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渭區殘聯實施“三個一批”和“四步走”精准扶貧紀實

記者張向輝通訊員王秋萌

“感謝區殘聯給我家送來8只奶山羊, 養了這麼長時間, 收效不錯, 最高峰時產奶176公斤, 月收入600元, 吃穿不用愁了……”近日,

記者來到臨渭區陽郭鎮曹溝村採訪時, 村民王西鋒談起生活變化高興地說。

這是臨渭區殘聯探索推行“送羊還羊”模式助推精准扶貧的一個成功範例。

曹溝村是區殘聯的扶貧包聯村, 在幫扶工作中, 區殘聯緊密結合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習慣, 探索出了以“送羊還羊”模式帶動養殖業、以提高核桃品質鞏固種植業、培育多形式勞務輸出為增收核心的創新舉措, 形成了產業帶動、企農合力、互利共贏的工作格局。

好舉措迅速在脫貧攻堅實踐中落地見效。 2015年以來, 區殘聯通過“合作社+農戶”共為158戶貧困殘疾人(部分為其他村貧困殘疾人)送去奶山羊467只, 土雞1000多隻。 曹溝村現有奶山羊存欄386只, 核桃1800畝(占耕地面積的60.4%),

土雞1600只。

“在穩定‘送羊還羊’和核桃種植的同時, 我們又幫助村上組建起村級產業發展公司, 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股民’模式, 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下一步將以關中環線為起點、10千米的環形鄉村公路為依託, 建立油菜花海和竹海, 穿插兩個水庫, 發展鄉村旅遊……”談及幫扶工作, 駐村工作隊隊長田江濤如數家珍。

打贏脫貧攻堅戰, 不讓殘疾人掉隊, 在臨渭區殘聯系統形成廣泛共識。

臨渭區殘聯理事長王安院介紹, 全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6146名(包括高新區和經開區), 為了不讓一名殘疾人掉隊, 區殘聯一方面實施“三個一批”, 即:為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發放補助一批、對有勞動能力和產業發展意願的困難殘疾人扶持發展產業扶持一批、為重度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一批;另一方面是實施“四步走”,

在思想上引導、產業上扶持、技術上培訓、生活上關懷, 保障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權益。

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 子女不在身邊, 不能自行到政務服務中心視窗辦理殘疾人證。 針對這一情況, 區殘聯幹部上門服務, 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辦理殘疾證。 今年以來, 已為60餘位重度殘疾人入戶辦證, 確保他們及時享受到各項惠殘政策, 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懷。

工作中, 區殘聯工作人員還發現, 農村殘疾人特別是農村貧困殘疾人, 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扶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 抓好殘疾人技能培訓, 讓其掌握一技之長,

靠技術和勞動脫貧致富, 顯得尤為重要。 臨渭區殘聯堅持開展殘疾人技能技術培訓, 今年來已有1000余名殘疾人參訓, 掌握了奶山羊、土雞養殖等方面的實用技術, 切實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

區殘聯還充分調動各方資源,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扶貧幫困行列中來。 聯繫愛心企業投入1.5萬元, 為貧困殘疾人送去米麵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聯繫核桃加工企業, 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格1元, 收購貧困群眾核桃20多噸;聯繫村級互助資金協會, 在曹溝村籌畫建立互助資金協會, 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 促使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近日出臺的《臨渭區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施方案》, 為確保到2018年年底穩定實現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及基本生活無障礙劃清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區殘聯將深入學習貫徹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要求, 不折不扣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就業保障、產業扶持等政策, 扎實推進醫療康復、技術培訓、托養服務等工作, 不斷完善“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機制, 確保不讓一名殘疾人在脫貧路上掉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