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誤解:開國皇帝殺功臣

不知從何時開始, 開國皇帝殺功臣成了一個奇特的定論, 成為古代史上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為何草根出身的開國皇帝最愛殺功臣》、《為什麼古代的開國皇帝要殺功臣》、《揭秘歷史上5位開國不殺功臣的皇帝》這種文章比比皆是。

朱元璋借胡藍之獄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 牽連甚廣

實際上, 這種說法一點根據都沒有, 大一統王朝締造者殺功臣的只有漢高祖劉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兩人。

劉邦、朱元璋兩人在歷代開國皇帝中可算得上是草根。 不過劉邦算不上赤貧階層, 但在《漢書》裡所列的功臣榜裡排名前二十的功臣, 劉邦沒有殺一個, 因為這些人除了酈商之外幾乎全都是他的老鄉。 韓信因為功過相抵, 降為淮陰侯後只排名21位, 張良更是只排名62位, 還不及47位的陳平。

真正將功臣幾乎屠盡的只有朱元璋, 這背後自然有其原因。

在王朝建立的過程中,

並不是皇帝一人打天下, 後面是一個利益集團。 劉邦和朱元璋幾乎白手起家, 沒有豪強士族的支持, 在建政後新的勢力集團尚未成形, 行事稍可恣意妄為。 而依靠豪族起家的皇帝從征戰到稱帝與這些家族共進退, 在建政後豪族仍是難以撼動的政治力量, 自然不可能殺功臣。

劉秀

如東漢光武帝劉秀通過聯姻獲得河北地方勢力支持開始了起義, 但在稱帝過程中又獲得了家鄉勢力南陽集團的支持, 為此, 他不得不廢後改立出身南陽集團的陰麗華。

在幾個強大的政治集團的支持下, 劉秀得以稱帝, 他對功臣自然不敢怠慢。 在後世劉秀甚至有了對開國元勳最好皇帝的稱號, 這實在是一種諷刺。 東漢自建立到滅亡一直為這些世家豪強所苦, 事實上, 有豪族支持的太后使東漢成為後宮干政最為嚴重的朝代之一。

在漢末大亂中, 這些豪族非但沒有受損, 反而因擁有軍事武裝獲得了更強大的實力, 在司馬氏建立的晉代的過程中漸漸成為門閥士族, 在東晉建立之初,

甚至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這種依靠豪族勢力獲得天下的方式一直維持到唐初, 隋唐兩代開國皇帝甚至就是關隴貴族軍事集團中的一員。

武則天

真正打破這種模式的是武則天。 武則天雖然也出身自關隴貴族軍事集團, 但她為了以女子身份稱帝,

進行了政治清洗, 並完善了科舉制度, 讓寒門弟子可以為官, 使自東漢以來一直把掌控力分配的豪族勢力消亡。

在唐末大亂中, 五代中的後樑, 後唐, 後晉, 後漢都是曇花一現, 直到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的出現, 才讓中國又有了統一的希望, 可惜周朝尚未統一就被趙匡胤篡位。 但宋朝建立時, 南方還有十國, 北方尚有契丹, 敵國環伺自然不可能殺功臣。

趙匡胤

待大局已定,趙匡胤在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將禁軍的指揮權由一個人負責變成了三個人分開,同時趙匡胤將統軍之權和調兵之權完全分離,這樣一來將領們沒有命令不能再私自調動軍隊。這些措施從根本上杜絕了武將造反的可能,自然不用再大殺功臣。

至於宋代的之後由兩個少數民族建政的元朝與清朝,本身依靠的是部落以及聯姻勢力,在建國後需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反抗,也沒有做出殘殺功臣的行徑。

開國皇帝為鞏固自己的皇位會大肆濫殺功臣這種論調確實是站不住腳的。

趙匡胤

待大局已定,趙匡胤在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將禁軍的指揮權由一個人負責變成了三個人分開,同時趙匡胤將統軍之權和調兵之權完全分離,這樣一來將領們沒有命令不能再私自調動軍隊。這些措施從根本上杜絕了武將造反的可能,自然不用再大殺功臣。

至於宋代的之後由兩個少數民族建政的元朝與清朝,本身依靠的是部落以及聯姻勢力,在建國後需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反抗,也沒有做出殘殺功臣的行徑。

開國皇帝為鞏固自己的皇位會大肆濫殺功臣這種論調確實是站不住腳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