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紹興這座古橋為何有個洋橋名?

在紹興市柯橋區柯岩街道州山村聯誼, 有一座建於民國時期建造的普通的石樑橋, 卻有一個洋氣的橋名——倫敦橋, 一時讓人不會相信, 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是一座建於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的古石橋, 距今正好整整一百年了。 它座落在美麗的州山村聯誼, 南北跨向村河, 橋墩用條石錯縫砌築, 三塊石板作梁, 南北各置12級石臺階, 橋面和石階兩邊各置實體石欄。 石欄間有望柱和抱鼓, 橋身堅實古樸。

說起這座橋, 也不能不說橋南岸一幢具有西歐建築風格的洋房——“善慶學校”以及建造這學校的主人吳善慶先生。

吳善慶先生, 是州山小三房(土名)人。 從小家境貧困, 幼小時砍柴背柴篰被人推入河中。 他14歲赴滬學徒, 在英國人開辦的“德富染料洋行”勤奮工作, 很受老闆信任。 後來自己開起“染料行”, 積累資本後, 發展民族工業, 如紡織、麵粉、印染及投資於電影製片業, 是典型的新興民族資本家。 因他出身貧苦農民, 不識文化, 所以發跡之後特別重視家鄉教育事業。 吳善慶認為, 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 主要在教育。 因此, 民國三年, 投資十萬銀元在家鄉創辦了“善慶學校”。 學校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 建成於民國六年(1917)。 已有一百年的歷史了, 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學校建成後, 吳先生為了上學的學生方便, 又在善慶學校門口建造了一座石橋, 取名叫“倫敦橋”,

寓意希望學生們刻苦學習, 掌握知識, 把州山建設得象英國倫敦一樣漂亮富裕。

另外, 吳先生還在幼時被人推入河中的地方另造了石橋, 叫“鑒亭橋”, 是為了感恩父母和鄉親們的教導與養育。

作者:老陳一老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