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踏板車之王 17年雅馬哈TMAX 賽道實操

說到踏板中的王者, 相信大家的答案只有一個「YAMAHA TMAX」!TMAX 自2001年上市以來, 就以運動踏板的概念, 打破原本大型踏板的定義, 而全新的第六代TMAX, 首度導入YCC-T 電子油門, 以及TCS 循跡系統等電控配備。 這次來到了麗寶國際卡丁車場, 為大家帶來The Master of Scooter TMAX 的賽道測試報告。

YAMAHA 於麗寶卡丁車場舉辦TMAXSX/DX 賽道試乘。

DX 有消光藍、SX 則為消光銀, 至於消光黑兩款車型皆有提供。

動力模式差異化, 整體運轉平順度加分

新一代TMAX 加入大量的動力電子控制,

以臺灣引進的SX 與DX 版本來說, 便搭配了動力模式可調, 在進入賽道前, 我便切換T模式及S模式, 兩者起步的加速感就差非常多, T模式適合在市區低速使用, 例如小半徑的回轉時, 扭力輸出不至於過大。 在賽道甚至山路當然要改以S模式來操駕, 不論是扭力輸出或是加速時的轉速拉升都有相當大的差異。 整體動力輸出的平順度也是我認為第六代TMAX 有大幅度進化的部分, 在車速提升的同時, 扭力變化相當順暢, 前一代的TMAX 則有扭力突然湧出的微幅暴沖感。 除此之外, 引擎在運轉時的順暢度似乎也有提升, 震動的抑制將為長途旅程加分不少。

在賽道上切換至S模式, 轉速拉升比起T模式要快很多。

模式切換按鈕就在油門握把左側, 騎乘時也可以直接做切換!

動力曲線的改善, 讓新一代TMAX更好駕馭。

新一代TMAX動力輸出更為線性, 引擎運轉也更為順暢。

入彎的靈敏調性降低, 彎中的穩定性提升

2017年的第六代TMAX 將前叉前傾角從25度增加至26度, 在試乘時也可以明顯感覺到車輛傾倒的靈活度不如初代的530, 整體來說比較像是調性的不同, 原本是比較敏感的調性, 新款車則降低這樣的敏感度。

入彎車輛傾倒靈活度不如上一代表現。

入彎後,則感受到新款車在彎道的穩定性大幅度提升,舊款車在彎中遇到坑洞時,後懸架會大幅度作動,讓車身撞擊路面,而在今天的測試中,新款車則完全沒有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差異應該是來自於後懸架改為多連杆設計,同時加長後搖臂40mm的結果。在今天的測試中,明顯可以感受新的後懸架有利於高速彎的騎乘,同時在低速彎,也能因為入彎時車身的穩定性增加,讓攻略低速彎的信心增加。

彎中車輛給予的穩定度表現比上一代更為優秀。

新款TMAX將後搖臂增加40mm,大幅度增加後輪在彎中的穩定性!

換上多連杆懸架對車身的穩定度有相當大的提升。

騎乘前、後空間增加,長途旅行更舒適

最後一點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新款車在騎乘空間部分大幅度增加騎士前後的位置,前代的TMAX在騎士的空間部分較短,騎乘時很貼近前方儀錶,身高在175cm以上的騎士應該都會感受到空間上的局促。而新款的TMAX在騎士空間上有相當大的進步,長距離騎乘時,可以采更慵懶的騎乘姿勢,雙腳也能得到較好的延伸。這樣的改變,包含行李箱的空間增大,都增加了TMAX長途旅行的機能性,舊款車主一定會非常羡慕。

騎乘姿勢有別於上一代的傭促,新款的TMAX則有更好的乘坐空間。

2017 TMAX 車輛介紹

更多電控、更輕重量、更穩操控

第六代TMAX 排氣量保持不變為530cc,不過新設計的鋁合金車架以及輕量化短軸排氣管,將車重由上一代的222kg(ABS 版),瘦身成213kg(DX 版為216kg),足足輕了9kg之多,而鋁合金後搖臂比起上一代加長了40mm,前傾角也從25度增加至26度,讓這一代TMAX擁有更加穩定的騎乘感。導入YCC-T電子油門,具備D-Mode動力模式,擁有Town 和Sport兩種模式可供切換,同時首度加入TCS循跡防滑系統,ABS更列為標配,提供更安全的騎乘體驗。

第六代TMAX導入更多電控系統。

透過按鈕可切換動力模式。

搖臂也重新修改。

高強度輕量化皮帶(寬度由40mm降為25mm)。

輕量化短軸排氣管。

實用配備內外兼具

第六代TMAX 除了延續前代車款就使用的SmartKey之外,儀錶板依樣採用雙環設計,而中央資訊幕換上3.5吋TFT螢幕,大幅提升辨識效果,車箱空間與上一代相比更有大幅度的提升,可容納兩頂3/4安全帽。另外新增電磁閥控制中柱鎖,兼具防盜以及降低外力造成中柱跳脫的可能。

