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故宮這三個地方 唯有它被完整保存下來 有一個再也見不到了

紫禁城, 在清乾隆時期的改建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乾隆皇帝依據自己的喜好, 先後在紫禁城裡改建了自己的娛樂場所, 養老的地方以及自己禮佛的地方。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三個地方都是在乾隆時期修建或改建的。

就像圖中標的都是乾隆皇帝對紫禁城的改建或修建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個極要面子的皇帝, 所以他所建的宮殿, 講究的絕對就是一個奢華。 但是, 今天我們說的這三個地方也就只有一個地方, 還能向我們展示當時乾隆盛世的強大實力, 這就是梵華樓。 其他兩個一個是慧曜樓和寶相樓, 慧曜樓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能看到的只有一片地基。 而寶相樓雖然留存於世但是, 裡面的陳設大都流散到了民間, 有的甚至流失到了海外。 再也展現不出乾隆時期的輝煌了。

塵封了百年的梵華樓

今天我重點講一講梵華樓, 光緒十三年(1887), 龐大的清王朝已經是一處破敗氣象, 外強逼境, 內亂不止。 這一年梵華樓最後一次出現在官方的故史檔案中當時是這樣記載的:“查得梵華樓上前簷, 現查勾滴不齊, 欄杆缺欠, 甬路地面破碎, 謹擬找補勾滴, 補安欄杆, 拆墁甬路地面, 磚塊換新;東西遊廊,

現查西南角樑柱子糟朽, 欄杆不齊, 謹擬揭瓦, 補安欄杆。 ”

滿是滄桑的梵華樓

在清宮廷的檔案中, 以“梵華樓”等為代表的佛樓被稱為“六品佛樓”。 雖為佛樓, 梵華樓卻占盡良辰美景。 門前正對一樓明間石甬路連接景福宮後簷, 東西兩側並有遊廊與景福宮相接。

在佛日樓南和景福宮西有一個精緻的小花園, 花園南北圍以花斑石牆垣, 中開月亮門, 院內盆景點點, 花園西部疊石成山, 山上古柏參天, 沿登山小道拾級而上可達山頂露臺, 到達景祺閣。 這座小花園將梵華樓、佛日樓及景福宮、景祺閣聯為一體, 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 松柏森森, 環境幽靜, 曲水流殤, 緊湊而狹窄的庭院佈局, 為梵華樓營造出佛堂靜謐的氛圍。

修繕好的梵華樓依然保留乾隆時期的陳設

然而, 這種靜謐註定要被時代的喧囂打破。 康乾之後, 清王室開始走下坡路, 信仰讓位于生計, 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堂暖閣, 也幾近冷落無人, 獨自面對後宮的淒風苦雨。

那些曾暗藏了前朝皇帝無數心事與傾訴的宮廷佛堂, 則破敗不堪。 同為“六品佛樓”的慧曜樓毀於1923年的紫禁城大火, 寶相樓的六品佛像散軼宮外, 唯獨梵華樓, 於亂世中悄然關閉樓門, 不復見於世人, 也幸而保全其身, 如此福報, 不能僅用冥冥中的護佑來解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後, 8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故宮人採用封存方式的盡心保護,躲過了日本侵華、文革等一次次的浩劫。

梵華樓內的金身佛像

1980年代後期開始,故宮博物院開始系統整理研究其數量龐大內容豐富的藏傳佛教文物,從那時起,梵華樓結束了近百年的封閉狀態。

8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故宮人採用封存方式的盡心保護,躲過了日本侵華、文革等一次次的浩劫。

梵華樓內的金身佛像

1980年代後期開始,故宮博物院開始系統整理研究其數量龐大內容豐富的藏傳佛教文物,從那時起,梵華樓結束了近百年的封閉狀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