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藍山:百歲母親九個娃 勤儉崇學四代傳

(雷碧屏居住的古宅門樓)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梁利)藍山歷史悠久。 有史料可考:秦漢時期建南平郡, 唐天寶年間, 因境內“繪蔚蒼翠、浮空如藍”而更名為藍山。

足證, 藍山建縣已有2200餘年。

據縣誌記載, 藍山縣城東三公里的城腹村有南平故城, 自漢高祖五年(前202年)至宋紹定年間(1228——1233)縣治於此。 可以說, 古城是藍山古縣城, 更是三藍文化之源。

據考證, 古城村人口最多時超過一萬人。 最早來此居住的是雷姓人, 因此這裡也稱“城腹雷家”。 所謂“城腹雷家”就是雷姓人居住地為縣城中心地帶。 其次而來的便是楊姓人, 再後來就是彭姓人家。 最鼎盛的人家是最後遷來古城村居住的彭姓家族。

(古城彭氏宗祠內景)

在歷史上, 勤儉質樸崇學是古城人的傳統。

“彭氏人發家起來後, 把錢財用於培養後代的身上。 走向仕途發家之路。 彭世俊光緒二十三年入江學院文科, 二十四年除學院歲試補稟, 二十八年由湖南官費遺留日本大阪高等學校, 三十四年回國, 應學部留學生考試。 授工科進士;宣統元年殿試一等, 授翰林院檢討, 二年由湘撫奏調留省辦學歷充學務公所議, 民國二年任國民政府工商部僉事, 民國三年代行駛農商部技士等職。

彭世偉, 民國三年政法專業專門學校畢業, 一九三六年任湖南高等審判廳推事, 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最高法院推事, 一九四九年去臺灣, 其後裔或留台或去美國。 ”

受家風影響, 今年100歲、民國七年出生于城腹雷家的彭家兒媳雷碧屏老人, 一生共生育5男4女共9個兒女, 不管日子過得再艱苦, 也一定要送兒女上學讀書。 在雷女士和丈夫的教育下, 如今她的9個兒女中有8個是離退休幹部或在職人民教師。

9月14日, 機緣巧合中, 筆者踏進了雷碧屏女士的家。 因這幾天雷女士身體抱恙, 9個兒女及孫字輩、曾孫輩們分別從北京、上海、雲南、株洲、郴州等地彙聚而來。 關於雷女士的一些瑣碎小事也經她的兒女之口, 一一講給筆者聽。

“曾被藍嘉縣政府評為‘模範母親’”

雷碧屏的大女兒彭錦繡, 今年80歲。 她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情便是母親被評為“模範母親”, 如今母親名下四代同堂、共有72名直系親屬。

彭錦繡回憶說, 大概是1955年, 母親生出第七個小孩、四弟彭程圖後, 藍山嘉縣按毛主席指示, 在每個村評選“模範母親”, 經工作隊瞭解情況後, 覺得雷碧屏女士兒女生得多、教育有方, 縣政府將“模範母親錦旗”授予了雷女士, 四弟彭程圖也因乖巧伶俐而被評為“模範兒子”。

1951年, 彭錦繡13歲。 當時的國立郴州師範學校到藍嘉縣招生, 成績優異、品德好的彭錦繡被保送到該校讀初師, 初師之後又因品學兼優被學校保送讀中師, 前後共讀了7年。

“我們哪時結婚就50元錢, 幾個水果一把糖往桌子一放,

親友們共同慶祝一下。 ”1958年, 彭錦繡中師畢業, 參加工作;1959年赴北京學習深造;1960年與中師同學結婚。

現如今, 雷錦繡早已從湘南學院附小校長的崗位下退休, 87歲的丈夫黎澤明也以原郴州地委辦幹部的身份離休。 64年出生的大女兒黎華在郴州煙廠上班;老二、老三是兒子, 分別是郴州外貿總公司中層幹部、湘南學院圖書館館長;而黎華之女雖然只有28歲, 但已經從湘潭大學畢業後, 留學美國4年取得學位, 16年回寧波方太集團任企業文化部經理。 看著兒孫們各個有出息, 彭錦繡夫妻成天樂呵呵地, 日子過得很“巴適”。

(兒女們在照看雷女士)

“日子過得再艱難,母親也要堅持送我們讀書。”

彭程實,現年78歲,雷碧屏的大兒子,排行老二,株洲電廠中層幹部退休。彭程定,現年75歲,雷碧屏的小兒子,排行老三,永州市三中中教高級退休。在他們兩兄弟的記憶中,母親勤勞一生,再苦再累也要送兒女讀書。

彭程實1956年初中畢業,遇上長沙來藍嘉縣招工考試,幸運地考上了株洲電廠。他回憶說:那時家裡的姐妹多,母親每天很早就出去做事了,做完事回來還要為幾姐妹做好飯吃過早餐送他們去讀書。

“家裡人口多、口糧大,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父親就從別人家裡租幾畝地來種,母親則每天去給別人舂米,舂一擔米可得一升,拿回來給幾姐妹做飯吃,而母親從來不捨得吃細糧,只是選紅薯和粗糧吃。”

