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自我關懷是成為優秀父母的核心

只有成年人才能讓自己的行為和身心進入愛的境界, 對孩子而言我們可能是最恰當的模範。 言教不如身教,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們必須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約瑟夫·奇爾頓·皮爾斯(Joseph Chilton Pearce)

自我關懷是成為優秀父母的核心。 通過教給我們的孩子自我關懷, 能夠幫助他們處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傷痛和缺憾。 通過關懷自己, 我們能更好地處理養育中的挫折和困難, 即便世界上最棘手的職業——讓我們面對這種現實吧, 養育是一種職業, 只是沒有報酬——也不是那麼棘手了。

關懷我們不完美的養育

卡羅爾晚點了。 她要出門和她的朋友一起去聽音樂會, 保姆馬上就要到達她家裡照顧她的兩個孩子。 她一邊化妝和整理頭髮, 一邊把一些義大利面放到鍋裡煮。 當她回到廚房才意識到煮的時間已超了將近十分鐘。 “媽媽, 我餓了!”她的小兒子抱怨, “晚飯什麼時候準備好?”煮過頭的義大利面,

一旦煮幹了, 就像土豆糊糊一樣。 她又加了一些調味汁, 希望她的孩子不會注意到飯已經糊了,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真噁心!”她年長的孩子皺著眉頭, 翹著鼻子抱怨道, “你想要我們吃這個?為什麼你不能像簡一樣燒出美味的食物?”這個評價很明顯是惡意的。 簡是她前夫的新妻子, 她非常有才幹, 而且是一個好廚師。

卡羅爾的第一個本能反應是接受下面這個現實。 她感覺害怕, 因為她從來都是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但是, 幸運的是, 她醒悟得比較及時。 卡羅爾後來試著更為溫和地對待自己, 她意識到這是一個讓她增強自我關懷的完美時機。

她提醒自己, 母親有很多事情要做, 偶爾有件事情沒做好是非常正常的。 把義大利面煮過頭不是什麼大事。 “對不起, 我把晚飯搞砸了,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我訂購一些比薩餅怎麼樣?”不用說, 她的孩子一定贊成這個主意。 她甚至聽到女兒向兒子偷偷地說:“太酷了——簡從沒有讓我們吃過比薩餅!”就像一個作家——皮特·德·弗裡斯——評價的那樣:“有時候父母似乎不過是在餵養一些恩將仇報的人。 ”

當然, 我們並不能一直比較理性地處理和孩子們有關的事情。 我們的小寶貝有時候能讓我們瘋狂, 世上所有父母都經歷過這種情形。 當他們讓我們變得煩躁時, 我們會訓斥他們;當他們要吸引我們的注意時, 我們忽略他們;當我們憤怒的時候,

我們會沖著他們大吼大叫。 每個人都會犯錯。 但是, 當我們開始關懷這樣的事實, 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接受作為父母的不完美, 我們會為自己的行為道歉。 這不僅會幫助我們的孩子感受到被愛和照顧, 同時也讓他們知道, 媽媽和爸爸也是有可能犯錯誤的——犯錯誤並不意味著世界末日。

儘管在我們犯錯誤的時候向孩子們道歉是非常重要的, 但不要過度地批判自己也同樣重要。 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油箱幾乎快空了, 我竟然忘記加油了!看我有多笨!我是如此不負責任!”這裡傳遞了一個信號, 當我們達不到我們的理想時, 自我批判是一個有價值並且合適的反應。 但是, 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像你一樣應對痛苦嗎?這是父母們經常忽略的事情。 或許你在自己的孩子犯錯的時候非常細心地關懷和支持他們。 但是, 如果你每次犯錯都把自己批判得一文不值, 你會向他們傳遞一個錯誤的信號。 在孩子面前, 如果你明確地、富有關懷地承認你的不足, 你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榜樣。 “真討厭!我忘了加油,油箱幾乎空了。我一定是工作太忙把這件事給忘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有足夠的油開到加油站的。”在孩子們面前樹立自我關懷的典型榜樣,是幫助他們發展這個技能的最有力的方法。

練習一

關懷我們作為父母所犯的錯誤

當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想像一下你作為父母是否有犯錯誤。有沒有什麼事情你希望自己做了而實際上沒有做。試著盡可能真誠,要知道人類是不完美的,這沒什麼不好。試著就像你的好朋友一樣,友善地對待和理解你自己。

然後,想像一下是否有什麼你可以做的事情,來彌補當下的局面。向你的孩子道歉?承諾你要補償他們(還要真的去做)?通過這種對錯誤的彌補行為,事實上你已給他們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

下一步,嘗試著去確定是否有情緒左右了你的行為,例如緊張、壓力、挫折、疲憊,等等。如果是,對你的情緒創傷給予關懷。做父母很難!你是否想過做出一些改變來緩解你的壓力,如在自己身上花更多的時間?

