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德軍唯一大勝朱可夫的元帥,25天殲敵33萬,最後為國自殺

德國陸軍元帥, 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

二戰期間, 很多德軍將領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否認的, 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曼施坦因、隆美爾以及古德里安三人。

與這三人相比, 莫德爾算是名氣很小的, 但是若談論到軍事才能, 以及二戰期間為希特勒打下的“戰績”, 恐怕莫德爾也可同此三人一較高下!

平民出生的“能幹軍人”

莫德爾出生于東普魯士歌廷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個師範學校教師, 後來也曾擔任普魯士皇家樂隊指揮。 但是相比較曼施坦因和隆美爾, 莫德爾幼年家境更為貧寒。

1909年起他在德意志帝國軍隊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他在西線部隊作戰, 曾短時間為參謀部服務, 爾後參加凡爾登戰役, 曾因數次負傷而獲高級勇敢勳章。 戰爭結束, 繼續在陸軍中服務, 曾擔任步兵第二團團長, 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參謀本部技術司司長。

曼斯坦因誇他是群人中的強者, 並喻之為“鯉魚池中的梭魚”。 1939年9月, 瓦爾特·莫德爾作為德軍陸軍第四軍參謀長參加了入侵波蘭戰役, 並在拉多姆戰役中圍殲大量波軍而立下戰功, 升任德軍第16集團軍參謀長, 赴西線同英法軍隊交戰。

1941年6月, 莫德爾指揮的第二坦克集團軍第三坦克師,

開始入侵蘇聯, 他表現出一往無前的非凡氣概。 在基輔戰役中, 他的第三裝甲師作為基輔城的破門部隊, 出色完成了任務。 因此, 得到了希特勒的信任與賞識。 很快, 他被希特勒晉升為裝甲兵將軍, 同時任命他為部署於莫斯科以北的第41坦克軍的軍長。

“轉危為安的人物” 、 “東線的救星”

1942年1月, 主攻方向為莫斯科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遭遇蘇軍優勢兵力的頑強抵抗, 並對德軍部隊實施穿插和包圍, 切斷了德軍的後勤補給線。 德軍的指揮系統也被打亂, 各部隊之間失去聯繫, 情況十分危急。 莫德爾在被蘇軍圍困後依然保持著鎮定和沉著, 頭腦冷靜地估量了形勢, 向希特勒請求增調一個坦克軍歸自己指揮獲准。

他親自指揮部隊向蘇軍防線的最薄弱環節一勒熱夫地區展開反攻, 擊退了蘇軍的猛烈攻勢, 穩住了自己的陣線, 從此, 莫德爾被譽為“轉危為安的人物”。

1943年7月, 德軍發動庫爾斯克戰役受挫, 遭到蘇軍的強大攻勢, 再次陷入困境。 莫德爾於10月初暫時制止住蘇軍的攻擊, 被希特勒譽為“東線的救星”。

1944年8月, 莫德爾又被希特勒任命為不斷吃緊的西線德軍總司令。 同年12月, 莫德爾指揮德軍在阿登山脈發動阿登戰役, 一度突破美軍防禦, 全殲美軍第十坦克師, 西線盟軍為之震動。

違抗元首“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命令, 毅然解散部隊, 開槍自殺

而後, 美軍於1945年4月14日, 從南北兩面向哈根方向實施猛攻, 將整個被圍集團被分割成兩部分,

兩天后, 美軍俘虜東集群德軍達8萬之眾。 17日, 魯爾工業區完全落入美軍手中, 西集團軍群德軍被殲, 共有21個師的325000人被俘。 各條路上都有被俘的德軍隊伍在美軍的押解下行進。 4月21日, 在魯爾戰役中, 莫德爾指揮的B集團軍群幾乎被美軍全殲, 魯爾工業區全部被美軍攻佔。 莫德爾帶了3名軍官和幾個士兵從拉廷根附近的美軍縱隊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

