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平定中原,有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官員,功勞堪比荀彧和郭嘉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米七六

漢魏期間, 群雄並起。 曹操佔據的兗州, 處於四戰之地, 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根據地。 但是曹操硬是倔強其間,

十數年之內, 東擒呂布, 西逐袁術, 北破袁紹, 南征劉表, 基本統一了動亂的北中國。 原因有很多, 比如奉天子討不臣的旗號, 曹操的知人差任, 用兵如神等等。 其中有一項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決策, 那就是他早年在兗州就推行的屯田政策。

漢末天下大亂以來, 糧食是頭等大事。 軍閥混戰, 沒糧食就縱兵搶奪, 吃飽了就隨手丟棄。 因為沒吃的許多團夥隨聚隨散, 自生自滅。 袁紹在河北, 部隊吃桑椹, 袁術在淮南, 部隊吃蚌蛤、海螺等貝類。 許多地方發生了人吃人的慘事。 建安元年, 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昌。 聽取了部下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 首先在許昌一帶推行屯田政策, 當年就收谷百萬斛。 於是命令全國州郡設置田官, 任務就是種田,

解決征戰缺糧草這一後顧之憂。

1、緣起

屯田制的推廣, 最大的功臣首推棗祗。 這個人是曹操早年起兵時的戰友, 打董卓時就在一起。 曹操在兗州時, 棗祗擔任東阿城的縣長。 在任期間, 修繕城防, 加強武備。 在境內鼓勵百姓種田養桑, 積穀屯糧。 初平二年,

曹操征討徐州, 呂布陳宮等人趁此機會襲擊兗州, 各郡縣紛紛叛離, 只餘下東阿等三座城堅守待援。 東阿城在棗祗的指揮下, 擋住了呂布等人的進攻, 和另外兩城一起, 成為曹操回師兗州後的反攻基地。 棗祗為最後曹操擊敗呂布, 奪回兗州, 立下大功。

棗祗在跟隨曹操剿滅黃巾軍過程中, 對黃巾軍在戰時的亦戰亦耕那種“兵農合一”的方法很有感觸。 黃巾軍很多時候是拉家帶口地造反, 戰時為兵, 休時為農。 這和《東邪西毒》中黃七公帶著老婆闖蕩江湖是一個理。 棗祗本來就注意農桑, 積累了很多農業方面的知識, 就用心對黃巾軍的做法進行研究, 為後來他提出屯田制,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在許昌, 原先推行的生產方式是“牛輸穀法”。

即官府把耕牛租給農民使用, 農民以租的耕牛多少, 交納賦役。 這種方法是單幹, 廣種薄收, 漫天撒網, 效果不是很好。 棗祗看出了這一問題, 便向曹操提出了實行屯田的建議。 他對曹操說, 實行牛輸穀法如果遇到水災旱災, 基本沒有收成。 實行屯田, 重點是能夠集中大批人力與物力, 集體耕種和收穫, 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會迅速改變軍隊糧食不足的現狀。 曹操同意了棗祗的意見, 任命他為屯田都尉, 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2、卓越的成就

棗祗把因戰亂荒蕪的農田全部收為國有, 廣泛招募大批流亡農民, 按軍隊的編制進行整編。 由政府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 讓他們開墾耕種。 獲得的收成, 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這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漂泊四方的民眾紛紛回歸土地, 參加到屯田的大軍中來。 屯田的第一年, 如上文所述, 就收成百萬斛。 立馬改善了曹操軍隊的軍糧緊張狀態, 曹操的兗州成為兵強馬壯, 豐衣足食的強大割據力量。

因此, 曹操下令道:“國家安定的根本要素, 是兵強糧足。過去秦人重視農業統一了全國,漢武帝用屯田平定了西域,這都是古人傳下來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好辦法。”並在全國推廣應用屯田制。後來進一步聽從棗祗的建議,在軍隊中也推行屯田。這樣,農民重新回到土地上,荒蕪的農田重新開墾起來。從而有效地恢復了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力,徹底解決了困擾曹操多年的糧草問題。幾年下來,政府積存了大量的糧食,倉庫都裝滿了,為曹操平定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得大量流離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園,安居樂業。北方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可惜棗祗死的早,沒看到屯田的成效。曹操後來追思他的功勞,說:“安能再有憂國忘家如棗祗這樣的人嗎?對棗祗的封賞不夠,是我的過錯。”命令封爵位于他的兒子,以表揚他的不巧功業。棗祗留下的未競事業,由另一個叫任峻的人完成。

3、繼任者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早年就鼓動中牟縣長起兵討伐亂國的董卓,並在曹操軍隊過境時,率領部下投奔了曹操。曹操非常高興,這是典型的雪中送炭嘛。曹操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任峻,對他信任有加。棗祗開始屯田,曹操任命這個妹夫為典農中郎將,棗祗死後,任峻成為屯田工作的一把手。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交戰時,任峻負責糧草的供應。他將運糧部隊按一千輛車作為一個單位,十條糧道並進,並布重陣來保衛糧食,有效地抵擋了袁軍的襲擊,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給。為最後曹操擊敗袁紹立下汗馬功勞。

屯田開始,棗祗、任峻招募了大批農民在許昌周圍耕種。任峻為人寬厚大度,工作思路清晰,執行能力很強。平常撫恤孤寡,周濟貧民,講信用,守大義,在軍民中威望很高。在他的帶領下,屯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安初年實行屯田制,到建安三年,郡國糧草充足,百姓安業。後人評介說,屯田工作使得百姓豐衣足食,國家富饒,由棗禰開始,由任峻完成。

