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瑪麗蓮夢露說全世界都女人需要感謝的人是誰?

“雖然我不知道是誰最先發明了高跟鞋, 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 ”瑪麗蓮•夢露如是說。

如果這樣的話, 瑪麗蓮•夢露就要感謝很多人了。

在這裡我們並不是要弄清楚高跟鞋是由誰發明的, 而是瞭解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 那麼從威尼斯妓女到英國女王再到法國設計師, 這些人我們都要一一感謝了。

現在讓我們簡單流覽一下瑪麗蓮•夢露“感謝”名單:

1、軟木厚底鞋(約15世紀)

女人的厚底鞋, 又名高底鞋, 被認為源自于威尼斯妓女。 這種鞋高達18英寸, 足以使她們的個頭高過同行競爭者, 並擁有一種可以吸引潛在客戶的性感步態。 最終這種鞋在上層社會頗受歡迎, 這種情況無論是在義大利還是在奧斯曼帝國都有體現。 腳穿厚底鞋表明你富有到不需要去工作, 也不需要將其用於匆匆行走中。

2、最早的高跟鞋(約16世紀90年代)

高跟鞋的起源備受爭議,

一些人認為高跟鞋是由高底鞋進化而來, 另一些人則認為高跟鞋源自於近東地區, 是由用於緊扣馬鐙的男性馬術鞋(馬靴)發展而來。 不管怎樣, 據記載伊莉莎白一世是歐洲高跟鞋最早穿戴者。 在《伊莉莎白女王被打開的衣櫥》中, 有一幅畫描繪的便是女王穿著高跟鞋的樣子。 服裝歷史學家珍妮特•阿諾德刻畫了從1595年以來伊莉莎白女王穿著的一系列服裝, 其中就有一雙高跟拱形皮鞋。

3、差異萬歲!(約17世紀60年代)

在大約17世紀60年代以前, 男人和女人的鞋子款式大致相同。 從此以後, 男人的鞋子傾向於更加實用的款式, 而女人的鞋子變得更加華麗, 鞋子面常常是用絲綢、織錦、編織布料和絲絨做成的。 上圖的藍色天鵝絨鞋子用白色的山羊皮作內襯,

面上繡有墊花紋圖案。

4、紅高跟(17世紀70年代)

隨著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引領時尚潮流, 鞋子開始有紅鞋跟和鞋底。 路易十四將他高跟鞋的鞋跟包裹上紅色的摩洛哥山羊皮革或者是將鞋跟漆上紅色。 這樣, 他的這些高跟鞋不像女人的綠色天鵝絨皮鞋一樣有太多的仿冒品。

5、蓬帕杜高跟(約18世紀50年代)

法式高跟又稱作蓬帕杜高跟以蓬帕杜夫人的名字命名, 她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 眾所周知這種又窄又彎曲的高跟很難用於行走, 儘管如此它還是適合充當一種夢幻般的閨房鞋。 這種鞋子款式從巴黎蔓延到整個歐洲。 一首18世紀的諷刺詩寫下了, “穿上法式高跟去參加舞會, 如此走路不穩的確是一種時尚啊。

6、趨向平底(約19世紀40年代)

也許是受到美國、法國革命的影響或是因為皇室的摒棄, 女人的鞋跟從19世紀初期開始變得越來越低直到完全消失。 此時鞋子的流行款式是帶有系帶的方頭便鞋, 它是芭蕾舞鞋的先驅。 據說拿破崙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皇后擁有三百多雙這樣的鞋

7、重歸高跟(約19世紀50年代)

隨著便鞋狂熱的逐漸消退, 高跟潮流開始回升, 從1851年到1860年鞋跟高度從0.5英寸逐漸增高到10.5英寸。 在十九世紀後期, 黃銅鞋跟開始出現, 以支撐更高的高跟鞋。 也是在這個時期, 經典的女式船形高跟鞋(美國人稱它為“泵式鞋”)出現了。 這種通用型款式就像1900年出現的絨面皮革船形鞋一樣, 被廣泛穿著與出售。 8、細高跟(1953年)

世界著名時裝品牌創始人克裡斯汀•迪奧在二戰後帶回了法國鞋的風格款式,

提升了船鞋的鞋跟高度以使它們更加華麗。 著名鞋子設計師羅傑•維威耶曾經為迪奧工作, 因設計出細高跟而得到了大眾好評, 他用改良的塑膠造出一個細高跟, 這種細高跟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 羅傑•維威耶叫它“尖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