在那裡, 他對同行的人員說要自殺, 並讓他們將他的屍體埋在選定的一棵松樹之下。 3名軍官竭力勸阻, 莫德爾不聽, 他握著他們的手說:“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絕望, 我只效忠於德國……”隨即開槍自殺, 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1945年4月在魯爾戰役中所部被盟軍包圍後, 莫德爾沒有執行希特勒的“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命令,而是下令部隊就地解散,這一命令使數萬德軍免於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喪生,為了德國,素來被視為希特勒親信將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違抗希特勒命令。而當部下問他本人如何打算時,他說:“一個德國元帥是不應該做俘虜的。”

作為德國軍事上的“防禦之獅”,痛打蘇聯“不敗軍神”朱可夫老臉

二戰中“第一軍事天才”朱可夫元帥揮師猛攻勒熱夫,遭遇德軍“防禦之獅”莫德爾,25天損兵10萬、傷23萬,無功而返,為朱可夫軍事生涯中的唯一敗績,也是這位天才軍事家最不光彩的一筆。

就在保盧斯(德軍將領,二戰期間晉升為元帥——編者注)的第6集團軍被龐大的蘇聯紅軍圍困于斯大林格勒時,在勒熱夫突出部,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也面臨被聚殲的危險。

早在1942年9月26日,史達林制定出兩個反攻計畫,即對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和防禦勒熱夫的德軍第9集團軍,同時進行毀滅性打擊,行動代號分別為“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

勒熱夫是蘇聯中南部一個城市,距離首都莫斯科不到200公里,而德國國防軍第9集團軍盤踞在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不足100公里的勒熱夫突出部,宛若斜插進蘇軍莫斯科防線的一把鋒利匕首。這讓史達林如芒在背,如坐針氈,勒令必須根除這一隱患,剷除突出部上的德軍勢力。而在莫斯科會戰中因有卓越表現被晉升為紅軍副總司令的朱可夫大將,百忙之中從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被抽調出來,奮勇擔綱打擊莫德爾的“火星行動”總指揮。

其實,勒熱夫突出部雖然重要,但已經率領第9集團軍在這裡固守將近1年的莫德爾,隨時打算放棄這一要地。他曾數次向希特勒進言,要求離開這個突出部,均遭到元首嚴詞拒絕。希特勒固執認為:必須讓第9集團軍孤懸於勒熱夫突出部,以對莫斯科進行“影子威懾”,其政治意義無比重大。並且,由於莫德爾軍團在突出部的存在,蘇軍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線保持百萬大軍嚴陣以待,因此無法增援烏克蘭方面的蘇軍,有利於德軍在南線的攻勢。

瓦爾特·莫德爾於1942年1月出任第9集團軍上將司令。在此之前,他曾作為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第3裝甲師的指揮官,成為圍剿基輔西南方面軍的急先鋒,他指揮第3裝甲師不顧一切大膽神速地穿插合圍,為基爾波諾斯的紅軍西南方面軍敲響喪鐘,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基輔包圍圈,就是莫德爾中央集團軍群第3裝甲師與南方集團軍群第16裝甲師一手封閉的。

在與朱可夫的“火星行動”正面對峙之前,莫德爾組建了神奇的“莫德爾騎兵旅”,一舉殲滅滲入到勒熱夫以南地區的蘇軍第39集團軍,清除了後患,才可以有良好心情應對朱可夫的大舉猛攻。在1942年11月的最後幾天,“天王星”與“火星”齊飛,蘇軍大本營策動的兩大淩厲攻勢幾乎同時打響,“天王星”慘白的寒光映照著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陰鬱的面容,而在火星烈焰的怒卷舔噬中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則巋然不動。

1942年11月25日,兩個“一生之敵”朱可夫與莫德爾第一次正面交手,可怖的“勒熱夫絞肉機”開始血腥的運轉,一時風雲盡摧、山河盡頹、日月盡廢、草木盡毀。莫德爾環視著自己的環形築壘陣地,蘇聯加里寧方面軍第22、第41集團軍已出擊勒熱夫突出部的西部,科涅夫的西方面軍第20、第31集團軍則攻擊勒熱夫突出部的東部,蘇第20集團軍甚至突破了德軍在瓦祖紮河岸的防禦,並在河西岸包圍了兩個德軍築壘防禦的村莊。而由第6坦克軍和第2近衛騎兵軍組成的第二攻擊梯隊立刻向縱深挺進,試圖切斷莫德爾軍團的生命線——勒熱夫-維亞茲瑪鐵路。

