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誰解莫斯科

帝國的崩潰——誰解莫斯科

這是一片幅員遼闊的土地, 地跨歐亞兩洲, 龍盤虎踞于華夏版圖的北部。 她的北端直接頂著北冰洋, 西端則伸向歐洲腹地, 南面是漫長的陸地與中國等七個國家接壤, 東端則隔白令海峽與美國隔海相望。 這樣的版圖不能不令人望而生歎。

誰曾想到, 曾幾何時, 諾大帝國竟然一夜間灰飛煙滅。 不過, 去了外殼, 俄羅斯仍舊是俄羅斯, 名稱沒變, 國旗沒變, 克里姆林宮也沒變, 只是入住的人如走馬燈般換了一茬又一茬。

俄羅斯最早叫基輔羅斯, 由東斯拉夫人建立於西元八九世紀, 也就是我國唐朝晚期。

歷史真的像是一條浩浩長河, 她流著, 沿著既定之軌, 中途或許有那麼幾處拐彎, 但決計改變不了它的大趨勢。

法國的拿破崙也曾喧鬧一時, 儘管黃袍加身, 卻仍落得沐猴而冠, 以至於貝多芬連一首交響曲也不願送給他。 中國的袁世凱就更是令人貽笑大方了。 提不得。

從地理版圖上看, 說俄羅斯處金字塔尖或許還有些牽強, 但不論從歷史時期、地緣政治還是國有經濟進程中體現的風貌上看, 普金執政後的諸多舉措細節, 的確給予了俄羅斯人去攀登塔尖的決心。

俄羅斯人依舊不舍昔日的榮光和痛苦, 莊嚴肅穆的教堂和氣勢恢弘的建築依舊傲然矗立,哪管歲月變遷。但,誰真正懂得俄羅斯,誰又能預設她的未來?

凝望著莫斯科,我發現每一個瞬間都是史詩。

紅場紅牆外的無名烈士墓前,長明火不熄,一簇長明火在熊熊燃燒。

沐浴著陽光綻放風采的雕塑,手持斧頭鐮刀的工農塑像,矗立的列寧雕像定格了一個時代,無一不作為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符號熠熠生輝。

常勝元帥朱可夫騎馬銅像,矗立在國家博物館前,馬蹄踐踏著法西斯軍旗,那些曾扭轉局勢的戰役,早已成為一種記憶烙進此地的每塊磚瓦。

赫魯雪夫雕像,鑲嵌在黑白二色花崗岩拼接墓碑中耐人尋味,寓意這前蘇聯領導人的功過各半,誰人曾與評說。

夕陽西下時的莫斯科,不僅有前蘇聯時期的遺風,史達林式建築,以及東正教大教堂的洋蔥頂伊斯蘭教的宣禮塔,勾勒出城市絕美的線條。

紅色的樓房,開著如眼睛般的白框窗子,一色過去的紅色牆面,忽高忽低的房頂映襯在夏日炎炎的朝陽裡。此時的天上,漂浮著多片珣麗的彩雲,看上去非常的誘人。

托爾斯泰的作品、普希金的詩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伏爾加河的波濤,無數閃耀在俄羅斯國土上的輝煌,都靜靜的映襯著新時代莫斯科人們,在這裡成長、生活。

俄羅斯的建築是足以概括俄羅斯民族的寫照。瀕臨莫斯科河的克里姆林宮是一個由諸多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氣勢恢宏,極盡奢華。塔樓上的五角紅寶石讓它們熠熠生輝,閃爍著童真夢幻的光芒。

克里姆林宮,巍然矗立紅場已有800多年。十二使徒教堂、天使教堂、聖母安息教堂和聖彌額爾教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與俄國東正教精神揉合起來的精心傑作,雖歷經滄桑,幾度修復,如今仍金碧輝煌。

紅場上,列寧墓前,共產黨人年復一年集會紀念,紅旗招展;瓦西裡大教堂前的青銅雕像,至今仍在訴說中當年混亂時期俄羅斯民族趕走外來侵略者解放莫斯科的英勇事蹟。

五彩繽紛的條紋,洋蔥頭一樣的炫目圓頂,像童話仙境般的場景,令人神往。俄羅斯巴羅克、古希臘羅馬及拜占庭等多種風格融為一體,瓦西裡大教堂確實是世上最美麗的建築。

雨後夜晚的紅場異常平靜。與克里姆林宮一牆之隔的紅場地面略有坡度,灰岩石鋪就,俯下身去觸摸冰涼潤澤。每年的勝利日,讓俄羅斯人熱血沸騰的重型火箭車隊隆隆通過廣場。

莫斯科大學組合建築群,中央塔樓氣勢如虹,高聳的尖頂由金屬化玻璃製成,用以反射太陽的光輝。主樓頂端與克里姆林宮塔樓遙遙相映的尖頂,無法不令人對俄羅斯建築與文化由衷的讚歎。

