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學良暮年釋放,為什麼寧願去美國終老 , 也不踏進東北一步

東北少帥張學良曾經成了我國的民族英雄, 卻至死不回大陸, 回東北祭祖也只在夢裡想想, 為什麼?就由於他心內一向有個心結。 他也說過, 他的人生在1936年的雙十二事端, 也就是西安事端之後就結束了。

他出生於1901年, 2001年去世, 終身活了101歲, 卻在35歲的時分自以為終身結束, 餘下80多年都是在熬日子, 不得不說, 真實是人生的悲痛。

他的父親東北大帥張作霖, 身世清貧, 自幼投身綠林, 以一介布衣之身, 當上名不虛傳的東北王, 並於1927年打入北京, 任陸水兵大元帥, 代行民國統治權, 成為我國第一人, 並攢下諾大的家底。

他在世期間, 軍力近60萬, 有300架飛機, 27艘艦艇, 有在整個亞洲, 消費、製作規模都適當了不得的東北兵工廠, 每天消費的重武器就能裝備一個營, 海陸空俱全, 這份實力, 足以比得上歐洲一個中等國度的國防力氣。

1928年被日自己炸死之後, 將這份家底完好無缺的交給張學良,

可以說, 張學良是站在巨人的膀子上起步的。

雄踞關外, 進可攻, 退可守, 在戰略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蔣介石北伐一致我國時, 他一槍不發, 毫不猶疑的宣佈東北易幟, 結束了我國南北對峙的局面, 這一行動對我國來說, 無疑含義是十分深遠的。

從這一點看, 他稱之為民族英雄名副其實, 可九一八之後, 他的作為實在讓人無法恭維。

九一八事端前, 日本國內有主戰、主和兩派, 進攻東北僅僅主戰派一場試探性的進攻, 東北形勢直接關係日本往後的對華政策。

為什麼?

簡略點來講, 日本這個民族一向是記打不記好的, 你把他打怕了, 他往後自然會留神些, 但是張學良呢, 據他自己回想:九一八不抵擋首要緣由不在蔣介石,

由於蔣介石也是過後才得到報告, 九一八之後損失東北, 緣由僅僅是判別失誤, 認為僅僅少量軍國主義分子的尋釁, 因而不肯擴展事端, 建議由國聯出頭和諧處理。

為了搶奪國際上的有利方位, 為了不要擴展事態, 近60萬海陸空齊全的戎行,

面臨日本5萬餘人的試探性進攻, 竟毫無作為, 拱手讓出東北。

從此, 日本看出我國人的懦弱, 嘗到了甜頭, 所以便以東北為大前方, 愈加加緊了侵犯我國的腳步。

全盤搶奪東北的水兵、空軍, 全盤承受亞洲都較為先進的軍工廠就不說了, 十四年時刻, 共從東北搶走黃金66萬斤, 煤炭2億多噸, 生鐵1000余萬噸, 糧食3600余萬噸。

這些物資什麼概念, 整個二戰期間, 東北提供的戰略物資就占到日本總消耗物資的三分之二還多, 他們完好抵達了以戰養戰的意圖。

有人說, 東北直接拖住了60萬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 抵達了以空間交換時刻的戰略意圖, 事實上呢, 東北的空間並沒有削弱日本, 反而把他們養肥了。

也就是日本用我國的錢打我國人,

用我國的錢殘殺我國人, 這是何等的譏諷啊。

前史真的不存在假定, 但我們不得不這麼想, 假定九一八時, 我們這位泡在蜜罐裡長大的張少帥不要那麼單純, 他是國民反抗軍副總司令啊, 為了保護東北的利益毅然收兵抵擋, 誰有本領拿他怎樣地, 60萬戎行, 那麼先進的兵器, 即使打敗也能嚴重消耗日軍實力, 哪裡還會讓他們叫囂出三個月消亡我國的標語。

再進一步, 假定張學良其時能象模像樣的打幾仗, 讓日自己看看我國的脾氣, 讓日自己看看我國的實力, 那麼, 還會有今後的南京大殘殺, 還會有今後的重慶大轟炸, 還會有今後日本在我國的種種暴行嗎。

或許我的才智很淺薄,但我一向認為:1936年的西安事端,儘管到達了逼蔣抗日的意圖,但他關於東北的差錯,一向是無法補償的,因為他在抉擇國度命運的時辰走錯了一步,軟弱了一把,從此便給我國帶來深重的災禍。

需求側重提出的是:日本試圖吞併東北,早在張作霖時期就趕緊運作,不過張作霖一向堅決對立,日自己無法達到目的,所以才籌畫出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工作,張作霖被炸死,從此,日本吞併東北好似就沒一點妨礙了。

或許我的才智很淺薄,但我一向認為:1936年的西安事端,儘管到達了逼蔣抗日的意圖,但他關於東北的差錯,一向是無法補償的,因為他在抉擇國度命運的時辰走錯了一步,軟弱了一把,從此便給我國帶來深重的災禍。

需求側重提出的是:日本試圖吞併東北,早在張作霖時期就趕緊運作,不過張作霖一向堅決對立,日自己無法達到目的,所以才籌畫出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工作,張作霖被炸死,從此,日本吞併東北好似就沒一點妨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