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春季梅雨時節,汽車保養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網上汽車 熱門話題】要說春天最怕什麼, 當然最怕的是梅雨季節了, 陰雨連綿, 空氣中總是彌漫著黏黏的濕氣, 這種無孔不入的濕氣, 同時也給車輛帶來諸多麻煩。 那怎樣在梅雨季節對愛車進行正確的養護呢?

一、防止車內進水

雨天行車, 如果雨水從車門或行李廂的密封膠條處進入車內, 說明膠條已經陳舊老化或斷裂失去彈性不能起到密封作用, 應該更換或使用專用黏結劑進行修理。 如果車身某處發生過碰撞, 而且沒有得到很好的修復, 往往會使車門密封不嚴導致漏水。 擋風玻璃與車身的結合處有時也會出現滲漏, 這是由於原有的密封膠老化失效, 或者安裝擋風玻璃時密封膠塗覆不均勻造成的。

發動機艙前圍板、前擋風玻璃下流水槽處和車廂地板處也會漏水。 發動機艙前圍板上和車廂地板上有一些加工工藝孔, 這些孔上一般會有橡膠堵塞, 如果這些堵塞脫落, 下大雨時雨水可能會通過這些孔進入車內。 前擋風玻璃下流水槽中如果有堆積的灰塵、樹葉等雜物, 則會將流水孔堵住, 使雨水漫入車廂。 所以, 車主在行車前應先檢查下是否有此類情況, 避免車內、發動機艙進水。

二、汽車電路要祛濕

雨天車主有時會碰到發動機不易啟動的毛病, 有時即使勉強啟動起來, 也是有氣無力。 這種毛病最大的可能是出自點火系統因潮濕而產生的漏電。 最關鍵的是檢查高壓線, 一旦發現是因為點火系統的潮濕而造成點火不良、發動機性能下降的話, 可以暫時用幹紙巾或幹布把分電盤內外及電線等擦乾, 如果是老化漏電一定要及時更換。

此外, 梅雨季節, 車內比較潮濕, 除了天晴時打開車門讓車子曬太陽以外, 開冷氣或者放乾燥劑也是極好的防潮方法。 一般人對於車內潮濕並不十分敏感, 其實, 車內濕度加大往往會造成一些電子設備的運行異常, 如車內的CD盤或者MP3等表面經常會有一層霧氣, 會產生讀盤或者讀磁困難, 最好每隔一段時間擦洗一次。 在安裝CD驅動器時為了避免潮濕, 不要安裝在底板和座位下面, 最好安裝在車身的高處。 此外, 為了防止音響潮濕, 還可以在後行李廂中放個小型的除濕盒等。

三、要預防制動液易進水

梅雨季節裡雨水多、空氣濕度大,

汽車制動液就很容易吸收水分。 如果有水進入制動液, 在制動的過程中, 摩擦產生的高溫會使水氣化。 而氣體具有可壓縮性, 在制動液中被壓縮, 就會造成制動失靈甚至失效。 一旦發現汽車制動液吸水嚴重, 應該送專業維修店除水。

此外,還要做到每隔4萬公里一更換,每次保養車輛時要檢查,特別在梅雨季節,更要勤查勤看。有些制動液吸水較嚴重的,在制動液油杯蓋上就能看見水珠。因此,車主們在平時就要注意及時檢查制動液,雨後最好能到專業維修店進行檢查,以防後患。當然,別忘了檢查刹車片,不要等到摩擦到極限時才更換,那樣會影響制動效果甚至刹車失靈。

四、汽車空調要清潔

空調不僅能夠調節車內溫度,而且還能有效地去除車廂內的濕氣。因此可定期打開空調以降低車廂內濕度,避免黴菌在車廂內滋生。對車內進行防潮,首要的任務是對空調清洗。空調與室外空氣交換的時候,會吸入大量的灰塵凝聚在空調濾清器上,容易滋生細菌,影響車主的健康,所以,如果空調“冬眠”時間過長,重新使用前,應先更換空調濾芯,並對水箱冷凝器表面進行清潔及對空調系統作除菌處理。

五、檢查汽車易積水部位

春季,車輛行駛遇到下雨天氣或者路過泥濘路面是難免的事,車身底部等一些空隙處和車內地板等處都容易積存污泥,如車主不及時進行清洗,會讓濕氣得以藏匿。因此,對於輪轂內外緣、車門、行李廂的底部邊角、車門鑰匙孔及雨刷架的活動部位等處,要經常進行檢查,同時要保持車門及車身各部排水孔的暢通,檢查車內覆蓋物的濕度,比如地毯等,防止地板部件生銹。

另外,千萬別以為下雨天車輛被雨水沖刷乾淨之後,就無須再去洗車了。下雨後洗車,也不要簡單地拿清水或者是普通的皂水、洗衣粉水去洗車,這樣會造成車的二度傷害。像市場上使用的自動化蠟水洗車,就能有效清理這些雨後的殘留物,保護車輛的漆面。

