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鬥和珅抓貪官?原來紀曉嵐並沒有這麼牛

紀曉嵐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學者, 擔任過《四庫全書》總纂官, 學識淵博, 著有《閱微草堂筆記》。 因為《鐵齒銅牙紀曉嵐》, 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位反應靈敏, 正義機智, 敢於同和珅等貪官污吏鬥智鬥勇的形象, 歷史上的紀曉嵐果真這樣嗎?

學富五車, 才思敏捷是真, 但是真實的紀曉嵐可沒有那麼鋒芒畢露, 正義感十足。 紀曉嵐45歲的時候, 他的親家兩淮鹽政盧見因有營私貪污行為將被抄家, 紀曉嵐得知後暗中通風報信, 民間還流傳著他把一把鹽和幾根茶葉裝在信封裡抖機靈的事兒。 結果事情敗漏, 紀曉嵐被查出後發配新疆呆了兩年多,

可見紀曉嵐並沒有那麼的遵紀守法, 兩袖清風。

網路配圖

從新疆回來的紀曉嵐, 對人生似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四庫全書》上, 至於和和珅鬥智鬥勇, 紀曉嵐恐怕沒這個精力。 更重要的是, 史書中對此沒有任何記載,

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紀曉嵐與和珅之間存在正面衝突。 倒是史書中記述的跟和珅有直接衝突的首席大學士阿桂卻從來沒有出現在戲說的電視劇中, 阿桂是清朝名將, 一生屢統大軍, 運籌決策, 用兵持重, 為清帝所器重, 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和珅善於揣摸和迎合乾隆心意, 處處討其歡心, 深得皇帝寵信。 阿桂雖以勳臣為首席軍機大臣, 地位在和珅之上, 但因他十餘年間經常外出, 很少在京城處理政務, 使得和珅乘機竊取大權, 阿桂對和珅專權亂政很是痛恨, 但礙於乾隆對和珅的寵信, 加之自己年已古稀, 力不從心, 因而也無可奈何。 然而他不願和和珅同流合污, 辦公場所都不在一起。

網路配圖

事實上, 紀曉嵐不僅不是那種仗義執言的官員, 反而在為人處事上十分圓滑。 紀曉嵐在朝廷上沒有主持公正的勇氣, 也沒有那種政治地位。 正如乾隆曾經對他的評價那樣, 他更像個伶人, “無用的腐儒”。 官職雖然一直在提升, 但死前才做上協辦大學士。

總的來說,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在仕途上是謹小慎微的, 他始終戰戰兢兢的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情, 尤其在新疆歸來之後。 而且他的學識也不像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在文化界那樣高不可攀, 還有不少地位高於他的大學者。

網路配圖

《天龍八部》裡頭,

江湖上名號叫得最響的莫過於北喬峰南慕容, 乾隆年間文化界也有這麼個類似叫法, 南袁北紀。 北紀自然就是北方的紀曉嵐, 南袁是袁枚。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 也是一位頗有賢名的縣令。 心系民生, 為民造福, 由於為人正直, 厭惡官場傾軋, 40歲時便辭官不做, 定居江寧, 住小倉山下, 建隨園, 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 袁枚宣導性靈說, 為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 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隆三大家;與趙翼、張問陶並稱乾嘉性靈派三大家。 《隨園詩話》頗負盛名, 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 時稱南袁北紀。

而紀曉嵐一生, 有兩件事情做得最多, 除了領導編修, 就是主持科舉。 他曾兩次為鄉試考官, 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 故門下士甚眾,在士林影響頗大。

故門下士甚眾,在士林影響頗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