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步穩蹄疾源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科技創新成就綜述

廊坊大數據創新展。

題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而創新則是一個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作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論斷, 強調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五年精緻雕琢, 成就了廊坊這座京津冀協同發展前沿城市的獨特魅力。 廊坊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發展目標, 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機遇, 突出培育壯大“大智移雲”首位產業, 堅持北京研發、廊坊轉化, 著力造環境、建平臺、強主體、促產業, 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 一批批“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科技成果驚豔全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8%;全市省級以上高新區達到6家, 居全省首位;全市建設市級以上孵化器37家, 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4家,

全省第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的城市名片熠熠生輝……這一切都讓京津走廊明珠活力十足。

“科技+生活”

科技助力“大智慧”

清晨起床, 拿起手機連接“i-Langfang”免費無線局域網, 刷一刷微信朋友圈, 騎著共用單車去上班;中午用手機叫一份外賣午餐, 順便在支付寶上買兩張電影票;下班後逛趟超市, 無需現金直接掃碼支付……這就是廊坊“80後”張琪一天的生活。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 一切變得如此簡單。

五年來, 科技創新改變著廊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廊坊在全省率先開啟互聯網+交通管理模式, 路況資訊實現全部路網覆蓋, 市民出行更便捷;啟用廊坊數位城管系統, 智慧城管讓市民得實惠;一批智慧社區的建設,

讓市民生活更宜居……創新的因數深植於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 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的畫卷已在廊坊生動鋪開, 一座科技創新之城悄然崛起在京津之間。

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區範圍內重點場所熱點區域免費WiFi全覆蓋, 攜手華為、京東、潤澤等國內知名企業打造雲計算產業高地……2013年以來, 我市三次產業結構由11:54:35調整到7.3:44.1:48.6, 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累計實施億元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642個, 完成投資1914億元, 分別占億元以上產業專案的31%和28.7%;實施的省重點專案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數量占到85%、投資額占到68.9%……廊坊人也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 感受這座城市呈現的新變化。 創新驅動, 科技引領, 讓生活更美好。

“大智移雲”

產業撐起“大未來”

“無論如何也想不到, 這艘大資料巨艦會以這樣的姿態航行在京津走廊間, 成為京津冀間名副其實的大資料中心。 ”在潤澤國際資訊港前, 北京客商張建偉對眼前的宏偉建築讚不絕口。 潤澤國際資訊港位於廊坊開發區, 是以大規模雲資料中心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建成後將搭建開放式雲存儲產業集聚服務平臺, 並打造成亞洲最大的雲資料中心集聚港, 目前已建成國家高分對地觀測資料存儲基地、國家CSIP河北雲存儲平臺、量子通信京津冀地面網路建設、遙感與傳感大資料應用環境監測平臺、京津冀大資料產業經濟研究與應用中心、京津冀大資料聯盟總部等多項細分領域應用平臺,

吸引了國家資訊中心、證監會、保監會、平安銀行、中國電信等單位入駐。 在潤澤國際資訊港的帶動下, 廊坊一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已經形成規模。

在廊坊·中關村軟體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內, 各高新技術企業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辦公。 近5萬平方米的創新基地內, 已有百度、亞信、京東、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正式入駐。 將來隨著京津一批創新企業的入駐, 這座樓宇將成為一個產值達百億元的數位化產業基地。

近年來, 廊坊緊抓“科技創新”這條主線, 依據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大智移雲”產業, 讓廊坊的“科技附加值”更高, “科技影響力”更大。 在“大智移雲”項目的帶動下, 2016年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9.5億元, 占全省26.8%,同比增長12.2%,增速全省第一,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三家資料中心——光環雲穀科技有限公司、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通雲資料有限公司廊坊市分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億元。2017年1至3月,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5億元,占全省的26.6%,同比增長12.1%,各項指標均列全省第一位,為我市電子資訊產業發展開闢了一片勝境新天。

“築巢引鳳”

平臺建成“大載體”

近日,全球最大的專注于機器人末端執行工具的研發和製造企業——美國ATI工業自動化公司正式簽約香河機器人產業港,並計畫於2017年底前進駐投產,這是ATI公司在中國投資的首個工廠,也是香河機器人產業港迎來的第60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

不到兩年,香河機器人產業港已經吸引了包括工業機器人焊鉗巨頭德國尼瑪克、3D列印行業領先企業匯天威在內的60家領軍企業落戶,其中有30餘家企業已經投產,成為京津冀區域獨樹一幟的機器人產業高地。

敞開胸懷,築巢引鳳,廊坊正以相容並包的胸懷吸引著一批高新產業項目落地生根。目前,以第6代AMOLED專案、京東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潤澤二期、聯通華北基地二期等為代表的重點專案正在加快建設;中安信碳纖維一期、精雕數控二期等高品質項目建成投產,菜鳥網路、科大訊飛等專案相繼簽約落地……

五年來,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廊坊打造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主力軍”。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500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97家,高新技術企業226家。全市規上高新技術領域企業達到290家,2016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同比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6.1%,有力地促進了廊坊產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借勢京津”

