傷過度去世, 段祺瑞被迫獨自挑起照顧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的大樑。

這期間的艱難困苦已經彌散在歷史中人們無從得知, 可想而知, 段祺瑞自立剛強性格的塑造與童年時所遭遇的挫折苦難是密不可分的。

青年段祺瑞以“攻業頗勤敏, 以力學不倦見稱于當時, 治學既專, 每屆學校試驗, 輒冠其儕輩, 與王世珍等齊名於世”。

1888年,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准與其他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 官費入柏林學校學習, 後來他獨自留在埃森克虜伯兵工廠實習半年。

2

八國聯軍殺入北京, 慈禧逃到西安。 庚子賠款後, 慈禧返回, 沿途迎接的大小官員及士兵, 都跪下迎接。 慈禧御駕路過小站, 段祺瑞及手下士兵站立迎接。

載灃喝令:“跪下!”段祺瑞及士兵依然挺立。 載灃大怒, 拔刀要砍段祺瑞的腿。 段祺瑞扛槍昂然而立, 怒目而視。

慈禧死後, 載灃成為攝政王, 段祺瑞依然不跪, 因此受到清貴族的排擠, 被解除兵權, 任保定軍校校長, 在此期間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軍事人才, 直到受袁世凱重用。

段祺瑞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 準備稱帝, 北洋將領見袁跪拜, 唯獨段祺瑞不肯下跪。 段祺瑞不滿:“已是民國, 為何還行跪拜?”馮國璋勸他說:“民國的大總統與皇帝沒區別。 ”段祺瑞慨然:“我是軍人, 只行軍禮!”

然後直接進總統府勸說袁世凱不要稱帝,

共和已經深入人心, 民心所向, 否則必將導致天下大亂, 袁世凱虛與委蛇, 表示不稱帝, 次日革去段祺瑞陸軍總長職位, 削去兵權。

袁世凱稱帝后, 蔡鍔護國軍連戰連捷, 北洋軍分崩離析, 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中重病不起。

當年勸其稱帝的人都避而不見袁, 撇清關係, 唯獨段祺瑞每日前去照看, 關懷備至, 令袁世凱唏噓不已。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3

當時,達官貴人三妻四妾很時髦,段祺瑞也不免俗,討了幾房姨太太。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書達理,段祺瑞很喜歡她。但她進門後始終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只因為她已經有了意中人。

段祺瑞便忍痛割愛,吩咐他妻子要像嫁女兒一樣,置辦嫁妝,吹吹打打,很熱鬧地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讓姨太太出嫁的事被傳為佳話。

段祺瑞夫人張氏佩蘅侄女合影

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這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著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凱以送套房子給他養女的名義(段祺瑞在原配夫人過世後,娶了袁世凱的養女張氏為妻),給了段家一棟房子。

這棟房產的原房主是與袁世凱打牌輸了40萬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給袁世凱的,可沒給房契。

袁世凱一死,房主的兒子拿著房契來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見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了出去,這棟房子只住了兩年。後來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居,一生沒有置產。

段祺瑞

作為一國的軍政首腦,給段祺瑞送禮的人自然會排成長隊,但他從來不收禮。只是遇見最親近的下屬和友人送來禮物卻之不恭時,才會在禮物中挑選一兩樣最不值錢的東西留下,餘者則悉數退還。

江蘇督軍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幾扇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非常珍貴。段祺瑞的家裡人十分喜歡,盼望段能留下這件寶物。誰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將屏風歸還給了齊燮元。

張作霖給段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值錢,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的一再懇求下,才勉強收下兩條江魚。

只有一次例外,段祺瑞將別人送的禮物照單全收,那便是馮玉祥送來的一個大南瓜,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把南瓜切一半還給馮玉祥。

1926年6月,段祺瑞還因為欠黎元洪7萬元,被黎元洪告上法庭。

4

段祺瑞

段祺瑞不僅一生為官清廉如水,而且更不用人唯親。因此他在當時贏得了“六不總理”的美名,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

中國數千年家天下和世襲傳統的薰陶,使得位高權重的官員總想要蔭及子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已是屢見不鮮,但是在段祺瑞這裡卻是個例外。

段家家規很嚴,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預公事。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才回到段祺瑞身邊。

由於小時候缺少良好的教育,段宏業文化水準不算高。不少人勸段祺瑞給兒子在政府部門安排個職位,他都沒有答應,在他看來自己的子女們應該靠自己,從最底層做起,一步步上升,不能一下子就做官。

胞弟段祺甫來京求大哥給自己找個官做,段祺瑞也是一口回絕,給了他一些錢回去做買賣。

段祺瑞

5

最可稱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氣節,不與日寇合作。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想請他出面組織華北政府,並承諾日本將會全力支持。

