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編制改革最新消息:山東試水全員聘任制,學校人變企業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 雖然我國教育有了很大發展,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但是由於現行教育體制與市場經濟的快速發不相適應, 教育資源不均衡、受教育機會不公、農村教育滑坡、教師隊伍後勁不足等問題越發明顯, 已經成為突出的社會矛盾, 不僅學生、家長不滿, 老師、學校也頗有微詞。 有些問題甚至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亟待解決。 而破解教育問題最終還得依靠教育體制的改革。

濟南高新區教師編制改革轟動了教育界, 1700名教師主動放下“鐵飯碗”, 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改革中。 濟南高新區教師編制改革也被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打響了中國教師編制改革的第一槍”。 全員聘任制、解聘制、“KPI”考核......這樣的改革制度進入大眾視線, 不禁引起人們對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思考, 怎樣改革?改革將會駛向何方?

近日, 濟南高新區宣佈《濟南高新區教育系統崗位聘任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

全校教師自願申請比例達到80%及以上, 學校便可申報進入崗位聘任管理體系。 一時間, 一股簽字熱潮快速在各學校蔓延。 不到3天, 全區34所學校中, 有33所學校遞交了申請, 1700多名教師自願放棄“鐵飯碗”(編制), 納入濟南高新區基礎教育集團進行“崗位”管理。

高新區34所學校, 唯一選擇留在“體制內”的學校教師對於放棄“身份”有顧慮, 最後做出這樣一個“安全”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是被允許的, 自願是這次改革的最大原則。 全員任聘制, 編制全部“拿下”, 全員聘任, 意味著從校長到管理幹部再到教師, 編制全部“拿下”。 按照崗位聘任管理辦法, 所有申報的學校, 全體教職工全部納入濟南高新區基礎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高新教育集團”)管理,

“學校人”不存在了, 只有“集團人”。

沒有“身份”, 人員靠崗位管理。 高新教育集團打破身份界限, 實行企業化管理, 原有身份由相關部門封存入檔。 實行“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任管理相分離”的“雙軌運行”管理。 在操作過程中, 由高新教育集團與聘任人員簽訂聘任合同, 期滿後合同自然解除, 根據考核結果重新履行聘任程式。 考核合格的, 續聘;不合格的, 解聘。

待遇福利直接和“KPI”掛鉤, 職稱晉級成為“過去式”

根據考核管理辦法, 學校按學年度考核, 教職工按月、學期和學年度進行考核。 其中, 學校的學年度“KPI”考核分值和每一個教職工息息相關。 KPI考核共有11項內容, 包含關鍵性、特色、加分、否決等指標, 每一項還分支出一級和二級具體化的指標, 使考核更具發展性和操作性。 考核一年進行一次, 今年優秀, 並不代表明年也優秀, 成績有升有降, 更能激發積極性。

“KPI”考核中的關鍵指標中包含“學生滿意度”, 這一項突出了學生在學校辦學中的地位。

考核由協力廠商來完成, 學校左右不了考核分值, 完全公平公正, 一碗水端平。

考核結果是否優秀, 通過分值所處在的區間劃分。 70分以下為不合格, 70-80分為基本合格, 80—100分為合格, 100分及以上為優秀。 、

以崗定薪:多勞多得、上不封頂

“分數”決定工資和績效,決定校長和教職工一個月、一年收入多少。

今年工資和績效的比例是6:4,未來三至五年達到5:5,讓能力的作用更突顯。績效獎勵和教師的職稱沒有關係,完全看工作量和工作品質,破解了長期以來教師職稱評審的困擾。

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啟動教師積極性的同時,是否也同時蘊含著尚未顯露出來的問題?許多人面對“壯士斷腕”的改革現狀,也不禁疑惑。

取消編制後,老師的收入不再與學校等級和自身職稱掛鉤,破解了因職稱不等、級別不同導致的同工不同酬難題,教師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工作量大小和工作品質的好壞,破解了長期存在的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孬一個樣的痼疾。勢必大大提高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當然,取消教師編制也並不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靈丹妙藥,不是說一取就靈,因為取消編制還有相當長的陣痛期,在取消教師編制過程中,或會引申出許多的問題,比如如何留住優秀教師不分流,如何保證鄉村中小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教師資源,如何實現教師動態調控和加強日常管理,如何完善教師隊伍正常的進出機制,如何穩控不同的地區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之間收入差距在合理範圍,等等這些都還需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探索和實踐中加以解決。儘管教育體制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值得欣慰的是教師“全員崗位聘任”已經敲開了教改大門。

“分數”決定工資和績效,決定校長和教職工一個月、一年收入多少。

今年工資和績效的比例是6:4,未來三至五年達到5:5,讓能力的作用更突顯。績效獎勵和教師的職稱沒有關係,完全看工作量和工作品質,破解了長期以來教師職稱評審的困擾。

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啟動教師積極性的同時,是否也同時蘊含著尚未顯露出來的問題?許多人面對“壯士斷腕”的改革現狀,也不禁疑惑。

取消編制後,老師的收入不再與學校等級和自身職稱掛鉤,破解了因職稱不等、級別不同導致的同工不同酬難題,教師收入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工作量大小和工作品質的好壞,破解了長期存在的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孬一個樣的痼疾。勢必大大提高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當然,取消教師編制也並不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靈丹妙藥,不是說一取就靈,因為取消編制還有相當長的陣痛期,在取消教師編制過程中,或會引申出許多的問題,比如如何留住優秀教師不分流,如何保證鄉村中小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學校教師資源,如何實現教師動態調控和加強日常管理,如何完善教師隊伍正常的進出機制,如何穩控不同的地區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之間收入差距在合理範圍,等等這些都還需要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創新探索和實踐中加以解決。儘管教育體制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值得欣慰的是教師“全員崗位聘任”已經敲開了教改大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