對接促成“大作為”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廊坊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積極搭建園區承載、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產學研合作等創新創業平臺,依靠科技創新拉動經濟增長,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全市建成清華大學(固安)中試孵化基地、京津冀(廊坊)協同創新創業基地、京津冀大資料創新應用中心等15家協同創新基地;潤澤科技、浪潮集團等多個京津企業相繼在廊坊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智慧感知應用研究院、大資料工程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全市各類研發平臺達到353個;建設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113家,孵化場地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聚集國內外創業導師300余名,在孵企業和創新團隊2000餘個,其中40%左右是來自京津的企業和團隊。

政策搭台,資金則為企業發展提供著新鮮血液。完善投融資體系,構築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為主體的直接股權投資體系,確保企業需要資金時,能夠借得來、用得好、還得起;市縣兩級財政主導,建立10支、17億元的科技金融專項基金,可為京津科技型企業及高新技術成果進入廊坊孵化轉化提供近100億元的資金支持;資金規模2億元的“廊坊市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正式投入運營,其公開招標募集民營資本的運作形式在全省首創……

2013年以來,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794.3億元增加到2706.3億元,年均增長8.5%,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部財政收入由306.6億元增加到595.5億元,年均增長18.1%,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72.1億元增加到338.7億元,年均增長18.4%,增速居全省第2位……我市經濟發展的成績單,是五年來市委、市政府穩定駕馭全市經濟發展巨輪的縮影,也是廊坊瞄準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發展定位的特寫。

五年精緻雕琢終成時代名器,五年創新驅動引領未來發展航向,未來,這顆京津走廊明珠將繼續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這座科技創新之城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崛起在京津之間。

占全省26.8%,同比增長12.2%,增速全省第一,各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三家資料中心——光環雲穀科技有限公司、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通雲資料有限公司廊坊市分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億元。2017年1至3月,我市電子資訊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5.5億元,占全省的26.6%,同比增長12.1%,各項指標均列全省第一位,為我市電子資訊產業發展開闢了一片勝境新天。

“築巢引鳳”

平臺建成“大載體”

近日,全球最大的專注于機器人末端執行工具的研發和製造企業——美國ATI工業自動化公司正式簽約香河機器人產業港,並計畫於2017年底前進駐投產,這是ATI公司在中國投資的首個工廠,也是香河機器人產業港迎來的第60家機器人產業鏈企業。

不到兩年,香河機器人產業港已經吸引了包括工業機器人焊鉗巨頭德國尼瑪克、3D列印行業領先企業匯天威在內的60家領軍企業落戶,其中有30餘家企業已經投產,成為京津冀區域獨樹一幟的機器人產業高地。

敞開胸懷,築巢引鳳,廊坊正以相容並包的胸懷吸引著一批高新產業項目落地生根。目前,以第6代AMOLED專案、京東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潤澤二期、聯通華北基地二期等為代表的重點專案正在加快建設;中安信碳纖維一期、精雕數控二期等高品質項目建成投產,菜鳥網路、科大訊飛等專案相繼簽約落地……

五年來,科技型企業已經成為廊坊打造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主力軍”。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5002家,科技小巨人企業297家,高新技術企業226家。全市規上高新技術領域企業達到290家,2016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0億元,同比增長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6.1%,有力地促進了廊坊產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借勢京津”

對接促成“大作為”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廊坊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積極搭建園區承載、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產學研合作等創新創業平臺,依靠科技創新拉動經濟增長,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全市建成清華大學(固安)中試孵化基地、京津冀(廊坊)協同創新創業基地、京津冀大資料創新應用中心等15家協同創新基地;潤澤科技、浪潮集團等多個京津企業相繼在廊坊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智慧感知應用研究院、大資料工程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全市各類研發平臺達到353個;建設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113家,孵化場地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聚集國內外創業導師300余名,在孵企業和創新團隊2000餘個,其中40%左右是來自京津的企業和團隊。

政策搭台,資金則為企業發展提供著新鮮血液。完善投融資體系,構築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為主體的直接股權投資體系,確保企業需要資金時,能夠借得來、用得好、還得起;市縣兩級財政主導,建立10支、17億元的科技金融專項基金,可為京津科技型企業及高新技術成果進入廊坊孵化轉化提供近100億元的資金支持;資金規模2億元的“廊坊市創新創業投資基金”正式投入運營,其公開招標募集民營資本的運作形式在全省首創……

2013年以來,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794.3億元增加到2706.3億元,年均增長8.5%,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部財政收入由306.6億元增加到595.5億元,年均增長18.1%,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72.1億元增加到338.7億元,年均增長18.4%,增速居全省第2位……我市經濟發展的成績單,是五年來市委、市政府穩定駕馭全市經濟發展巨輪的縮影,也是廊坊瞄準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發展定位的特寫。

五年精緻雕琢終成時代名器,五年創新驅動引領未來發展航向,未來,這顆京津走廊明珠將繼續發出璀璨耀眼的光芒,這座科技創新之城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崛起在京津之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