光陰荏苒,歲月無情。列寧、史達林、戈巴喬夫...…這些偉人曾是如此的叱吒風雲,舉手投足間都可能更改歷史進程,而今這些舉世矚目的身影,己漸行漸遠地湮滅在歷史深處。唯有帶著時代痕跡建築群,依然矗立在莫斯科河畔。

孩子們一笑一顰一動一靜是那麼天真優雅,他們從未受到毒奶粉、地溝油、重霾的侵擾,也沒有補課的煩惱,深信這國家有瑰麗的未來。從他們的姿態中感到一種力量,深信這民族無堅不可摧。

莫斯科現存最古老的商業街道巴爾巴特街,也在夏天裡綻放著光彩。

阿爾巴特街是藝人的天堂,街頭畫攤是一景。畫家們自是功底不凡,人物素描惟妙惟肖,極其生動。

巴爾巴特街53號,蒲賽金故居,是許多熱愛俄羅斯文學的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故居對面,矗立著詩人與娜塔麗婭攜手的青銅雕塑。自然,雕像前也成為遊者留影的必選。

而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貨商店之一的古姆百貨商店則用自己電話號碼般的標價讓人望而卻步……

阿爾巴特大街美女如雲,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在端坐著少女金像的小型噴泉邊,在玲琅滿目的商店門口,在普希金塑像前,在可以隨意塗鴉的畫壁下……俄羅斯姑娘們妖嬈娉婷的身影悄然飄過。

放眼向街上望去,最為惹人注目的,不是腳步匆匆的妙齡女郎,而是搶奪眼球光鮮亮麗的俄羅斯大媽一級的人物。越是上了年紀的大媽,越是衣衫亮麗,且個個裙裝飄逸。飄飄裙裾下,是細弱到讓人擔心無力支撐肥胖軀體的腳腕,有的因此而舉步維艱。

阿爾巴特大街雖然古老,卻不是遺跡,它至今仍是莫斯科一個重要的商業場所,遊人如梭,步履雜遝。這裡的歷史、文化、藝術,仿佛觸手可及、隨處可見。這樣的地方往往很容易被每個時代打上烙印,然後又被新時代的烙印所覆蓋。

俄羅斯的歷史,一半都跟東正教有關,而謝爾蓋耶夫鎮正是俄羅斯東正教的中心。

謝爾蓋耶夫聖三一修道院是14世紀中期由謝爾蓋牧師修建,為紀念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取名聖三一修道院。數百年裡,莫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們在此為皇子公主施洗禮。

莫斯科這座城市巨大、美麗、複雜,不可思議,一言難盡。紅場上的石子路經歷了多少戰爭故事,色彩斑斕的洋蔥頂教堂百看不厭;春夏秋冬,四般景色……無論見過多少次,莫斯科的每一個瞬間還是讓人感到無比驚奇。

莫斯科的夜晚,如伏特加一般,是俄羅斯血液中永遠流動的火焰。在漫長的歷史和冰凍期,激發著俄羅斯人生命的激情。

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讓俄羅斯人品嘗站在十字路口的孤獨,在東西方文化鐘擺的一次次回擺,雖然尚未繁華褪盡,寂寞已留下歲月的痕跡。雖步履匆匆,還趕得上世界的步伐嗎?

2017年作者在莫斯科。

張平—風雅頌

作者:張平

莊嚴肅穆的教堂和氣勢恢弘的建築依舊傲然矗立,哪管歲月變遷。但,誰真正懂得俄羅斯,誰又能預設她的未來?

凝望著莫斯科,我發現每一個瞬間都是史詩。

紅場紅牆外的無名烈士墓前,長明火不熄,一簇長明火在熊熊燃燒。

沐浴著陽光綻放風采的雕塑,手持斧頭鐮刀的工農塑像,矗立的列寧雕像定格了一個時代,無一不作為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符號熠熠生輝。

常勝元帥朱可夫騎馬銅像,矗立在國家博物館前,馬蹄踐踏著法西斯軍旗,那些曾扭轉局勢的戰役,早已成為一種記憶烙進此地的每塊磚瓦。

赫魯雪夫雕像,鑲嵌在黑白二色花崗岩拼接墓碑中耐人尋味,寓意這前蘇聯領導人的功過各半,誰人曾與評說。

夕陽西下時的莫斯科,不僅有前蘇聯時期的遺風,史達林式建築,以及東正教大教堂的洋蔥頂伊斯蘭教的宣禮塔,勾勒出城市絕美的線條。

紅色的樓房,開著如眼睛般的白框窗子,一色過去的紅色牆面,忽高忽低的房頂映襯在夏日炎炎的朝陽裡。此時的天上,漂浮著多片珣麗的彩雲,看上去非常的誘人。

托爾斯泰的作品、普希金的詩文、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伏爾加河的波濤,無數閃耀在俄羅斯國土上的輝煌,都靜靜的映襯著新時代莫斯科人們,在這裡成長、生活。

