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之洞父子皆神童,對對聯都是高手

晚清名臣張之洞, 是洋務派的代表, 同時, 這位同治二年的探花, 更是一位神童, 對對聯也是高手。

難得的是, 不僅張之洞是一位神童,

他的兒子也是少年聰慧, 也有“神童”之稱。

張之洞11歲就作出了《半山亭記》, 12歲就出了詩集, 是一個如假包換的神童。 16歲就中了順天府解元, 27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

關於張之洞神童的故事, 流傳不少, 其中有一則, 說的是他在9歲的時候, 參加鄉試, 主考官看他太小, 就說:“回家過3 年再來吧!”

張之洞有點不高興, 不願就此放棄機會, 便繞著柱子轉了3個圈後站住不動了。 主考官驚奇地問:“你這是啥意思啊?”張之洞說:“我已過了3年了!”

考官一看, 這孩子還真是聰明, 於是, 笑著說:“那好, 我出個對子你對對看!”

南皮縣文童九歲

張之洞應聲而答:

北京城天子萬年

這一下子, 主考官更吃驚了, 因為這對子對的, 十分工穩、恰切。

於是, 張之洞神童之名就傳開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 張之洞的兒子張權也有“神童”之稱。

相傳張權8歲時, 有客人來其家, 見張權挺可愛, 就以我國歷代科舉制度為題, 出句命其對:

鼎甲一二三

科舉時, 殿試所取一甲之前三名, 分別叫狀元、榜眼、探花, 亦稱“鼎甲”。

張權當時雖然只有8歲, 聽罷出句, 思考了一下, 看見書案上放著《尚書》,

便張口對曰:

盤庚上中下

《盤庚》是收入《尚書》中的一篇文章, 分上、中、下3 篇, 是商代國君盤庚的一份“告同胞書”, 內容是動員臣下渡河南遷, 去殷這個地方建都。

年僅8 歲的張權, 答對如此迅速, 而且字字穩切, 使得客人驚呼:“8歲小兒,

文思泉湧, 令人稱奇!”

看似很短時間內對上的對聯, 但是仔細品味, 這副妙對除對仗非常嚴謹外, 還另有一番趣味。 “上中下”對“一二三”是一種機敏的變化;以食具“盤”對重器“鼎”, 兩者皆為器皿;“庚”和“甲”都屬十天干之一。

這張權的文思, 也夠敏捷的了。 只不過, 他並沒有名列鼎甲, 也沒有父親張之洞的成就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