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人公認唐人以肥為美,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有多胖?

唐人“豐肥濃麗、熱烈放姿”, 以肥為美, 世人公認。 唐朝第一美人楊貴妃身材就很豐腴, 據野史考證稱:楊貴妃身高1.64米, 體重138斤, 也有說楊貴妃身高1.55米,

體重120斤的, 但楊貴妃究竟有多胖, 至今無法考證, 只能從唐代詩詞、書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中尋得一絲痕跡。 比如唐人繪製的“貴妃出浴圖”就給後人留下了尺幅春光。

人們對楊貴妃體貌的判斷主要來源於“環肥燕瘦”這一成語, 認為唐朝的楊玉環是肥的, 而漢朝的趙飛燕是瘦的, 唐玄宗這位皇帝老爺子喜歡肥的楊玉環, 所以“唐人以肥為美”, 而漢武帝喜瘦的趙飛燕, 漢朝就以瘦為美。 果真如此?我總覺得事情恐怕並不這麼簡單。

“環肥燕瘦”這一成語出自宋朝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言詩》:“杜陵評書貴瘦硬, 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 玉環飛瘦誰敢憎。 ”在這裡, 蘇軾談的是書法的事, 用了楊玉環和趙飛燕來比喻,

意思是說作品風格不同, 各有所長。 你想, 中國的書法無論短長肥瘦軟硬, 不僅要“各有態”, 還要各有其美, 如果瘦, 瘦不出其美, 肥, 肥不出其美, 就談不上是一幅好的書法。 要肥出其美自然不能肥得沒有樣子, 肥得沒有標準, 肥得出格, 而是要有“一定之規”, 這才能構成書法之美, 否則過猶不及。 這首詩裡把環肥燕瘦當成書法之不同風格, 其實也當成了不同的美, 自然也對這種肥和瘦有“一定之規”, 或者說“燕瘦環肥”也要符合一定的審美標準。 何況, 蘇軾生活的宋朝據說是以清瘦為美的, 不可能對肥無限褒揚。

此後, “環肥燕瘦”這一成語也就流傳開了, 不過慢慢跟書法毫無瓜葛了, 回歸到它最本真的含義, 說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長恨歌》, 雖說對楊貴妃肥與不肥沒多的描述, 但一句“溫泉水滑洗凝脂”, 可讓人從字裡行間體會到楊貴妃的豐腴。

周昉的“簪花仕女”, 被稱作是“唐朝女子的符號”, 也讓唐朝女人的壯碩與豐美, 如一朵恣意盛開的花, 鮮活、飽滿地養了無數唐代人的眼睛。

而且, 唐朝不僅女人肥, 男人也肥, 楊貴妃的乾兒子安祿山就是其中的一個, 據《舊唐書·安祿山傳》記載:“祿山晚年益肥胖, 腹垂過膝, 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 疾如風焉。 ”三百三十斤, 居然跳《胡旋舞》還能疾如風, 真不可思議。 更讓人疑惑的是:唐人為何以肥為美?豐腴的楊貴妃緣何受寵?

唐朝是個富有的朝代, 杜甫有詩記載“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國家繁榮昌盛, 人們豐衣足食, 大多可放開肚皮暢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 具備了身強體胖的外在條件, 也就保持了健康豐滿的體格。

“環肥”之美, 興于盛唐, 起自北方。 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外祖父是鮮卑大貴族獨孤如願, 李唐皇室的血統中至少有一半是鮮卑血統,

李唐王室由鮮卑遊牧部落的關隴軍事集團起家入主中原後, 依然是保持著遊牧生活的一些習性的, 喜歡欣賞牡丹, 熱愛肥臀大馬, 崇尚壯碩之美。 而鮮卑族的遊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碩的體魄, 豐腴的楊貴妃受歡迎, 得到寵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說, 唐人自信, 無憂患, 當時的唐代是高度開放的國家, 與130多個國家交往著。 唐代的長安城是一座雄偉壯觀的都城, 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會, 是東方文明的中心, 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旅行家、學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 譬如波斯就與唐朝交往很是密切, 唐長安城裡有著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隨著西域人大量湧入, 長安城中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變化, 模仿“胡人”成為時尚。比如在服飾上,長安受西域風氣的影響就較深,遠自波斯、吐火羅,近至突厥、吐谷渾和吐蕃都為唐人模仿的對象。而西域人的塊頭都比較大,估計唐朝的“以肥為美”與此也有著一定的關聯。

現在想來,那個豐乳肥臀的唐朝令那麼多人懷想,以胖為美也沒什麼不好的。胖美人楊玉環,都美得皇帝連朝政都不想理了,那麼胖應該始終是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的吧

模仿“胡人”成為時尚。比如在服飾上,長安受西域風氣的影響就較深,遠自波斯、吐火羅,近至突厥、吐谷渾和吐蕃都為唐人模仿的對象。而西域人的塊頭都比較大,估計唐朝的“以肥為美”與此也有著一定的關聯。

現在想來,那個豐乳肥臀的唐朝令那麼多人懷想,以胖為美也沒什麼不好的。胖美人楊玉環,都美得皇帝連朝政都不想理了,那麼胖應該始終是有著它獨特的魅力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