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宰相章惇簡介 章惇最後是怎麼死的?

章惇是宋朝宰相, 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與王安石一樣是新派人士, 為人剛正嚴謹, 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 不過和大多數新黨人士差不多, 章惇的結局一樣並不好。

景佑二年, 章惇在浦城一個官宦世家出生, 其父為銀青光祿大夫章俞。 生長在這樣一個世家, 章惇自然從小就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才學出眾, 學問極高, 也因此名望日顯, 在世家貴族中聞名。

嘉佑二年, 章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 高中進士。 但是因為族侄與其同年應考, 高中狀元, 章惇恥于章衡之下, 拒不受敕, 扔掉敕誥回家。 兩年之後, 再次入京考試,

名列第一甲第五名, 開封府試第一名。 章惇這才進入仕途, 先任商洛縣令, 後為雄武軍節度推官。

治平三年, 因為受到歐陽修的賞識, 被推舉參加館職考試, 雖然應試合格, 但是因為受到攻擊而未能任職, 外應武進知縣。 四年之時, 又因為受到禦史彈劾, 說他輕佻穢濫, 又曾經丟敕誥於廷, 沒有資格任館職。

章惇仕途的轉捩點, 是在熙寧二年。 李承之向王安石推薦章惇, 一番交談之下, 王安石十分欣賞章惇的才幹, 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章惇受王安石賞識, 被安排進集賢院, 成為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之一。 在王安石變法期間, 章惇頗受重用, 官職屢屢遷升。

章惇本人也確實有才, 當時提出的許多政策建議都是行之而有效的, 所以宋神宗對其提出的建議多有採納。 章惇因此在宋神宗這兒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就算後來王安石遭到貶責, 對章惇都沒有影響。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 他甚至一路坐到了三司使的位置。

熙寧八年, 王安石再次為相,

原來的宰相呂惠卿被外調為陳州知州。 當時的中丞鄧綰上奏彈劾, 說章惇與呂惠卿沆瀣一氣, 共同作惡, 章惇因此被外放, 出知湖州。

熙寧九年, 峽州、辰州、沅州發生騷亂。 章惇被授命為荊湖北路首府荊南知府, 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 前往鎮壓安撫叛亂。 事後改任杭州知州, 未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學士。 沒多久, 其母身亡, 章惇辭官回鄉守孝。 守孝之期過後, 歷任判三館秘閣、知審官院兼翰林學士。 元豐三年, 任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元豐四年, 其父章俞侵佔百姓沈立的田地被人攔路狀告, 章惇不理事實, 多次以權謀私, 維護親族。 事發之後, 章惇被罷免, 任蔡州知州, 出任陳州知州, 改定州知州兼定州路安撫使。 一年後被召回京城,

任門下侍郎, 為副相之首。

元豐八年, 宋神宗去世, 章惇與人共同擁立宋神宗長子趙傭繼位, 請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 因功升樞密院事。

章惇是新黨人士, 為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 但是垂簾聽政的兩後卻排斥新法, 站在舊黨一邊。 所以儘管章惇擁立新帝登基,

但是在高太后掌權之時, 卻始終不得重用。 後來更是在朝爭中失敗, 被排斥出權利的中心。

紹聖元年, 章惇執政, 重用新派人士, 改差役制為雇役制, 逐步恢復王安石變法的各項政策, 諸如免疫法、保田法、青苗法等等。 後來更是總編《常平、免役敕令》一書, 頒行天下之後, 熙寧新法基本恢復。

當政之時, 章惇多次打壓舊黨人氏, 舊党官員或奪權罷職, 或外放貶謫, 輕重處理大小不一, 後來章惇甚至想要將兩後廢除。

宋哲宗晚年,因為無子嗣,所以後繼之人成為重大問題。當時朝中有人推舉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作為皇位繼承人,但是章惇卻極力反對。等到宋徽宗繼位之後,章惇屢屢被貶,最後被貶為為雷州司戶參軍。此後多次改任,差不多都是這種不值一提的地方小官,毫無實權。

崇甯四年,章惇去世,享年七十歲,政和年間,贈觀文殿大學士、太師,追封魏國公。紹興年間再次被貶,子孫不仕朝。

宋哲宗晚年,因為無子嗣,所以後繼之人成為重大問題。當時朝中有人推舉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作為皇位繼承人,但是章惇卻極力反對。等到宋徽宗繼位之後,章惇屢屢被貶,最後被貶為為雷州司戶參軍。此後多次改任,差不多都是這種不值一提的地方小官,毫無實權。

崇甯四年,章惇去世,享年七十歲,政和年間,贈觀文殿大學士、太師,追封魏國公。紹興年間再次被貶,子孫不仕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