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載灃:清末這位攝政王竟然比汪精衛還有節操!

“慷慨歌燕市, 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汪兆銘,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民國抗戰時期的大漢奸汪精衛。

沒想到幾十年後, 這個當時勇敢刺殺清朝攝政王, 為了革命不惜犧牲的“有志青年”卻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大漢奸, 而那個被他刺殺的清朝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卻保住了節操, 沒有做華奸。

“相貌清秀, 眼睛明亮, 嘴唇堅毅, 腰板筆挺, 雖不及中等身材, 但渾身透露著高貴”, 這是一位美國醫生對載灃相貌氣質的記錄, 從他的照片中也可以看出, 這人是“福相”。

網路配圖

他確實也挺有福氣的, 一個庶出的宗室子弟, 後來脫穎而出, 成為了晚清最後的話事人, 也是不容易。 有人說他是運氣, 靠走裙帶關係, 因為自幼被嫡母葉赫那拉氏(即光緒生母、慈禧親妹)所撫養, 所以和慈禧關係親近, 還有就是他也聽話, 他的福晉就是聽從慈禧的安排娶的瓜爾佳氏,

她是慈禧最寵信的大臣榮祿之女。

史書對載灃的評價並不高, 說他說話結巴, 是一個“優柔寡斷”、“懦弱無能”類似於阿斗一樣的人物, 但也有很多史學家認為載灃能力很強, 是一個如阿斗那般大智若愚的智者, 是他保護好了滿清皇室的安全。

而載灃實際上也是一位能力極強的人, 他能從滿清皇室眾多宗室子弟中脫穎而出, 是因為十八歲時的一次“出國道歉”事件。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 清朝皇室被要求派人去德國賠禮道歉, 這個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軟不得, 軟了會被人罵“華奸(載灃是滿人, 所以不能叫漢奸)”, 硬不得, 因為當時的滿清王朝哪裡還硬的起來。

但是呢, 作為滿清第一個出使外國的親王,

載灃表現得很好, 展現了與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成熟, 有理、有利、有節, 令本想侮辱中國的德皇對他也稱讚有加, 德國人認為他“慎重外交, 不辱君命”。 他甚至還主動謝絕了國內各級官員及香港等地官方所預備的高規格迎送禮儀, 其簡樸作風贏得在華西方外交官和國際輿論的一片讚賞。

還有一個方面能證明載灃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是他保證了滿清滅亡後, 清朝皇室免受屠戮的命運。

要知道一個王朝滅亡後, 皇室成員的命運是很悲催的, 在中國歷朝歷代中, 新興王朝對待前朝的遺老遺少那絕對是要斬草除根, 即便是它大清朝, 對待明朝皇室, 那也是斬盡殺絕, 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 他們入關是來幫助“明朝打李闖”的。

而當時清朝皇室的命運是很危險的, 革命黨提出的革命口號就是“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清朝皇室在當時大多數中國人眼中, 是異族, 是反動統治者, 是喪權辱國的賣國政權, 這樣子的皇室就應該萬劫不復。

即便是在外國, 當共和要取代專制時,

那也是伴隨著流血事件, 英國、法國的皇帝, 都被革命者送上了斷頭臺。

在溥儀登基後, 作為攝政王的載灃是一位實際的王朝掌權者。 他不是一個力挽狂瀾的超級政治家, 但通過他的努力, 讓清王朝的皇室在清朝滅亡後, 得到了平穩過度, 創造了奇跡。

在清朝權貴欲殺袁世凱而後快的時候, 載灃並未殺了袁世凱, 而是選擇了讓袁世凱“稱病去職”, 留了袁世凱一命的同時, 也為自己結下了善緣, 可想而知當辛亥革命爆發後, 如果沒有袁世凱, 清朝皇室肯定會被革命黨人給送上斷頭臺的, 之後的北洋政府和清朝皇室的相處也還不錯, 一直到馮玉祥將他們趕出紫禁城, 他們都依然得享榮華。

