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入秋進補莫忘忌

俗話說, “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一到, 氣候雖然早晚涼爽, 但仍有秋老虎肆虐, 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此時進補十分必要。 但進補不可亂補,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 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 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 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否則適得其反, 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 但起碼應分偏寒、偏熱兩大類。 偏寒者畏寒喜熱, 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 偏熱者, 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 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 容易導致“火上澆油”或“雪上加霜”。

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認為“多吃補藥,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如過量服用參茸舉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

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 過量食用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 常常不堪重負。 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某些“副產品”, 如脂類, 又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的誘發因素。

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 其實, 藥補不如食補, 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 如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吃山藥能補脾胃。 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佳品。

忌重“進”“輕“出” 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 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 提倡在進補的同時, 亦應重視排便。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 長期專服某一種補品, 這對健康是不利的。 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 亦有一定的副作用, 久服多服會打亂體內物質代謝的平衡。 因此, 要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補益方法, 不能恒補不變, 一補到底。

忌重“貴”輕“賤”價格昂貴的燕窩魚翅之類, 並不比廉價的蘿蔔白菜具有更高的食療和營養價值, 不能以貴賤作為評價補益效果的標準, 應根據需要確定如何進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