面對強敵、面對絕對優勢兵力的紅軍,莫德爾擺出以死決戰的架勢,他大聲疾呼——搜羅每一個能夠作戰的士兵,全部送往前沿陣地,時間就是生命!恰在危難之際,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元帥派來的援兵到了,一下緩解了莫德爾兵源緊缺的困境,他可以從容指揮6個裝甲師與2個摩托化師來抗擊朱可夫的進攻,而遠在斯大林格勒被困的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就沒這等福氣。

一旦固守成功,莫德爾的反擊相當驚人,第9裝甲師迅速封堵了蘇軍的突破口,並插入敵方陣地,造成蘇軍一片混亂,繼而潰退。但鬥志旺盛的朱可夫不甘心失敗,號令第41、第22兩個集團軍再來,沿勒熱夫突出部左翼擊穿了貝裡以南的德軍前沿防線,但是剛強的德軍第41摩托化步兵軍在軍長約瑟夫·哈爾佩上將的督戰下果斷擋住了紅軍試圖向德軍防禦縱深突進的去路,並且還得到“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精銳增援,很快,蘇軍所有的攻擊線路都被封死了。

這是天才軍事家朱可夫軍事生涯中最不光彩的一筆,但被隨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大勝所掩蓋,並由於蘇軍在“火星行動”中的重大傷亡,這一戰也被命名為“勒熱夫絞肉機”。經過25天戰鬥,蘇軍陣亡10萬人,傷23.5萬人,而德軍僅傷亡4萬人。蘇軍錯誤地為攻克某個孤立的要塞進行毫無成效的纏鬥,導致重大傷亡無功而返。“火星行動”可謂是二戰中“第一軍事天才”朱可夫元帥軍事生涯中的唯一敗績,也是莫德爾元帥軍事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防禦戰,所以莫德爾被稱為軍事上的“防禦之獅”。

莫德爾沒有執行希特勒的“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命令,而是下令部隊就地解散,這一命令使數萬德軍免於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喪生,為了德國,素來被視為希特勒親信將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違抗希特勒命令。而當部下問他本人如何打算時,他說:“一個德國元帥是不應該做俘虜的。”

作為德國軍事上的“防禦之獅”,痛打蘇聯“不敗軍神”朱可夫老臉

二戰中“第一軍事天才”朱可夫元帥揮師猛攻勒熱夫,遭遇德軍“防禦之獅”莫德爾,25天損兵10萬、傷23萬,無功而返,為朱可夫軍事生涯中的唯一敗績,也是這位天才軍事家最不光彩的一筆。

就在保盧斯(德軍將領,二戰期間晉升為元帥——編者注)的第6集團軍被龐大的蘇聯紅軍圍困于斯大林格勒時,在勒熱夫突出部,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也面臨被聚殲的危險。

早在1942年9月26日,史達林制定出兩個反攻計畫,即對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和防禦勒熱夫的德軍第9集團軍,同時進行毀滅性打擊,行動代號分別為“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

勒熱夫是蘇聯中南部一個城市,距離首都莫斯科不到200公里,而德國國防軍第9集團軍盤踞在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不足100公里的勒熱夫突出部,宛若斜插進蘇軍莫斯科防線的一把鋒利匕首。這讓史達林如芒在背,如坐針氈,勒令必須根除這一隱患,剷除突出部上的德軍勢力。而在莫斯科會戰中因有卓越表現被晉升為紅軍副總司令的朱可夫大將,百忙之中從斯大林格勒會戰中被抽調出來,奮勇擔綱打擊莫德爾的“火星行動”總指揮。