“刮啦,刮啦,刮啦……”彭程實清楚的記得,自己在當時的藍中讀書,因為學費交不起,母親就跑到學校裡去求校長,並讓一位熟悉的老師作保,等織布賺了錢一定把學費給交好。母親則跑到合作總社去領一些紗回來,每晚在家裡織布到很晚,第二天將織好的麻布拿到總社去換些工錢。

“那時的師範讀書不要錢,吃飯不要錢,每個月還有點補貼,所以幾姐妹基本上都是讀的師範。”雖然母親一天學校也沒進,但在母親的言傳身教和諄諄鼓勵下,彭程定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1957年,彭程定高中畢業,考入湖南師範學院(現在的湖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1964年,彭程定畢業回藍山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先後在藍山一中、二中任教,後調任永州三中任教直到退休。

在好家風的影響下,彭程定的兒子學業有成,已經是北京醫科大學教授,國內口腔領域的權威,經常被香港及海外大學邀請去作學術講座。

“母親骨子裡有雷鋒思想。”

“當時家裡姐妹多,母親對我們管得特別嚴,絕不允許我們在外惹事,如果是知道自己在外面打了架,回到家裡母親還要打自己的兒子。”現年57歲的彭程甯是雷碧屏最小的兒子,在藍山縣一完小任教,也是9姐妹中惟一沒有退休的在職教師。

“當時我們有學校裡,老是搶著做好事,不僅去幫五保老人挑水、掃地,快放學了,我們總是把掃把藏起來,搶著把教室掃乾淨。”彭程寧回憶說:母親骨子裡有一種俠義風範和雷鋒思想,常常教我們要有同情心,對大人要尊敬,遇到長輩要稱呼。

“母親辛苦了一輩子,昨天晚上我們9姐妹開了個家庭會,決定無論花多大的代價,一定要確保母親過一個最幸福的晚年,以後每逢節日無論多遠都要回來看母親……”

筆者感言: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來先後出了孔子、老子等巨匠,孔孟之道、理學思想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傳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大力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好的家風家訓賡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想,在普通的百姓家裡,也許並沒有很高的理論概括,但他們世世代代就是這樣傳承並踐行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兒女們在照看雷女士)

“日子過得再艱難,母親也要堅持送我們讀書。”

彭程實,現年78歲,雷碧屏的大兒子,排行老二,株洲電廠中層幹部退休。彭程定,現年75歲,雷碧屏的小兒子,排行老三,永州市三中中教高級退休。在他們兩兄弟的記憶中,母親勤勞一生,再苦再累也要送兒女讀書。

彭程實1956年初中畢業,遇上長沙來藍嘉縣招工考試,幸運地考上了株洲電廠。他回憶說:那時家裡的姐妹多,母親每天很早就出去做事了,做完事回來還要為幾姐妹做好飯吃過早餐送他們去讀書。

“家裡人口多、口糧大,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父親就從別人家裡租幾畝地來種,母親則每天去給別人舂米,舂一擔米可得一升,拿回來給幾姐妹做飯吃,而母親從來不捨得吃細糧,只是選紅薯和粗糧吃。”

“刮啦,刮啦,刮啦……”彭程實清楚的記得,自己在當時的藍中讀書,因為學費交不起,母親就跑到學校裡去求校長,並讓一位熟悉的老師作保,等織布賺了錢一定把學費給交好。母親則跑到合作總社去領一些紗回來,每晚在家裡織布到很晚,第二天將織好的麻布拿到總社去換些工錢。

“那時的師範讀書不要錢,吃飯不要錢,每個月還有點補貼,所以幾姐妹基本上都是讀的師範。”雖然母親一天學校也沒進,但在母親的言傳身教和諄諄鼓勵下,彭程定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1957年,彭程定高中畢業,考入湖南師範學院(現在的湖南師範大學)數學系(本科)。1964年,彭程定畢業回藍山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先後在藍山一中、二中任教,後調任永州三中任教直到退休。

在好家風的影響下,彭程定的兒子學業有成,已經是北京醫科大學教授,國內口腔領域的權威,經常被香港及海外大學邀請去作學術講座。

“母親骨子裡有雷鋒思想。”

“當時家裡姐妹多,母親對我們管得特別嚴,絕不允許我們在外惹事,如果是知道自己在外面打了架,回到家裡母親還要打自己的兒子。”現年57歲的彭程甯是雷碧屏最小的兒子,在藍山縣一完小任教,也是9姐妹中惟一沒有退休的在職教師。

“當時我們有學校裡,老是搶著做好事,不僅去幫五保老人挑水、掃地,快放學了,我們總是把掃把藏起來,搶著把教室掃乾淨。”彭程寧回憶說:母親骨子裡有一種俠義風範和雷鋒思想,常常教我們要有同情心,對大人要尊敬,遇到長輩要稱呼。

“母親辛苦了一輩子,昨天晚上我們9姐妹開了個家庭會,決定無論花多大的代價,一定要確保母親過一個最幸福的晚年,以後每逢節日無論多遠都要回來看母親……”

筆者感言:中國自古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幾千年來先後出了孔子、老子等巨匠,孔孟之道、理學思想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傳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大力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好的家風家訓賡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想,在普通的百姓家裡,也許並沒有很高的理論概括,但他們世世代代就是這樣傳承並踐行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