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鎮壓起義此人獻奇計 扒黃河堤放大水 加上無辜百姓死難者過百萬

祖父是敢於斥責明末權閹魏忠賢的良臣, 父親為官清廉不肯向貪官污吏低頭, 以至於兩度坐牢。 此人卻為滿清政府出謀劃策, 扒開黃河堤放水鎮壓農民起義, 順帶葬送了百萬無辜百姓的生命!

這個人就是侯方域(1618—1655), 文學家, 明末四公子之一。 清代傳奇劇本《桃花扇》將侯方域塑造成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大家公子—歷史上真正的侯方域可不是那麼回事, 侯方域賤籍出身, 到了祖父侯執蒲時, 好不容易考中進士, 這才開始顯貴。 侯執蒲, 是明朝末年不可多得的正直之臣。

魏忠賢

侯執蒲任太常寺卿, 主要負責皇家祭祀工作。 明末太監魏忠賢權傾天下, 綽號“九千九百歲”, 僅僅只比皇帝朱由校少一百歲。 天啟年間, 魏忠賢想矯詔代替皇帝去祀天, 聖旨尚未發出, 侯執蒲的奏摺就送到了皇帝那裡, 極力陳述不可由太監祭天的種種理由, 特別指出太監是六根不全的殘廢,

祭祀這樣神聖的場合, 怎麼能讓個不男不女的人參加呢?

侯執蒲奏曰:刑餘不宜近至尊, 而況天神饗祀之地?

因為大家都懂的理由, 奏摺最終到了魏忠賢手上。 魏忠賢大怒說道, “這個老強驢, 豈能再容他在朝裡?”

中國古代史

侯執蒲生了五個兒子,

長子侯恂、次子侯恪入朝為官, 父子三人都是不折不扣的東林黨人。 侯家父子處處和魏忠賢對著幹, 於是都被罷了官, 崇禎年間魏忠賢被誅, 才重新被啟用。 侯恂、侯恪都是了不起的大臣, 為官清廉不阿附權貴, 受到天下讀書人的敬重。

侯方域的父親侯恂, 以正直敢言出名。 侯恂任戶部尚書, 因為不肯和權臣合作, 先後蹲了兩次大牢, 一次坐了7年, 一次坐了3年, 並且都是莫須有的罪名。 侯恂第二次坐牢坐到第3年, 明朝滅亡。 侯恂被起義的農民軍救出大牢, 輾轉返回河南老家。 侯恂經年累月坐牢, 對子女的教育不夠, 侯方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侯方域先考中大明科舉, 繼而轉身又參加清朝科舉考試, 為當時讀書人不恥, 人送外號“兩朝應舉侯公子”。

侯方域晚年將書房改名壯悔堂

順治二年, 科考落榜的侯方域回到家鄉, 侯方域年僅28歲, 真是躊躇滿志的年紀。 他主動為清軍出謀劃策, 鎮壓榆園軍農民起義。 侯方域想出的方法不得不說狠毒:扒開荊隆口黃河河堤, 以滔滔洪水為進攻武器,

再以重兵圍困榆園, 火焚煙熏樹林, 一舉將這支起義12年、清初最大規模的農民隊伍徹底鎮壓!清軍總督張存仁採用了侯方域的計策, 當黃河決堤之際, 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區統統轉化成“無人區”, 加上榆園軍起義的農民, 死難者以百萬計數!

以水代兵的鎮壓方法無疑是血腥的, 被屠殺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無辜百姓, 此種方式終究不可取。 所以事後滿清政府並沒有給予侯方域任何獎勵。

侯方域晚年時期非常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但已經於事無補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