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歐洲中世紀文學家但丁逝世

1321年9月14日, 是歐洲中世紀封建主義向近代資本主義轉變的歷史時期的偉大人物但丁逝世的日子。 他的史詩《神曲》是舉世聞名的鴻篇巨制。

1265年6月, 但丁誕生在佛羅倫斯的一個沒落小貴族家庭。 當時, 佛羅倫斯是義大利最繁榮的手工業中心和文化中心。 但丁在少年時代就勤奮好學, 他對拉丁文、詩學、修辭學、古典文學、倫理學、哲學、神學、歷史、天文、地理、音樂、繪畫無不研究, 使他在青年時就成為一個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人。

13世紀的義大利, 在政治上處於分裂狀態。 北部名義上隸屬神聖羅馬帝國, 但天高皇帝遠,

神聖羅馬皇帝統治不到這個地方, 仍然是域邦林立, 真正擁有實權的是義大利的教皇。 當時在佛羅倫斯有兩個黨, 一個叫威爾弗党, 代表市民階級和城市小貴族的利益, 主張依靠教皇統一義大利。 另一個叫吉伯林党, 代表封建貴族, 又稱皇帝党。 兩黨鬥爭很激烈。 但丁青年時代就參加威爾弗黨, 24歲時, 他參加了對吉伯林党的作戰, 這是他參加政治鬥爭的開始。

網路配圖

1266年, 威爾弗党戰勝吉伯林党, 掌握了佛羅倫斯的政權。 但丁以醫生和藥劑師行會的代表資格參加了佛羅倫斯的最高級會議, 被任命為六名行政官之一。 從事共和政權的建設。 後來威爾弗黨又分裂為代表貴族利益的黑党和代表銀行家商人利益的白党, 但丁站在白黨一邊。

1302年, 黑党在教皇支持下掌了權, 對白黨大肆迫害, 但丁因拒不認罪, 被判處終身流放。 但丁在流亡過程中, 周遊了許多城市, 廣泛接觸到義大利動亂的現實和平民階層的困苦生活, 加深了對義大利的認識, 堅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向反動勢力屈服。 反動勢力答應他, 只要宣誓懺悔, 繳納稅款, 就可以赦免。 但他拒絕, 最後在流放中死去。

他的作品有:《饗宴》(1304~1307)是注釋自己的詩作, 介紹古今文化知識, 提供精神食糧。 《論俗語》(1304~1305)論述義大利語言的歷史演變和特點, 批判中古文人推崇拉丁文的偏見, 為義大利民族語言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帝制論》(1310~1313)闡述了政教分離, 相互平等的觀點。 偉大史詩《神曲》的寫作, 始于放逐初年(約1307), 完成於逝世以前不久, 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 每部33歌, 加上序曲, 共100首, 計14233行。 作品以詩人自己為主人公, 描述在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和貝婭特麗齊分別引導下遊歷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界的情形。 《神曲》深刻地反映出從封建的中世紀向近代資本主義過渡的時代的歷史變革,

透露了新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同時又廣泛地描繪了當時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各個領域的狀況, 故又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 但丁譴責教會干涉世俗政治、破壞義大利統一的罪惡, 批判僧侶階級的貪婪、驕橫和腐敗。 他摒棄中世紀一切歸於神的觀念, 強調人賦有理性和自由意志, 應該奮發向上, 去創造自己的命運。 《神曲》批判中世紀蒙昧主義, 提倡學習文化, 追求美德和知識, 讚美人的才能和智慧。 詩人對魚肉人民的封建領主、橫行不法的貪官污吏、重利盤剝的高利貸者、追逐金錢的市民階級, 也提出了嚴峻的批判。 詩中也反映出但丁沒有徹底擺脫中世紀思想和神學觀念的羈絆。
《神曲》結構宏偉縝密, 刻劃物態生動有力, 韻律嚴謹優美。 它原名《喜劇》, 表示作品以光明和歡樂結局。 後人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 稱作品為“神聖的”《喜劇》, 中譯本通稱《神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