矯正孩子的行為,鼓勵他們自我關懷

許多父母都想知道,當自己的小孩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時,如何去訓練他們,如何提高他們的自我關懷能力。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嚴厲地批評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感到羞愧。(另外,這樣有可能事與願違。就像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所說的:“我的母親從來不覺得稱我為狗崽子是一種嘲諷。”)我們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持續批評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嚴厲父母的孩子自我關懷程度都比較低,在成年的時候更容易焦慮和抑鬱。孩子通常會內化父母的評價,這會貫穿到他們之後的生活。儘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是多數家長都相信訓練必須是強硬的,才會有效果。

儘管從來不會訓斥孩子的放任型的父母,可能會阻礙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但是,你可以把握好一個度,用一種溫和的、關懷的方式來矯正他們的問題行為。讓孩子們知道,為什麼改變問題行為那麼重要,不一定要讓他們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感到自己非常糟糕。

對孩子們不良行為的一個關懷反應是:把焦點集中在他們的現實行為上,而不是他們普遍的性格特徵上,即要就事論事。你必須強調,不要用我們的失敗和缺陷來定義自己,而是要用一種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自己。還有一點很重要,在矯正問題行為之前,應該確定出導致問題行為背後的情緒因素。

你的兒子尼爾在玩他最心愛的電子遊戲時,對他妹妹瑪麗說“閉嘴”。這種情況下,不要對尼爾說:“你怎麼這麼粗魯,尼爾!為什麼你不能對瑪麗友好點兒?”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的遊戲老是被打斷,你有些生氣;但是,當你對瑪麗說閉嘴時,你傷害了她的感情。”或者,你的女兒在接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之後,忘記了把廚房灶臺上的蜂蜜瓶子的蓋蓋上。不要對她喊:“你這個懶傢伙!”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因為接電話分神了,但是我們也不希望家裡爬滿蟲子。”一個小幽默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效果——“你真的想讓我們的廚房看起來像《殺手蟻的進攻》(A‑ack of the Killer Ants)中的畫面那樣?”如果孩子們感覺你能理解而不是攻擊他們,他們會更有可能聽你的意見。

要讓孩子們知道,犯錯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完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你可以說“我們只是人類的成員之一”,“受挫折是很自然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們獲得這種關鍵思想的不錯的途徑。

有時,我們交流的不僅僅是說話的內容,我們的聲調同樣也非常重要。即使是一個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也能夠無意識地記錄父母說話聲調中的情緒含義——愛、害怕、生氣,等等。如果你的聲調傳遞的是一種負面的資訊,即使你說的內容是中性的,你的孩子一樣可以感受到沮喪和不滿。這可能會觸發憤怒和防禦性的反應。但是,如果你用關懷性的語言,結合溫和的語調,讓孩子意識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什麼困難,很安全,他會發現承認自己的問題行為很容易,會更容易去改變它。

值得一提的是,在矯正自己孩子的問題行為之前,你自己的反應是否一點自我防禦性都沒有?你是否認同你的孩子?你是否感覺孩子的不良行為影響了你的聲譽?當你的女兒在飯館裡坐立不安,不好好吃飯時,你的真實反應真的是因為她坐立不安,還是其他人不好的評價——因為女兒的不良行為讓別人認為你一定是一個壞爸爸?除非你自己能夠接納這一切,關懷你自己的反應;否則,你的處理可能會很糟。但是,當你關懷自己時,你可能也會關懷自己的孩子,從而進入一個更好的狀態。

本文選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自我關懷的力量》,作者克莉絲汀·內夫,為“自我關懷”理論的奠基之作。

“真討厭!我忘了加油,油箱幾乎空了。我一定是工作太忙把這件事給忘了。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有足夠的油開到加油站的。”在孩子們面前樹立自我關懷的典型榜樣,是幫助他們發展這個技能的最有力的方法。

