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甫被皇帝貶官純屬自己作死

唐朝大詩人杜甫二十四歲時曾經參加進士考試, 但是沒有考中。 不過杜甫也不著急, 畢竟他老爹還是兗州司馬, 家裡有錢, 可以讓他放心啃老, 於是就到處旅遊。 年少時期去過吳越, 青年時期主要就是在山東河北一帶閒逛。 《望岳》是杜甫這段時期寫就的, “會當臨絕頂, 一覽眾山小”傳唱至今, 既反映當時杜甫當時的雄心壯志, 也反映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境況。

這段時期, 杜甫碰上了兩件大事, 一件事是他結婚了, 另一件事是他遇到了另一位偉大的詩人李白。 這段時間當官對他來說壓根就沒放在眼裡,

他的眼裡只有山水和朋友, 頗有魏晉名士的風度。

就算老杜的結婚照吧

但是他與魏晉名士的區別是, 名士有錢, 而他老爹去世以後, 生活就陷入了困頓。 三十多歲的時候, 杜甫終於沒法啃老了, 於是決定走讀書人升遷的老路, 他要當官。 但是很不幸,

在唐朝, 科舉升遷的門路遠比後世要窄的多, 尤其還碰上李林甫搞了個“野無遺賢”的考試。 李宰相騙了一堆讀書人來考試, 然後跟唐玄宗說, 民間的人才都已經被朝廷徵用了, 如今民間已經沒有人才了, 於是這場考試楞是一個人才都沒被錄用, 杜甫生生讓人擺了一道。

考試無望了, 杜甫還想做官, 還有一個方法, 就是走關係。 京城的朝廷要員、名流, 杜甫到處拜訪, 希望得到賞識與推薦, 終於, 他得到了帝國最重要的人物唐玄宗的賞識。

天寶十年, 唐玄宗要舉行大典祭祀天地、太清宮和太廟, 文人學子們得到消息, 預先寫了關於這三大典禮的讚頌詩文, 杜甫也積極向朝廷投稿, 終於, 他的詩文得到了唐玄宗認可, 從此進入官員序列,

雖然沒有立即封官, 但是至少得到了封官的機會。

安史之亂這倆人難辭其咎

四年後, 朝廷封杜甫做河西尉, 結果杜甫不幹, 朝廷也沒發火, 改封他為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老杜想了想, 同意了。 不是杜甫嫌官職太小無法施展抱負, 這倆官都是小官,

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不過就是看管軍械的倉庫保管員而已, 但是這個官畢竟是京官, 而河西尉是地方官, 京官的提拔機會遠比地方官高。

但是杜甫的升官夢被安史之亂打破了, 亂軍殺來, 杜甫被抓, 關了一年多, 因為職位低微看管不嚴, 杜甫成功越獄, 投奔了已經自立的唐肅宗李亨。 當時老杜的裝扮那叫一個慘, 穿著麻衣, 露著胳膊, 估計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唐肅宗封他做左拾遺, 相當於禦史一類的言官, 雖然品級不高, 但是可以直接向皇帝彙報工作了。

杜甫草堂

左拾遺是杜甫做過的最高品級的官員了, 但是這個官杜甫沒做多久就被罷免了, 因為他牽扯進宰相房琯事件。

房琯因忠心被唐玄宗提拔, 後來跟著唐肅宗做了宰相, 只會清談, 本事不大, 膽子不小, 居然不自量力要帶兵收復都城長安, 結果傻乎乎的學習古人擺車陣, 被叛軍打得屁滾尿流, 損失了唐肅宗四萬多人馬。

不久北海太守賀蘭進明就向唐肅宗彙報, 當初唐玄宗在位的時候, 房琯就曾經向皇帝建議, 把各皇子派往各地當節度使,當時其他皇子都安排到重要且地盤較大的地方,單單把肅宗安排到了窮苦的大西北,這分明就是對陛下不忠。

