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抗日戰爭時期, 愛國志士王建堂出征前, 他的父親給兒子的一面寫有“死”字的一面旗幟, 鼓勵兒子為國捐軀, 奮勇殺敵 。

王建堂

抗日戰爭時期, 如火如荼的戰局和節節敗退的戰線燃燒著鎮上一幫年青人的心。 四川安縣的王建堂按捺不住投筆從戎以身許國的決心, 在鎮裡鎮外往返奔波, 串連組合起百十個具有同樣熱情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大家一致請纓殺敵, 意志堅決, 無可動搖。 百十個人一致推舉王建堂為首, 取名“川西北青年請纓殺敵隊”, 向安縣(當時曲山鎮歸安縣管轄)縣長成雲章提出請纓殺敵。 縣長大喜過望, 立即將此事上報, 又將這百多名熱血青年接來安縣, 駐在大安遊藝場(即現在的安縣劇場), 並將他們自取的隊名改為“安縣特徵義勇隊”, 納入縣府的“特徵”任務中。

就在王建堂要出發時, 王建堂的父親王者誠從曲山鎮寄來一分包裹, 請郵局轉交就要出征的兒子。 這分包裹首先到了縣長成雲章的手裡, 他打開一看, 不禁為包裹裡的內容感動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包裹裡是一塊大白布做成的旗幟, 旗的正中寫著一個鬥大而蒼勁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兩側寫著這樣的幾行小字:右邊,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左邊, “國難當頭, 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 匹夫有分。 本欲服役, 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 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 時刻隨身。 傷時拭血, 死後裹身。 勇往直前, 勿忘本分!””

現在, 這面大旗早已喪失, 在北川縣文化館內僅存有一面根據推測而作成的複製品。

眼下, 我們很難想像得出數十年前這位白髮老父是在怎樣壯懷激烈的豪氣下書寫了這面“死”字大旗, 也很難想像得出老父那只飽經滄桑的手在握住鬥筆時是怎樣的抖動和一揮而就或是濃墨重筆!但是可以肯定地說, 老父在寫出“死”字和“死時裹屍”的句子時, 老父的胸懷是何等的氣度、何等的慘痛又是何等的悲壯!總之, “死”字大旗作成了, 父親將兒子送上戰場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