練習一

關懷我們作為父母所犯的錯誤

當一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想像一下你作為父母是否有犯錯誤。有沒有什麼事情你希望自己做了而實際上沒有做。試著盡可能真誠,要知道人類是不完美的,這沒什麼不好。試著就像你的好朋友一樣,友善地對待和理解你自己。

然後,想像一下是否有什麼你可以做的事情,來彌補當下的局面。向你的孩子道歉?承諾你要補償他們(還要真的去做)?通過這種對錯誤的彌補行為,事實上你已給他們上了非常寶貴的一課。

下一步,嘗試著去確定是否有情緒左右了你的行為,例如緊張、壓力、挫折、疲憊,等等。如果是,對你的情緒創傷給予關懷。做父母很難!你是否想過做出一些改變來緩解你的壓力,如在自己身上花更多的時間?

矯正孩子的行為,鼓勵他們自我關懷

許多父母都想知道,當自己的小孩出現不禮貌的行為時,如何去訓練他們,如何提高他們的自我關懷能力。最重要的是,你不能嚴厲地批評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感到羞愧。(另外,這樣有可能事與願違。就像演員傑克·尼科爾森所說的:“我的母親從來不覺得稱我為狗崽子是一種嘲諷。”)我們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持續批評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嚴厲父母的孩子自我關懷程度都比較低,在成年的時候更容易焦慮和抑鬱。孩子通常會內化父母的評價,這會貫穿到他們之後的生活。儘管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是多數家長都相信訓練必須是強硬的,才會有效果。

儘管從來不會訓斥孩子的放任型的父母,可能會阻礙兒童的成長和發展,但是,你可以把握好一個度,用一種溫和的、關懷的方式來矯正他們的問題行為。讓孩子們知道,為什麼改變問題行為那麼重要,不一定要讓他們因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感到自己非常糟糕。

對孩子們不良行為的一個關懷反應是:把焦點集中在他們的現實行為上,而不是他們普遍的性格特徵上,即要就事論事。你必須強調,不要用我們的失敗和缺陷來定義自己,而是要用一種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自己。還有一點很重要,在矯正問題行為之前,應該確定出導致問題行為背後的情緒因素。

你的兒子尼爾在玩他最心愛的電子遊戲時,對他妹妹瑪麗說“閉嘴”。這種情況下,不要對尼爾說:“你怎麼這麼粗魯,尼爾!為什麼你不能對瑪麗友好點兒?”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的遊戲老是被打斷,你有些生氣;但是,當你對瑪麗說閉嘴時,你傷害了她的感情。”或者,你的女兒在接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之後,忘記了把廚房灶臺上的蜂蜜瓶子的蓋蓋上。不要對她喊:“你這個懶傢伙!”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因為接電話分神了,但是我們也不希望家裡爬滿蟲子。”一個小幽默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效果——“你真的想讓我們的廚房看起來像《殺手蟻的進攻》(A‑ack of the Killer Ants)中的畫面那樣?”如果孩子們感覺你能理解而不是攻擊他們,他們會更有可能聽你的意見。

要讓孩子們知道,犯錯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完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例如,你可以說“我們只是人類的成員之一”,“受挫折是很自然的事情”,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們獲得這種關鍵思想的不錯的途徑。

有時,我們交流的不僅僅是說話的內容,我們的聲調同樣也非常重要。即使是一個還沒有學會說話的嬰兒,也能夠無意識地記錄父母說話聲調中的情緒含義——愛、害怕、生氣,等等。如果你的聲調傳遞的是一種負面的資訊,即使你說的內容是中性的,你的孩子一樣可以感受到沮喪和不滿。這可能會觸發憤怒和防禦性的反應。但是,如果你用關懷性的語言,結合溫和的語調,讓孩子意識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什麼困難,很安全,他會發現承認自己的問題行為很容易,會更容易去改變它。

值得一提的是,在矯正自己孩子的問題行為之前,你自己的反應是否一點自我防禦性都沒有?你是否認同你的孩子?你是否感覺孩子的不良行為影響了你的聲譽?當你的女兒在飯館裡坐立不安,不好好吃飯時,你的真實反應真的是因為她坐立不安,還是其他人不好的評價——因為女兒的不良行為讓別人認為你一定是一個壞爸爸?除非你自己能夠接納這一切,關懷你自己的反應;否則,你的處理可能會很糟。但是,當你關懷自己時,你可能也會關懷自己的孩子,從而進入一個更好的狀態。

本文選摘自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自我關懷的力量》,作者克莉絲汀·內夫,為“自我關懷”理論的奠基之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