載灃還有一件事也提現出了他的智慧和寬容, 那就是在他的默許下清王朝對汪精衛這個刺客,本應“誅九族”的逆賊高拿輕放,也讓他和革命黨結下了善緣。

清王朝滅亡後,孫中山先生還曾和載灃見面,此後他便將孫中山先生的題字奉若至寶,給人感覺是他對革命領袖的崇拜之情,可是實際上呢?他會感激崇拜這個“毀了”他祖宗江山的人嗎?顯然是他以此作為自己的“免死金牌”,讓民國的當權者不能拿他怎麼樣,老子可是有你們國父“免死金牌”的。

最能提現出載灃智慧的是他的識時務、知進退、有自知之明和政治敏感度。

清朝滅亡後,他的福晉瓜爾佳氏都是欲復辟的積極者,失敗後憂憤自殺,載灃則瞞著溥儀,說他母親是死于腦溢血,其實就是告訴溥儀,別老想著復辟。

張勳搞復辟的時候,滿清的遺老遺少絕大多數都是積極分子,但是載灃卻覺得他們是在胡鬧,沒有參與。

特別是後來,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後,選擇了溥儀作為他們在東北的利益代言人,九一八事變後通過威逼利誘將溥儀送去了東北“復辟”,弄了一個“偽滿洲國”。

溥儀對能再做皇帝感到很高興,他也很想一家人團聚,便寫信給父親載灃,讓他去東北,說前途一片光明,他會再入主中原的。

載灃去了東北一個月,可是面對兒子和日本人說會給予他高官厚祿卻不為所動,他認清了現實,所謂的“滿洲國”就是“傀儡政權”,溥儀也就是個傀儡,他還痛駡兒子糊塗,說他是助紂為虐,他這麼搞,是將中國賣給了日本人,然後又回了天津,在全面抗日戰爭期間,他也從未做過損害中國之事,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富家翁。

縱觀載灃在十八歲正式步入歷史舞臺,一直到他去世,我們都能看出他是一個大智若愚,有底線,識時務的智者,絕不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

那就是在他的默許下清王朝對汪精衛這個刺客,本應“誅九族”的逆賊高拿輕放,也讓他和革命黨結下了善緣。

清王朝滅亡後,孫中山先生還曾和載灃見面,此後他便將孫中山先生的題字奉若至寶,給人感覺是他對革命領袖的崇拜之情,可是實際上呢?他會感激崇拜這個“毀了”他祖宗江山的人嗎?顯然是他以此作為自己的“免死金牌”,讓民國的當權者不能拿他怎麼樣,老子可是有你們國父“免死金牌”的。

最能提現出載灃智慧的是他的識時務、知進退、有自知之明和政治敏感度。

清朝滅亡後,他的福晉瓜爾佳氏都是欲復辟的積極者,失敗後憂憤自殺,載灃則瞞著溥儀,說他母親是死于腦溢血,其實就是告訴溥儀,別老想著復辟。

張勳搞復辟的時候,滿清的遺老遺少絕大多數都是積極分子,但是載灃卻覺得他們是在胡鬧,沒有參與。

特別是後來,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後,選擇了溥儀作為他們在東北的利益代言人,九一八事變後通過威逼利誘將溥儀送去了東北“復辟”,弄了一個“偽滿洲國”。

溥儀對能再做皇帝感到很高興,他也很想一家人團聚,便寫信給父親載灃,讓他去東北,說前途一片光明,他會再入主中原的。

載灃去了東北一個月,可是面對兒子和日本人說會給予他高官厚祿卻不為所動,他認清了現實,所謂的“滿洲國”就是“傀儡政權”,溥儀也就是個傀儡,他還痛駡兒子糊塗,說他是助紂為虐,他這麼搞,是將中國賣給了日本人,然後又回了天津,在全面抗日戰爭期間,他也從未做過損害中國之事,安安心心的做他的富家翁。

縱觀載灃在十八歲正式步入歷史舞臺,一直到他去世,我們都能看出他是一個大智若愚,有底線,識時務的智者,絕不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