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餘市“社保一卡通”架起服務群眾“民心橋”

近年來, 我市緊緊圍繞“互聯網+人社”行動計畫, 以實現社保卡發行應用與資訊化人社建設的有機融合為目標, 創新社保卡資源配置模式和社保卡發放管理模式, 構建全方位社保卡綜合服務體系, 全力推進社保卡綜合應用, 將人性化服務貫徹到社保卡製作、發放和應用的每一個環節, 使社保卡應用從人社領域拓展到衛生、文化、金融等領域, 實現應用100多項, 架起服務百姓的“民心橋”。

足不出村就能取款,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在分宜縣村村能實現。 這一便民措施的實現得益於社保卡服務功能的擴大和服務網路的延伸。

李鳳蘭是分宜縣分宜鎮角元村村民, 她稱平日裡用錢的地方不多, 自然不會放太多的現金在家裡, 急需用錢的時候, 就到村門口的小賣部取款, “以往要坐車到分宜縣裡去取款, 不太方便, 還需要8塊錢車費, 現在只要幾分鐘就可以。 ”說起社保卡的便利, 李鳳蘭臉上洋溢燦爛的笑容。

近年來, 分宜縣社保局建立健全縣、(鄉)鎮、村三級服務平臺, 實現全縣所有行政村助農取款便民服務點全覆蓋, 做到群眾參保登記、資格認證、保費繳納、待遇領取、權益查詢“五個不出村”。 同時, 為更好地服務和保障民生, 分宜縣社保局還創新並拓寬服務管道和模式, 以資訊化應用為驅動力, 建成“互聯網+社會保障卡”多領域廣泛使用的社保卡服務體系,

在中國銀行開通社保卡交水費、天然氣費、交通違章罰款的功能。

作為一張服務百姓的民心卡, 它不僅要好用還得要好辦。 為解決辦卡不便問題, 我市不僅在全省率先建立“參保人選銀行”的城鎮社保卡發放管理模式, 還率全省之先在市、縣(區)兩級均設置社保卡服務視窗, 受理社保卡申領、不換卡、掛失註銷、諮詢投訴等日常服務管理, 不僅實現縣、區可辦理辦卡補卡業務, 還實現辦卡補卡立等可取。

“社保卡的新制和補換時間從原來的三四個月, 縮短到幾分鐘, 有效地解決群眾反映社保卡製作時間過長的問題。 ”分宜縣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五險統征股股長楊雪霏介紹。

在社保卡應用方面,

我市按照整體規劃, 分步推進的思路, 從滿足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要出發, 穩步有序推進社保卡應用, 不僅率先試點將社保卡作為辦理各項人社業務的首選身份憑證, 凡個人辦事的業務, 允許可直接憑卡辦理;凡可整合的證卡, 盡可能整合簡化到社會保障卡上, 減少證明材料, 方便群眾辦理業務。 此外, 積極推進人社領域和其他公共服務領域一卡通用:2014年全市全面啟用社保卡發放新農保養老金並實現新農保代扣代繳;2015年全市全面啟用社保卡發放社保補貼和失業金;2016年全市全面啟動社保卡在文化領域的應用;2017年3月起全市全面停用老醫保卡, 啟用社保卡作為參保人看病就醫的統一憑證, 實現全市範圍內醫保結算“一卡通”;2017年4月起全市全面停用城鎮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存摺,
啟用社保卡支付城鎮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017年5月底, 實現參保人持社保卡可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減輕老百姓就醫墊付現金的負擔。

截至目前, 我市已開通人社領域應用專案92項, 開通率達90%, 覆蓋社會保險、勞動關係、人事人才和就業四大領域。 全市約602萬人次享受到了社保卡帶來的便利或實惠, 通過社保卡實現醫保結算、社保繳費及待遇領取等9.97億元。 “除此之外, 我們還探索社保卡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譬如, 在文化領域, 社保卡可在圖書館、博物館等地作為身份憑證;在衛生領域實現社保卡在市人民醫院掛號、就診、查詢和結算‘一卡通’;在金融領域,

分宜縣中行聯名的社保卡可用于繳交水費和天然氣費。 下一步, 我們將繼續拓展社保卡在其他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真正實現社保卡‘一卡在手、保障無憂’。 ”市人社局副局長潘小誠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