其實,勒熱夫突出部雖然重要,但已經率領第9集團軍在這裡固守將近1年的莫德爾,隨時打算放棄這一要地。他曾數次向希特勒進言,要求離開這個突出部,均遭到元首嚴詞拒絕。希特勒固執認為:必須讓第9集團軍孤懸於勒熱夫突出部,以對莫斯科進行“影子威懾”,其政治意義無比重大。並且,由於莫德爾軍團在突出部的存在,蘇軍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線保持百萬大軍嚴陣以待,因此無法增援烏克蘭方面的蘇軍,有利於德軍在南線的攻勢。

瓦爾特·莫德爾於1942年1月出任第9集團軍上將司令。在此之前,他曾作為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第3裝甲師的指揮官,成為圍剿基輔西南方面軍的急先鋒,他指揮第3裝甲師不顧一切大膽神速地穿插合圍,為基爾波諾斯的紅軍西南方面軍敲響喪鐘,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基輔包圍圈,就是莫德爾中央集團軍群第3裝甲師與南方集團軍群第16裝甲師一手封閉的。

在與朱可夫的“火星行動”正面對峙之前,莫德爾組建了神奇的“莫德爾騎兵旅”,一舉殲滅滲入到勒熱夫以南地區的蘇軍第39集團軍,清除了後患,才可以有良好心情應對朱可夫的大舉猛攻。在1942年11月的最後幾天,“天王星”與“火星”齊飛,蘇軍大本營策動的兩大淩厲攻勢幾乎同時打響,“天王星”慘白的寒光映照著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陰鬱的面容,而在火星烈焰的怒卷舔噬中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則巋然不動。

1942年11月25日,兩個“一生之敵”朱可夫與莫德爾第一次正面交手,可怖的“勒熱夫絞肉機”開始血腥的運轉,一時風雲盡摧、山河盡頹、日月盡廢、草木盡毀。莫德爾環視著自己的環形築壘陣地,蘇聯加里寧方面軍第22、第41集團軍已出擊勒熱夫突出部的西部,科涅夫的西方面軍第20、第31集團軍則攻擊勒熱夫突出部的東部,蘇第20集團軍甚至突破了德軍在瓦祖紮河岸的防禦,並在河西岸包圍了兩個德軍築壘防禦的村莊。而由第6坦克軍和第2近衛騎兵軍組成的第二攻擊梯隊立刻向縱深挺進,試圖切斷莫德爾軍團的生命線——勒熱夫-維亞茲瑪鐵路。

面對強敵、面對絕對優勢兵力的紅軍,莫德爾擺出以死決戰的架勢,他大聲疾呼——搜羅每一個能夠作戰的士兵,全部送往前沿陣地,時間就是生命!恰在危難之際,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元帥派來的援兵到了,一下緩解了莫德爾兵源緊缺的困境,他可以從容指揮6個裝甲師與2個摩托化師來抗擊朱可夫的進攻,而遠在斯大林格勒被困的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就沒這等福氣。

一旦固守成功,莫德爾的反擊相當驚人,第9裝甲師迅速封堵了蘇軍的突破口,並插入敵方陣地,造成蘇軍一片混亂,繼而潰退。但鬥志旺盛的朱可夫不甘心失敗,號令第41、第22兩個集團軍再來,沿勒熱夫突出部左翼擊穿了貝裡以南的德軍前沿防線,但是剛強的德軍第41摩托化步兵軍在軍長約瑟夫·哈爾佩上將的督戰下果斷擋住了紅軍試圖向德軍防禦縱深突進的去路,並且還得到“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的精銳增援,很快,蘇軍所有的攻擊線路都被封死了。

這是天才軍事家朱可夫軍事生涯中最不光彩的一筆,但被隨後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大勝所掩蓋,並由於蘇軍在“火星行動”中的重大傷亡,這一戰也被命名為“勒熱夫絞肉機”。經過25天戰鬥,蘇軍陣亡10萬人,傷23.5萬人,而德軍僅傷亡4萬人。蘇軍錯誤地為攻克某個孤立的要塞進行毫無成效的纏鬥,導致重大傷亡無功而返。“火星行動”可謂是二戰中“第一軍事天才”朱可夫元帥軍事生涯中的唯一敗績,也是莫德爾元帥軍事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防禦戰,所以莫德爾被稱為軍事上的“防禦之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