此外,最好不要讓停在室外的車輛罩車衣,如果遇上颳風下雨的天氣,車衣的內層就會反復抽打車漆,尤其是如果車衣內吹進了風沙,就會在車身上劃出無數道細小的劃痕,時間一長還會造成漆面發烏。另外,風沙過後不要直接用撣子或抹布清理車身上的沙粒,而應該用清水沖洗,同樣也是為了防止撣子和抹布上的沙粒劃傷漆面。

六、涉雨後要除鏽除菌

雨後除漆面養護外,車體除鏽和車內除菌也很重要。雨後積聚于車內的水汽肆虐,極易造成車體生銹和滋生細菌。所以,雨後應給愛車來次除菌除鏽保養工作。雨後行李廂、底盤、車門焊接及車體焊接等部分都是容易生銹腐蝕的地方,除此之外,車門內部的鉸鏈、鎖扣等鐵質零件因被門飾板遮住,也容易受潮。其實保養方法很簡單,也不用耽誤太多時間,只需雨過天晴時,車主找個陰涼地方,將所有的車門及行李箱蓋全部打開,讓車內的濕氣徹底排出即可。

同時,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給車廂內部和後備廂做一次徹底的清潔翻新,用專用藥劑分別對車內的塑膠部位及地毯、座椅、頂棚等絨毛部位進行清洗,上光養護,再經過高溫殺菌護理,殺死車內細菌。

七、底盤裝甲防酸蝕

底盤在車輛裡面,也算是很脆弱的一部分,底盤上一般附著有油箱、油管、排氣管等,車在路上走,很容易刮刮碰碰,就弄傷了這部分的配件,而且,一般用車,從新車下地開始,很少有車主會在日常的養護中對其進行清潔、護理。老師傅指出,新車上牌後,最好就做個底盤裝甲,這樣可以有效起到幾個作用:一是保護底盤,避免刮傷;二是有效防水,減少酸雨、泥沙、污垢等對底盤金屬的腐蝕;底盤比較貼近地面,特別容易銹蝕,因此,做好汽車底盤的清潔與防銹工作就相當重要。大體步驟是先清潔,再進行防銹處理,整個過程需要持續30-40分鐘。做一次底盤防銹處理,防銹效果基本上可保持多年。

但要注意,如果在“回南天”進行底盤裝甲,防銹材質中的樹脂、瀝青與底盤金屬表面之間多了一層水氣,並不利於它們之間的黏合,也因此,這段時間尤其不宜採用水性底盤裝甲產品。當空氣濕度大於60%時就不適合施工,濕氣太大會令產品難以風乾,直接影響產品的附著力。不過,這段時間如果碰到陽光充足、風量較大的日子進行施工,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

八、天窗要預防其漏水

經過冬季的使用,電動天窗的內部會積聚很多汙物。例如:灰塵、樹葉、昆蟲的屍體等。這些雜物會被雨季突如其來的雨水由天窗導軌或者天窗排水槽沖進天窗排水管。這裡提到的天窗排水管一般連接著天窗排水槽出口以及位於門邊或者輪轂膠板附近的排水孔。電動天窗並不是完全密封的。雨天的時候,雨水是可以通過天窗邊緣的縫隙進入車內的。當雨水進入車輛以後,會經過排水槽,進入排水管最後由排水孔排出車外。當排水孔被雜物阻塞,排水槽的積水越來越多,無處宣洩,超過了排水槽的高度。雨水就會“入侵”車輛內部的車頂飾件(俗稱“絨頂”)。如果水量繼續增加,雨水就會經過“絨頂”邊緣的縫隙流出。流到車內的地毯上面,造成地毯大面積積水。

為避免雨季出現天窗漏水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對天窗排水管進行疏通。具體的做法是,把高壓風槍槍口對準天窗上的排水孔入口,利用高壓氣流把異物從排水孔出口吹出。如果無法從排水孔吹出異物,就把高壓風槍槍口對準排水孔出口,儘量把異物從天窗排水孔入口吹出(此時請注意在車內墊上白布或紙張,防止從天窗上吹出的汙物掉落在內飾上)。由於排水孔出口比較窄,必要時,可以剪開排水孔出口,取出異物。

此外,還要做到每隔4萬公里一更換,每次保養車輛時要檢查,特別在梅雨季節,更要勤查勤看。有些制動液吸水較嚴重的,在制動液油杯蓋上就能看見水珠。因此,車主們在平時就要注意及時檢查制動液,雨後最好能到專業維修店進行檢查,以防後患。當然,別忘了檢查刹車片,不要等到摩擦到極限時才更換,那樣會影響制動效果甚至刹車失靈。

四、汽車空調要清潔

空調不僅能夠調節車內溫度,而且還能有效地去除車廂內的濕氣。因此可定期打開空調以降低車廂內濕度,避免黴菌在車廂內滋生。對車內進行防潮,首要的任務是對空調清洗。空調與室外空氣交換的時候,會吸入大量的灰塵凝聚在空調濾清器上,容易滋生細菌,影響車主的健康,所以,如果空調“冬眠”時間過長,重新使用前,應先更換空調濾芯,並對水箱冷凝器表面進行清潔及對空調系統作除菌處理。