雙環儀錶板搭配中央3.5吋TFT液晶顯示幕。

車廂空間可容納兩頂3/4安全帽。

豪華頂配TMAXDX 版本

最頂級的DX版本,除了上述配備外,在便利實用性上,增加了電動可調風鏡、定速巡航、加溫把手、加熱座墊等功能,除此之外,在運動機能上,DX版也搭配了可調回彈阻尼後避震器,讓車主可以根據自己操控習慣進行調整,享受彎道樂趣。

DX 搭載回彈可調懸架。

原廠精品

YAMAHA照慣例推出TMAX原廠精品,而臺灣山葉特別強調,所有的改裝精品皆通過政府法規,讓車友們能買得安心騎得放心。

TMAX 運動短風鏡。

TMAX 鋁合金後廂託盤。

TMAX 後廂支架總成。

TMAX 手把罩。(安裝於後照鏡座的位置,主要能將氣流從兩側導開)

TMAX原廠手機架。(預留USB插孔)

TMAX 前置物包。

專業重型機車資訊的自媒體

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或掃碼添加我們

入彎車輛傾倒靈活度不如上一代表現。

入彎後,則感受到新款車在彎道的穩定性大幅度提升,舊款車在彎中遇到坑洞時,後懸架會大幅度作動,讓車身撞擊路面,而在今天的測試中,新款車則完全沒有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差異應該是來自於後懸架改為多連杆設計,同時加長後搖臂40mm的結果。在今天的測試中,明顯可以感受新的後懸架有利於高速彎的騎乘,同時在低速彎,也能因為入彎時車身的穩定性增加,讓攻略低速彎的信心增加。

彎中車輛給予的穩定度表現比上一代更為優秀。

新款TMAX將後搖臂增加40mm,大幅度增加後輪在彎中的穩定性!

換上多連杆懸架對車身的穩定度有相當大的提升。

騎乘前、後空間增加,長途旅行更舒適

最後一點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則是新款車在騎乘空間部分大幅度增加騎士前後的位置,前代的TMAX在騎士的空間部分較短,騎乘時很貼近前方儀錶,身高在175cm以上的騎士應該都會感受到空間上的局促。而新款的TMAX在騎士空間上有相當大的進步,長距離騎乘時,可以采更慵懶的騎乘姿勢,雙腳也能得到較好的延伸。這樣的改變,包含行李箱的空間增大,都增加了TMAX長途旅行的機能性,舊款車主一定會非常羡慕。

騎乘姿勢有別於上一代的傭促,新款的TMAX則有更好的乘坐空間。

2017 TMAX 車輛介紹

更多電控、更輕重量、更穩操控

第六代TMAX 排氣量保持不變為530cc,不過新設計的鋁合金車架以及輕量化短軸排氣管,將車重由上一代的222kg(ABS 版),瘦身成213kg(DX 版為216kg),足足輕了9kg之多,而鋁合金後搖臂比起上一代加長了40mm,前傾角也從25度增加至26度,讓這一代TMAX擁有更加穩定的騎乘感。導入YCC-T電子油門,具備D-Mode動力模式,擁有Town 和Sport兩種模式可供切換,同時首度加入TCS循跡防滑系統,ABS更列為標配,提供更安全的騎乘體驗。

第六代TMAX導入更多電控系統。

透過按鈕可切換動力模式。

搖臂也重新修改。

高強度輕量化皮帶(寬度由40mm降為25mm)。

輕量化短軸排氣管。

實用配備內外兼具

第六代TMAX 除了延續前代車款就使用的SmartKey之外,儀錶板依樣採用雙環設計,而中央資訊幕換上3.5吋TFT螢幕,大幅提升辨識效果,車箱空間與上一代相比更有大幅度的提升,可容納兩頂3/4安全帽。另外新增電磁閥控制中柱鎖,兼具防盜以及降低外力造成中柱跳脫的可能。

雙環儀錶板搭配中央3.5吋TFT液晶顯示幕。

車廂空間可容納兩頂3/4安全帽。

豪華頂配TMAXDX 版本

最頂級的DX版本,除了上述配備外,在便利實用性上,增加了電動可調風鏡、定速巡航、加溫把手、加熱座墊等功能,除此之外,在運動機能上,DX版也搭配了可調回彈阻尼後避震器,讓車主可以根據自己操控習慣進行調整,享受彎道樂趣。

DX 搭載回彈可調懸架。

原廠精品

YAMAHA照慣例推出TMAX原廠精品,而臺灣山葉特別強調,所有的改裝精品皆通過政府法規,讓車友們能買得安心騎得放心。

TMAX 運動短風鏡。

TMAX 鋁合金後廂託盤。

TMAX 後廂支架總成。

TMAX 手把罩。(安裝於後照鏡座的位置,主要能將氣流從兩側導開)

TMAX原廠手機架。(預留USB插孔)

TMAX 前置物包。

專業重型機車資訊的自媒體

更多資訊,請關注我們

或掃碼添加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