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為何迷戀小腳?清代女文人揭秘

關於纏足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有說始于隋朝, 有說始於唐朝, 還有說始於五代。 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確有纏足的痕跡。 傳說大禹治水時曾娶塗山氏女為後,

而塗山氏女是狐精, 還有殷末紂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變的, 但她的腳沒有變好, 所以就用布裹了起來。 因為妲己非常受寵, 宮中其他女子便紛紛學她, 把腳裹起來。 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神話傳說含有較多的演義附會成份, 纏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間傳說。 相傳隋煬帝東游江都時, 征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纖。 有個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 她對煬帝的暴虐非常憎恨, 隨後讓鐵匠打制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 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 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 在鞋底上又刻了一朵蓮花, 走路時會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 隋煬帝看見非常高興, 召她上前想玩賞她的小腳。 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
突然抽出蓮瓣刀刺向隋煬帝。 不料被隋煬帝躲了過去, 但手臂已被刺傷。 吳月娘見沒有成功便投河自盡了。 隋煬帝事後下旨:以後選美, 無論女子如何美麗, “裹足女子一律不選”。 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 關於五代之說:‘春花秋月何時了’的南唐李後主時代。 ”( 李煜(937-978),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 李後主的嬪妃窅娘(一說睿娘), 能歌善舞美麗多才, 李後主特意為她製作了高六尺的金蓮, 並用珠寶綢帶纓絡裝飾, 從而使舞姿更加優美。 在那個時代, 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要纏足, 如果不纏或者腳纏得好不好看, 長大是沒有人願意娶的。 纏足之前先要準備好各種用具, 包括纏腳布、棉花、木盆、溫水、剪刀、明礬等。
女孩子先把腳洗乾淨、修剪趾甲、塗上明礬。 長長的纏腳布一層層地圍繞上去, 直到把除大腳趾外的四個腳趾都纏到妥帖地靠在腳底為止。 纏腳布一般寬三寸, 最寬不超過三寸五分, 最窄不少於二寸五分, 一般長七尺, 最長的達十尺左右

到了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 開始是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 也曾下過禁止纏足的命令。 但此時纏足的風俗已經深深的印在腦子裡根本無法阻止, 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作罷。 這件事還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 清兵在入關時頒發了“剃髮令”, 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 同時女子纏足的禁令也是這個原因。 但後來沒有達到禁止的目的, 所以才有“男降女不降”之說。 婦女纏足在清朝可以說是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當時不論貧富貴賤, 各個階層的婦女都紛紛纏足。 就連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都有了纏足的習俗。 當時腳的形狀、大小。 成了評判女子美與醜的直接標準, 女子是否纏足或者纏的好壞直接影響她們的一生。

在當時所有人娶妻都以大腳女子為恥, 小腳為榮。 可以說“三寸金蓮”已經深入人心, 更有甚者三寸都不到。 女子因為腳太小所以行動不便, 進進出出有時需要人抱著, 所以還有“抱小姐”的稱呼

文人對社會風俗有很大的影響, 明清有不少文人還有詩詞讚美小腳女人, 如: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筍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古代婦女非常注重頭飾和腳,成語“品頭論足”、就是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還說出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纏足與造淫具何異?古代纏足不僅嚴重影響了女性足部的正常發育,還讓人們形成了畸形的審美心理。

如:瘦欲無形,越看越生憐惜,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筍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古代婦女非常注重頭飾和腳,成語“品頭論足”、就是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還說出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清代李汝珍在《鏡花緣》中說:“纏足與造淫具何異?古代纏足不僅嚴重影響了女性足部的正常發育,還讓人們形成了畸形的審美心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