五、檢查汽車易積水部位

春季,車輛行駛遇到下雨天氣或者路過泥濘路面是難免的事,車身底部等一些空隙處和車內地板等處都容易積存污泥,如車主不及時進行清洗,會讓濕氣得以藏匿。因此,對於輪轂內外緣、車門、行李廂的底部邊角、車門鑰匙孔及雨刷架的活動部位等處,要經常進行檢查,同時要保持車門及車身各部排水孔的暢通,檢查車內覆蓋物的濕度,比如地毯等,防止地板部件生銹。

另外,千萬別以為下雨天車輛被雨水沖刷乾淨之後,就無須再去洗車了。下雨後洗車,也不要簡單地拿清水或者是普通的皂水、洗衣粉水去洗車,這樣會造成車的二度傷害。像市場上使用的自動化蠟水洗車,就能有效清理這些雨後的殘留物,保護車輛的漆面。

此外,最好不要讓停在室外的車輛罩車衣,如果遇上颳風下雨的天氣,車衣的內層就會反復抽打車漆,尤其是如果車衣內吹進了風沙,就會在車身上劃出無數道細小的劃痕,時間一長還會造成漆面發烏。另外,風沙過後不要直接用撣子或抹布清理車身上的沙粒,而應該用清水沖洗,同樣也是為了防止撣子和抹布上的沙粒劃傷漆面。

六、涉雨後要除鏽除菌

雨後除漆面養護外,車體除鏽和車內除菌也很重要。雨後積聚于車內的水汽肆虐,極易造成車體生銹和滋生細菌。所以,雨後應給愛車來次除菌除鏽保養工作。雨後行李廂、底盤、車門焊接及車體焊接等部分都是容易生銹腐蝕的地方,除此之外,車門內部的鉸鏈、鎖扣等鐵質零件因被門飾板遮住,也容易受潮。其實保養方法很簡單,也不用耽誤太多時間,只需雨過天晴時,車主找個陰涼地方,將所有的車門及行李箱蓋全部打開,讓車內的濕氣徹底排出即可。

同時,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給車廂內部和後備廂做一次徹底的清潔翻新,用專用藥劑分別對車內的塑膠部位及地毯、座椅、頂棚等絨毛部位進行清洗,上光養護,再經過高溫殺菌護理,殺死車內細菌。

七、底盤裝甲防酸蝕

底盤在車輛裡面,也算是很脆弱的一部分,底盤上一般附著有油箱、油管、排氣管等,車在路上走,很容易刮刮碰碰,就弄傷了這部分的配件,而且,一般用車,從新車下地開始,很少有車主會在日常的養護中對其進行清潔、護理。老師傅指出,新車上牌後,最好就做個底盤裝甲,這樣可以有效起到幾個作用:一是保護底盤,避免刮傷;二是有效防水,減少酸雨、泥沙、污垢等對底盤金屬的腐蝕;底盤比較貼近地面,特別容易銹蝕,因此,做好汽車底盤的清潔與防銹工作就相當重要。大體步驟是先清潔,再進行防銹處理,整個過程需要持續30-40分鐘。做一次底盤防銹處理,防銹效果基本上可保持多年。

但要注意,如果在“回南天”進行底盤裝甲,防銹材質中的樹脂、瀝青與底盤金屬表面之間多了一層水氣,並不利於它們之間的黏合,也因此,這段時間尤其不宜採用水性底盤裝甲產品。當空氣濕度大於60%時就不適合施工,濕氣太大會令產品難以風乾,直接影響產品的附著力。不過,這段時間如果碰到陽光充足、風量較大的日子進行施工,基本上不會受到影響。

八、天窗要預防其漏水

經過冬季的使用,電動天窗的內部會積聚很多汙物。例如:灰塵、樹葉、昆蟲的屍體等。這些雜物會被雨季突如其來的雨水由天窗導軌或者天窗排水槽沖進天窗排水管。這裡提到的天窗排水管一般連接著天窗排水槽出口以及位於門邊或者輪轂膠板附近的排水孔。電動天窗並不是完全密封的。雨天的時候,雨水是可以通過天窗邊緣的縫隙進入車內的。當雨水進入車輛以後,會經過排水槽,進入排水管最後由排水孔排出車外。當排水孔被雜物阻塞,排水槽的積水越來越多,無處宣洩,超過了排水槽的高度。雨水就會“入侵”車輛內部的車頂飾件(俗稱“絨頂”)。如果水量繼續增加,雨水就會經過“絨頂”邊緣的縫隙流出。流到車內的地毯上面,造成地毯大面積積水。

為避免雨季出現天窗漏水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對天窗排水管進行疏通。具體的做法是,把高壓風槍槍口對準天窗上的排水孔入口,利用高壓氣流把異物從排水孔出口吹出。如果無法從排水孔吹出異物,就把高壓風槍槍口對準排水孔出口,儘量把異物從天窗排水孔入口吹出(此時請注意在車內墊上白布或紙張,防止從天窗上吹出的汙物掉落在內飾上)。由於排水孔出口比較窄,必要時,可以剪開排水孔出口,取出異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