杜甫好友李白也是政治白癡

賀蘭進明的告發讓唐肅宗怒不可遏,當時肅宗帝位還不穩固,原玄宗朝的大臣自成一黨,明裡暗裡意圖讓唐玄宗復辟。肅宗急於穩固自己帝位的時候,聽說房琯原來竟然是這樣一個兩面三刀的人,當然更加忌恨。於是不久之後,唐肅宗藉口房琯的門客仗勢欺人的事情,罷免了房琯的宰相職務。

說回杜甫,因為同是文人,有共同語言,杜甫和房琯成了好友,看到好友被貶官,杜甫利用自己言官的身份替好友出頭,認為房琯是小問題,皇帝不該懲罰房琯。唐肅宗怒不可遏,認定杜甫是房琯的同黨,當即要將杜甫罷官,雖經宰相張鎬求情,杜甫暫時保住官職,但是沒過多久,杜甫依舊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從此之後,杜甫就再也沒有做過京官,官運一路下滑,最終給成都府尹嚴武當幕僚,了此殘生。

杜甫名篇《兵車行》

可以說,房琯事件是杜甫為官生涯的轉捩點,在這次事件中,老杜的表現可以說是個政治白癡。房琯損兵折將,這給當時在水深火熱中的肅宗一朝以沉重打擊,此時本就該被罷官,肅宗放了他一馬已算寬容。後來賀蘭進明臨門一腳直接把房琯踹趴下,這件事已經牽扯到了肅宗的皇位,任何一個皇帝對此都最為敏感,此時杜甫出頭說話,無異于自尋死路。

話說回來,當初房琯兵敗之後,作為言官的杜甫對此無動於衷。而後來,房琯罷官之後,杜甫卻從朋友的角度出手相救,這怎麼說也是一種徇私行為,國家設立言官是用來監察官員的不法行為的,而杜甫的行為顯然是公器私用,從這個角度來講,唐肅宗對杜甫的懲罰一點都不冤。

杜甫詩寫得好,但是做官,他真的不是那塊料。

把各皇子派往各地當節度使,當時其他皇子都安排到重要且地盤較大的地方,單單把肅宗安排到了窮苦的大西北,這分明就是對陛下不忠。

杜甫好友李白也是政治白癡

賀蘭進明的告發讓唐肅宗怒不可遏,當時肅宗帝位還不穩固,原玄宗朝的大臣自成一黨,明裡暗裡意圖讓唐玄宗復辟。肅宗急於穩固自己帝位的時候,聽說房琯原來竟然是這樣一個兩面三刀的人,當然更加忌恨。於是不久之後,唐肅宗藉口房琯的門客仗勢欺人的事情,罷免了房琯的宰相職務。

說回杜甫,因為同是文人,有共同語言,杜甫和房琯成了好友,看到好友被貶官,杜甫利用自己言官的身份替好友出頭,認為房琯是小問題,皇帝不該懲罰房琯。唐肅宗怒不可遏,認定杜甫是房琯的同黨,當即要將杜甫罷官,雖經宰相張鎬求情,杜甫暫時保住官職,但是沒過多久,杜甫依舊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從此之後,杜甫就再也沒有做過京官,官運一路下滑,最終給成都府尹嚴武當幕僚,了此殘生。

杜甫名篇《兵車行》

可以說,房琯事件是杜甫為官生涯的轉捩點,在這次事件中,老杜的表現可以說是個政治白癡。房琯損兵折將,這給當時在水深火熱中的肅宗一朝以沉重打擊,此時本就該被罷官,肅宗放了他一馬已算寬容。後來賀蘭進明臨門一腳直接把房琯踹趴下,這件事已經牽扯到了肅宗的皇位,任何一個皇帝對此都最為敏感,此時杜甫出頭說話,無異于自尋死路。

話說回來,當初房琯兵敗之後,作為言官的杜甫對此無動於衷。而後來,房琯罷官之後,杜甫卻從朋友的角度出手相救,這怎麼說也是一種徇私行為,國家設立言官是用來監察官員的不法行為的,而杜甫的行為顯然是公器私用,從這個角度來講,唐肅宗對杜甫的懲罰一點都不冤。

杜甫詩寫得好,但是做官,他真的不是那塊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