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雙積分”實施之後系列報導之一 押寶新能源 外方成主導 新能源恐再患合資依賴症

近日來, 汽車產業“雙積分”政策這個“緊箍咒”持續牽動著整個汽車產業界的神經。 無論“雙積分”政策何時正式落地、具體細則是否調整,

我國政府對於汽車產業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堅持都可見一斑。 在這一輪堪稱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革命”浪潮中, 自主品牌佔有一定程度的先機,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眾多跨國企業紛紛開始發力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 對於“雙積分”政策本身, 我們更加關注這項政策實施後的影響和效果, 對此本報特別策劃“雙積分”實施之後系列報導, 以前瞻性的視角, 預估未來“雙積分”政策實施之後可能帶來的影響, 供決策者和行業人士參考。

“雙積分”政策結束徵求意見之後, 跨國企業發現, 第二次徵求意見稿與第一次徵求意見稿在關鍵部分, 如實施時間、積分比例等, 並未發生明顯變化。 跨國企業希望政策延期實施的願望落空後,

紛紛在國內尋找合作夥伴。 先是大眾汽車集團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 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資企業, 研發、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繼而戴姆勒-賓士宣佈入股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 並加大在北京賓士製造工廠的新能源汽車投放力度。

■“合資潮”拉開大幕

外資企業與自主品牌應對“雙積分”政策的“合資大賽”全面展開, 在剛剛過去的8月, 又有兩家大型汽車集團宣佈在國內組建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 其中, 福特汽車選擇牽手民營汽車製造商眾泰汽車;雷諾日產聯盟則計畫與東風汽車集團組建一家50:50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

同樣在8月, 富豪與吉利控股集團成立合資公司,

乍一看似乎“多此一舉”, 但實際上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資訊, 即雙方將共同開發下一代純電動汽車平臺技術。 對此, 富豪汽車總裁、CEO漢肯·撒母耳森表示:“很高興能與吉利達成新的技術合作協定, 這給富豪下一代電動汽車技術的開發帶來巨大幫助。 ”此前, 富豪曾宣佈2019年起新推出的產品都將是新能源汽車。

“此次合資潮, 屬於積極應對中國政策的措施。 對合資雙方而言, 將實現一個紐帶性的組合, 確保在新能源汽車板塊推出產品, 推動新能源汽車更快發展。 ”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議秘書長崔東樹指出, 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可以共同投資, 研發適合國內市場的電動汽車, 改變跨國企業缺乏符合國內標準產品的被動局面。

實際上, 各方車企對合資合作早有考慮, 隨著政策的明朗快速落地, 體現出跨國車企對國內政策的迅速應對。

崔東樹認為, 近期合資新能源汽車公司相繼成立, 可以說是長短期戰略的結合。 從短期看, 是對政策的應對措施;從長期看, 是看重政策機會的結果。 他建議, 自主品牌應優先發展新能源汽車, 這是政策支持的核心重點, 也是長期的發展趨勢。 “只有儘快發展得更強大, 才會有更好的合作夥伴找上門來。 ”崔東樹說。

■新合資公司外方恐成主導

有分析指出, 新合資企業是“雙積分”政策下的應急產物, 未來可能命運多舛。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當年國家鼓勵發展合資自主品牌的時候, 眾多合資企業紛紛確立了合資自主品牌,

但大多數企業都是拿出一些淘汰車型後就不了了之, 導致合資自主品牌政策的失敗。 “這與當時有關部門發展合資自主品牌時決心不足、力度不夠以及外資車企的敷衍應對是分不開的。 ”這位分析人士說。

顯然, 相比之前的合資自主政策, 我國政府推行汽車產業“雙積分”政策是相當堅決的, 且中外企業一碗水端平。 外資車企如果還像當年搞合資自主品牌一樣敷衍政策, 將難以過關。

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看, 外資方無不拿出十二分的誠意。 有觀點認為, 主要原因在於傳統汽車工業強國英國、法國等都明確表示, 將在2040年禁售燃油車。 對於在華的外資車企來說, 借著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東風, 把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做好,積累經驗再推向全球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只賺不賠的買賣,自然都積極踴躍與中國企業合資。

但是,有業內人士擔憂,當外資企業將自身優勢技術與產品引入國內,與相對弱勢的自主品牌合資合作,中方的話語權可能就會旁落他人。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市場培育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新合資企業大量產生後,中方如何在合資企業中發揮作用,是否會重走傳統車合資企業的老路,都有待觀察。

■中方或將完全依賴新能源汽車

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認為,自主品牌必須意識到,儘管在新能源汽車上具有一定先發優勢,但是新能源汽車在短時期內還不能成為主流,不能將全部身家壓在新能源汽車之上。“目前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主要優勢在於補貼,一旦補貼退出,與跨國品牌站在同一平臺競爭,自主品牌將不具備優勢。”顏景輝表示。

綜合來看,隨著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在合資新能源車企的步步緊逼下,自主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依賴或將逐步變強,進而影響到其本就不是強項的傳統車領域的積累與投入。反觀外資品牌,當其在利用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獲取新能源正積分後,仍能以傳統車銷售賺取高額利潤。

目前,自主品牌已經基本掌握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崔東樹指出,自主品牌要留住“獨立、自強”的信念和本色,保持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車技術的研發和投入規模不降低,在技術上不完全依靠外方,在合資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動權。另外,在核心技術掌控方面,中方更不能鬆懈,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如“三電”技術以及充電配套、整車製造等方面,都要盡可能多學習、多掌握,通過提升自身設計和研發能力,打造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把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做好,積累經驗再推向全球市場,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只賺不賠的買賣,自然都積極踴躍與中國企業合資。

但是,有業內人士擔憂,當外資企業將自身優勢技術與產品引入國內,與相對弱勢的自主品牌合資合作,中方的話語權可能就會旁落他人。電動汽車技術創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王秉剛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和市場培育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新合資企業大量產生後,中方如何在合資企業中發揮作用,是否會重走傳統車合資企業的老路,都有待觀察。

■中方或將完全依賴新能源汽車

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認為,自主品牌必須意識到,儘管在新能源汽車上具有一定先發優勢,但是新能源汽車在短時期內還不能成為主流,不能將全部身家壓在新能源汽車之上。“目前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主要優勢在於補貼,一旦補貼退出,與跨國品牌站在同一平臺競爭,自主品牌將不具備優勢。”顏景輝表示。

綜合來看,隨著相關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在合資新能源車企的步步緊逼下,自主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依賴或將逐步變強,進而影響到其本就不是強項的傳統車領域的積累與投入。反觀外資品牌,當其在利用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獲取新能源正積分後,仍能以傳統車銷售賺取高額利潤。

目前,自主品牌已經基本掌握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崔東樹指出,自主品牌要留住“獨立、自強”的信念和本色,保持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車技術的研發和投入規模不降低,在技術上不完全依靠外方,在合資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動權。另外,在核心技術掌控方面,中方更不能鬆懈,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核心技術,如“三電”技術以及充電配套、整車製造等方面,都要盡可能多學習、多掌握,通過提升自身設計和研發能力,打造自己的產品和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