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段祺瑞始終以嚴詞拒絕,誓不與日寇同流合污。

為避開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到上海,並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段祺瑞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唯有自救耳。”

段祺瑞

如果說,段祺瑞一生中最大的污點,那便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三·一八”慘案,軍警屠殺愛國請願學生,儘管罪魁禍首不是他,但他必須承擔領導失職的責任。

6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發作,急送上海宏恩醫院救治,2日在醫院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彌留之際段祺瑞仍心系國事,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說作為國家的“復興之道”: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

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

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

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

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

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

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可謂是字字錙銖。

梁啟超評價段祺瑞:

“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END-

圖文來源網路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3

當時,達官貴人三妻四妾很時髦,段祺瑞也不免俗,討了幾房姨太太。他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如花,知書達理,段祺瑞很喜歡她。但她進門後始終愁眉不展,心事重重,只因為她已經有了意中人。

段祺瑞便忍痛割愛,吩咐他妻子要像嫁女兒一樣,置辦嫁妝,吹吹打打,很熱鬧地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讓姨太太出嫁的事被傳為佳話。

段祺瑞夫人張氏佩蘅侄女合影

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這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段祺瑞在北京一直是租著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凱以送套房子給他養女的名義(段祺瑞在原配夫人過世後,娶了袁世凱的養女張氏為妻),給了段家一棟房子。

這棟房產的原房主是與袁世凱打牌輸了40萬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給袁世凱的,可沒給房契。

袁世凱一死,房主的兒子拿著房契來找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見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話沒說,帶著一家人搬了出去,這棟房子只住了兩年。後來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居,一生沒有置產。

段祺瑞

作為一國的軍政首腦,給段祺瑞送禮的人自然會排成長隊,但他從來不收禮。只是遇見最親近的下屬和友人送來禮物卻之不恭時,才會在禮物中挑選一兩樣最不值錢的東西留下,餘者則悉數退還。

江蘇督軍齊燮元曾送給段祺瑞幾扇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屏風,五光十色,非常珍貴。段祺瑞的家裡人十分喜歡,盼望段能留下這件寶物。誰知第二天一早,段就派人將屏風歸還給了齊燮元。

張作霖給段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值錢,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的一再懇求下,才勉強收下兩條江魚。

只有一次例外,段祺瑞將別人送的禮物照單全收,那便是馮玉祥送來的一個大南瓜,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把南瓜切一半還給馮玉祥。

1926年6月,段祺瑞還因為欠黎元洪7萬元,被黎元洪告上法庭。

4

段祺瑞

段祺瑞不僅一生為官清廉如水,而且更不用人唯親。因此他在當時贏得了“六不總理”的美名,即不貪污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

中國數千年家天下和世襲傳統的薰陶,使得位高權重的官員總想要蔭及子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已是屢見不鮮,但是在段祺瑞這裡卻是個例外。

段家家規很嚴,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准干預公事。段祺瑞的兒子段宏業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才回到段祺瑞身邊。

由於小時候缺少良好的教育,段宏業文化水準不算高。不少人勸段祺瑞給兒子在政府部門安排個職位,他都沒有答應,在他看來自己的子女們應該靠自己,從最底層做起,一步步上升,不能一下子就做官。

胞弟段祺甫來京求大哥給自己找個官做,段祺瑞也是一口回絕,給了他一些錢回去做買賣。

段祺瑞

5

最可稱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氣節,不與日寇合作。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多次到天津秘密拜訪段祺瑞,想請他出面組織華北政府,並承諾日本將會全力支持。

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段祺瑞始終以嚴詞拒絕,誓不與日寇同流合污。

為避開日本人的要脅,段祺瑞舉家遷到上海,並公開表明自己的抗日態度。接受《申報》記者採訪時,段祺瑞說:“日本暴橫行為,已到情不能感、理不可喻之地步。我國唯有上下一心一德,努力自求。語雲: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準備,合力應付,則雖有十日本,何足畏哉?”“愛國朝野一致,救國唯有自救耳。”

段祺瑞

如果說,段祺瑞一生中最大的污點,那便是他在任期間發生“三·一八”慘案,軍警屠殺愛國請願學生,儘管罪魁禍首不是他,但他必須承擔領導失職的責任。

6

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突然發作,急送上海宏恩醫院救治,2日在醫院病逝,終年七十二歲。

彌留之際段祺瑞仍心系國事,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說作為國家的“復興之道”: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

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

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

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

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

治家者,勿棄國有之禮教;

求學者,勿鶩時尚之紛華。

可謂是字字錙銖。

梁啟超評價段祺瑞:

“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END-

圖文來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