俄羅斯的建築是足以概括俄羅斯民族的寫照。瀕臨莫斯科河的克里姆林宮是一個由諸多建築組合而成的建築群,氣勢恢宏,極盡奢華。塔樓上的五角紅寶石讓它們熠熠生輝,閃爍著童真夢幻的光芒。

克里姆林宮,巍然矗立紅場已有800多年。十二使徒教堂、天使教堂、聖母安息教堂和聖彌額爾教堂,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與俄國東正教精神揉合起來的精心傑作,雖歷經滄桑,幾度修復,如今仍金碧輝煌。

紅場上,列寧墓前,共產黨人年復一年集會紀念,紅旗招展;瓦西裡大教堂前的青銅雕像,至今仍在訴說中當年混亂時期俄羅斯民族趕走外來侵略者解放莫斯科的英勇事蹟。

五彩繽紛的條紋,洋蔥頭一樣的炫目圓頂,像童話仙境般的場景,令人神往。俄羅斯巴羅克、古希臘羅馬及拜占庭等多種風格融為一體,瓦西裡大教堂確實是世上最美麗的建築。

雨後夜晚的紅場異常平靜。與克里姆林宮一牆之隔的紅場地面略有坡度,灰岩石鋪就,俯下身去觸摸冰涼潤澤。每年的勝利日,讓俄羅斯人熱血沸騰的重型火箭車隊隆隆通過廣場。

莫斯科大學組合建築群,中央塔樓氣勢如虹,高聳的尖頂由金屬化玻璃製成,用以反射太陽的光輝。主樓頂端與克里姆林宮塔樓遙遙相映的尖頂,無法不令人對俄羅斯建築與文化由衷的讚歎。

光陰荏苒,歲月無情。列寧、史達林、戈巴喬夫...…這些偉人曾是如此的叱吒風雲,舉手投足間都可能更改歷史進程,而今這些舉世矚目的身影,己漸行漸遠地湮滅在歷史深處。唯有帶著時代痕跡建築群,依然矗立在莫斯科河畔。

孩子們一笑一顰一動一靜是那麼天真優雅,他們從未受到毒奶粉、地溝油、重霾的侵擾,也沒有補課的煩惱,深信這國家有瑰麗的未來。從他們的姿態中感到一種力量,深信這民族無堅不可摧。

莫斯科現存最古老的商業街道巴爾巴特街,也在夏天裡綻放著光彩。

阿爾巴特街是藝人的天堂,街頭畫攤是一景。畫家們自是功底不凡,人物素描惟妙惟肖,極其生動。

巴爾巴特街53號,蒲賽金故居,是許多熱愛俄羅斯文學的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故居對面,矗立著詩人與娜塔麗婭攜手的青銅雕塑。自然,雕像前也成為遊者留影的必選。

而世界知名的十大百貨商店之一的古姆百貨商店則用自己電話號碼般的標價讓人望而卻步……

阿爾巴特大街美女如雲,在光滑的石板路上,在端坐著少女金像的小型噴泉邊,在玲琅滿目的商店門口,在普希金塑像前,在可以隨意塗鴉的畫壁下……俄羅斯姑娘們妖嬈娉婷的身影悄然飄過。

放眼向街上望去,最為惹人注目的,不是腳步匆匆的妙齡女郎,而是搶奪眼球光鮮亮麗的俄羅斯大媽一級的人物。越是上了年紀的大媽,越是衣衫亮麗,且個個裙裝飄逸。飄飄裙裾下,是細弱到讓人擔心無力支撐肥胖軀體的腳腕,有的因此而舉步維艱。

阿爾巴特大街雖然古老,卻不是遺跡,它至今仍是莫斯科一個重要的商業場所,遊人如梭,步履雜遝。這裡的歷史、文化、藝術,仿佛觸手可及、隨處可見。這樣的地方往往很容易被每個時代打上烙印,然後又被新時代的烙印所覆蓋。

俄羅斯的歷史,一半都跟東正教有關,而謝爾蓋耶夫鎮正是俄羅斯東正教的中心。

謝爾蓋耶夫聖三一修道院是14世紀中期由謝爾蓋牧師修建,為紀念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取名聖三一修道院。數百年裡,莫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們在此為皇子公主施洗禮。

莫斯科這座城市巨大、美麗、複雜,不可思議,一言難盡。紅場上的石子路經歷了多少戰爭故事,色彩斑斕的洋蔥頂教堂百看不厭;春夏秋冬,四般景色……無論見過多少次,莫斯科的每一個瞬間還是讓人感到無比驚奇。

莫斯科的夜晚,如伏特加一般,是俄羅斯血液中永遠流動的火焰。在漫長的歷史和冰凍期,激發著俄羅斯人生命的激情。

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讓俄羅斯人品嘗站在十字路口的孤獨,在東西方文化鐘擺的一次次回擺,雖然尚未繁華褪盡,寂寞已留下歲月的痕跡。雖步履匆匆,還趕得上世界的步伐嗎?

2017年作者在莫斯科。

張平—風雅頌

作者:張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