任峻死在建安九年,曹操為他哭了好幾次。曹魏最後雖然被司馬氏替代,但司馬家平定蜀漢、東吳,一統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屯田制度實行後,中原地方人口繁衍,經濟發達,國家富強。對蜀、吳兩個敵對國完全佔據了上風,有很大的優勢。用現代的話來說,戰爭打的就是經濟戰。三國歸晉,屯田是一大功勞。

4、影響

棗祗、任峻對當時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改變整個時代里程碑似的人物。其遠見卓識開創的屯田制度影響很大,不僅在當時起了決定性的積極作用,而且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漢魏之後,歷代的統治階級都在仿效屯田制。

三國末年,曹魏雍州刺史鄧艾在淮北、淮南大規模推行屯田,每五裡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既屯田又戍邊。到後來從京城洛陽到淮南壽春,一路雞犬相聞,一派繁榮富庶,是屯田制最成功的例子。為後來消滅蜀吳兩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清乾隆年間平定新疆,軍隊留在當地屯田的作法,就是這種餘風。屯田制度,在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後人對棗禰、任峻等人的功績給予非常高的評價。寫下二十四史演義的大才子蔡東藩說:“棗禰、任峻同心協力推行屯田,只幾年功夫,糧食滿倉。又在郡、縣設置田官,使得國家富饒,人民安樂。曹操借此用兵四方,戰爭中不用費力運輸糧食,才掃平群雄,兼併天下。曹魏的功臣,棗祗、任峻應當位列首位!比起荀彧、荀攸、郭嘉這三個曹魏最了不起的謀士,他們倆的貢獻和地位也不算低。”

是兵強糧足。過去秦人重視農業統一了全國,漢武帝用屯田平定了西域,這都是古人傳下來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好辦法。”並在全國推廣應用屯田制。後來進一步聽從棗祗的建議,在軍隊中也推行屯田。這樣,農民重新回到土地上,荒蕪的農田重新開墾起來。從而有效地恢復了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力,徹底解決了困擾曹操多年的糧草問題。幾年下來,政府積存了大量的糧食,倉庫都裝滿了,為曹操平定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得大量流離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園,安居樂業。北方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可惜棗祗死的早,沒看到屯田的成效。曹操後來追思他的功勞,說:“安能再有憂國忘家如棗祗這樣的人嗎?對棗祗的封賞不夠,是我的過錯。”命令封爵位于他的兒子,以表揚他的不巧功業。棗祗留下的未競事業,由另一個叫任峻的人完成。

3、繼任者

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早年就鼓動中牟縣長起兵討伐亂國的董卓,並在曹操軍隊過境時,率領部下投奔了曹操。曹操非常高興,這是典型的雪中送炭嘛。曹操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任峻,對他信任有加。棗祗開始屯田,曹操任命這個妹夫為典農中郎將,棗祗死後,任峻成為屯田工作的一把手。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交戰時,任峻負責糧草的供應。他將運糧部隊按一千輛車作為一個單位,十條糧道並進,並布重陣來保衛糧食,有效地抵擋了袁軍的襲擊,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給。為最後曹操擊敗袁紹立下汗馬功勞。

屯田開始,棗祗、任峻招募了大批農民在許昌周圍耕種。任峻為人寬厚大度,工作思路清晰,執行能力很強。平常撫恤孤寡,周濟貧民,講信用,守大義,在軍民中威望很高。在他的帶領下,屯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安初年實行屯田制,到建安三年,郡國糧草充足,百姓安業。後人評介說,屯田工作使得百姓豐衣足食,國家富饒,由棗禰開始,由任峻完成。

任峻死在建安九年,曹操為他哭了好幾次。曹魏最後雖然被司馬氏替代,但司馬家平定蜀漢、東吳,一統天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屯田制度實行後,中原地方人口繁衍,經濟發達,國家富強。對蜀、吳兩個敵對國完全佔據了上風,有很大的優勢。用現代的話來說,戰爭打的就是經濟戰。三國歸晉,屯田是一大功勞。

4、影響

棗祗、任峻對當時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改變整個時代里程碑似的人物。其遠見卓識開創的屯田制度影響很大,不僅在當時起了決定性的積極作用,而且為後世開創了一種大規模的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先例。漢魏之後,歷代的統治階級都在仿效屯田制。

三國末年,曹魏雍州刺史鄧艾在淮北、淮南大規模推行屯田,每五裡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既屯田又戍邊。到後來從京城洛陽到淮南壽春,一路雞犬相聞,一派繁榮富庶,是屯田制最成功的例子。為後來消滅蜀吳兩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清乾隆年間平定新疆,軍隊留在當地屯田的作法,就是這種餘風。屯田制度,在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後人對棗禰、任峻等人的功績給予非常高的評價。寫下二十四史演義的大才子蔡東藩說:“棗禰、任峻同心協力推行屯田,只幾年功夫,糧食滿倉。又在郡、縣設置田官,使得國家富饒,人民安樂。曹操借此用兵四方,戰爭中不用費力運輸糧食,才掃平群雄,兼併天下。曹魏的功臣,棗祗、任峻應當位列首位!比起荀彧、荀攸、郭嘉這三個曹魏最了不起的謀士,他們倆的貢獻和地位也不算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