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幹濕法脫硫,哪個治霾更有效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濟南報導

“霧霾的形成機理還需要深入研究, 因為我們只有把這個機理研究透了, 才能使治理措施更加有效, 這是民生的當務之急。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李克強總理在陝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說了上述話。

總理治霾的決心, 已在全國上下達成共識。 然而, 圍繞治理技術, 當前工業的占99.969%。 經脫硫工藝後, PM2.5的粒子數在0.07微米出現峰值, 這是由於排出的脫硫漿液形成細微顆粒物所致, 如果不是做專門的科學實驗, 這些霧滴幾乎檢測不到。 而通常的電除塵設施對1微米(PM1.0)以下的超細顆粒物沒有作用。

這一觀點再次成為本次論壇上“批濕派”的共識:在濕法脫硫技術下, 這些隨著水汽排放到大氣中的超細顆粒物的個數, 比沒有環保設施時成倍增加, 成為形成霾的兩個關鍵因素———濕度和凝結核, 遇到靜穩或逆溫天氣就形成了霧霾。 從大量燃煤不加治理導致2007年之前的PM2.5濃度迅速增長看, 脫硫後新產生的超細顆粒物粒子個數成倍於燃煤鍋爐未加治理的情況, 也會在2012年的時間節點後引起PM2.5濃度的突變, 而不是無足輕重。

作為智庫專家的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 用環保部的監測資料對上述觀點進行了驗證。 通過觀察京津冀及周邊部分通道城市3個集中供暖季(2014、2015、2016年)啟動前後以及黑龍江省主要城市2016年集中供暖季開始後前後3周PM2.5濃度的變化發現,

採暖期開始後的3周內, 遇到靜穩天氣, 霧霾的程度比前面3周高不少, 有的是成倍增加, 進而印證了燃煤鍋爐濕法脫硫的啟動, 激發了某種霧霾產生機制。

此外, 周勇還通過相互獨立的大資料、氣象資料和山東大學2013年前科研用監測資料進行定量分析證明, 2013年霧霾集中爆發是一個突變、突發事件, 而濕法脫硫是一個完全吻合且唯一的突變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 所有電力、供熱企業或大的燃煤設施應環保要求, 實行線上檢測、鉛封煙氣旁路系統、拆除煙氣再加熱系統(GGH)的時間截止點都是在2012年底, 其中絕大部分企業採用的技術都是濕法脫硫。

幹濕兩派之爭

遼寧工業煙氣治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孫中強、山東天淨環保總裁李樹生、美國斯普瑞噴霧系統總工劉晨、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朱維群教授等都對濕法脫硫技術易造成二次污染的觀點表示認同。

孫中強結合他所在的瀋陽當地工業企業脫硫減排的實踐認為, 燃煤設備運用濕法脫硫技術排出的超細顆粒物表面積非常大, 除了結晶水之外, 會大量吸附水, 成為增加PM2.5量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樹生則認為, 濕法脫硫技術下, 生成低溫濕煙氣, 在減少大氣酸雨的同時也帶來了霧霾、氣溶膠、PM2.5化合演變形成的次生災害。 李樹生2013年就向有關部門反映過這一問題。

劉晨表示, 濕法脫硫技術可排出溶解鹽,

離開煙囪後, 遇見空氣冷凝成水, 鹽就出來了, 這就是霧霾的根源。

朱維群公佈了自己的計算結果:30萬機組每小時排放2噸多, 這個水溶性鹽, 全國按40億噸水汽計算, 就是每年排放5600萬噸。 這個超細顆粒物鹽, 在靜穩天氣下遇到一定的濕度就形成霧霾。 它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 具有極強的遷移能力, 控制和治理難度很大。

對於“批濕派”的上述觀點, “挺濕派”們並不認同。

“假如濕法脫硫是灰霾形成主要原因的話, 那2014、2015、2016年, 甚至2017年灰霾是降不下來的, 但實際上降了下來, 原因在什麼地方呢?我認為跟煤炭的控制有直接關係。 我沒記錯的話, 2014年、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實現了下降, 並且連續2-3年下降, 正是因為這2-3年期間我國灰霾是降低的。

這是簡單的邏輯, 沒有太多資料分析。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所長王聖說。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 就對濕法脫硫引起次生霧霾的說法予以堅決反駁, 認為“文章危言聳聽, 用偽科學否定脫硫脫硝的正面作用”。

其實, 關於幹濕法脫硫技術的爭議早已有之。

2015年12月, 一篇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文章《藍天白雲能持續多久?一個環保工程師眼裡的霧霾真相》, 直指濕法脫硫之弊。 2017年初,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總裁何平的文章《不聽工程師意見中國三年治霾無功》亦在網上引起熱議, 該文章認為濕法脫硫措施導致霧霾加劇。

技術優化成共識

“爭論是好事, 時間和事實會證明一切。 但我們必須有擔當, 在治霾這個全民戰役面前,不能久拖不決,貽誤戰機。”周勇說。

面對爭議,也有專業和學者表示中立,認為優化目前的國內濕法脫硫技術是當務之急。

周勇建議,採用冷凝裝置等減少水汽(低溫濕煙汽)排放污染,降低水汽中的各類溶解鹽和非溶解物,制定標準限制煙氣排放濕度和次生顆粒物,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儘快進行國內濕法脫硫技術局部改造,或研發並國產化幹法脫硫技術,實現合理替代。

事實上,學術界的爭議也引發了實踐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為避開濕法脫硫技術帶來的顆粒物污染,有專家力挺幹法脫硫技術,也有企業在濕法脫硫技術基礎上進行換熱器和噴淋段的改造。

比如,濟南北郊熱電廠的一個項目,由中國節能協會清華大學的專家團隊做技術指導,在鍋爐的脫硫塔就加設了噴淋設備,經濕法脫硫技術出來的水蒸氣,在沒離開煙囪之前就人工降雨,避免了“批濕派”所指的二次污染的發生。

在治霾這個全民戰役面前,不能久拖不決,貽誤戰機。”周勇說。

面對爭議,也有專業和學者表示中立,認為優化目前的國內濕法脫硫技術是當務之急。

周勇建議,採用冷凝裝置等減少水汽(低溫濕煙汽)排放污染,降低水汽中的各類溶解鹽和非溶解物,制定標準限制煙氣排放濕度和次生顆粒物,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儘快進行國內濕法脫硫技術局部改造,或研發並國產化幹法脫硫技術,實現合理替代。

事實上,學術界的爭議也引發了實踐中的技術升級和改造。為避開濕法脫硫技術帶來的顆粒物污染,有專家力挺幹法脫硫技術,也有企業在濕法脫硫技術基礎上進行換熱器和噴淋段的改造。

比如,濟南北郊熱電廠的一個項目,由中國節能協會清華大學的專家團隊做技術指導,在鍋爐的脫硫塔就加設了噴淋設備,經濕法脫硫技術出來的水蒸氣,在沒離開煙囪之前就人工降雨,避免了“批濕派”所指的二次污染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