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每天瞭解一個人——春秋五霸之宋襄公

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 《史記》中說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齊桓公死後, 齊國發生內亂, 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 齊人裡應外合, 擁立齊孝公, 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 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 與楚國爭霸, 一度為楚國所拘。 西元前638年, 宋襄公討伐鄭國, 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 楚兵強大, 宋襄公講究“仁義”, 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 結果大敗受傷, 次年傷重而死, 後葬於襄陵。

1、圖謀稱霸

齊桓公死後, 諸侯霸主之位空缺, 宋襄公想效仿齊桓公, 會合諸侯, 確立霸主地位。 目夷勸諫他說:“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 ”襄公不聽 。

周襄王十一年, 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 又邀曹、邾兩國在曹南會盟, 而後, 又命邾文公把鄫國國君當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 想借此來威脅東夷臣服。 同年秋天, 宋襄公又因為曹國不服, 發兵包圍了曹國。 同年冬天, 陳穆公邀諸侯重修齊桓公之好, 於是陳、蔡、楚、鄭等國在齊國結盟。 這樣, 在諸侯中變形成了兩大集團, 楚、齊、鄭、陳、蔡等國為一大集團, 而圖謀稱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衛、邾、曹、滑等幾個小國。

2、仁義之師

宋襄公回國後, 聽說鄭國支持楚成王做諸侯霸主, 就決定攻打鄭國。 目夷勸阻他, 襄公不聽。

周襄王十四年(西元前638年)初冬, 宋襄公領兵攻打鄭國, 鄭國向楚國求救。 楚國派能大將成得臣率兵向宋國國都發起攻擊。 宋襄公擔心國內有失, 只好從鄭國撤退, 雙方的軍隊在泓水(古河流名,

故道約在今河南省柘城縣西北)相遇。

楚軍開始渡泓水河, 向宋軍衝殺過來。 目夷說:“楚兵多, 我軍少, 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 宋襄公說, “我們號稱仁義之師, 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 開始在岸邊佈陣, 目夷說:可以進攻了。 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的。

等楚軍布好軍陣, 楚兵一沖而上, 大敗宋軍, 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宋軍吃了敗仗, 損失慘重, 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 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 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 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 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3、望母台

宋襄公是個孝子,他的母親是一位愛國女傑。西元前661年,北狄滅衛,宋襄公的母親見國破君亡,心急如焚,意欲歸衛抗敵救國,夫君宋桓公不允,並以廢其正宮相威脅。宋襄公的母親寧願拋棄正宮娘娘之位,也要執意助兄長立君複國,宋桓公一氣之下,將她遣送歸衛。宋襄公的母親回國後,先策動長兄、次兄率兵奮起抗敵,驅狄出境,使衛國轉危為安,日漸復興。而宋襄公的母親卻被父親遺棄,無法返宋,母子無法團聚,極度悲苦之下,她詠詩一首,詩的大意為:“誰說黃河廣又寬?一片蘆葉渡對岸。

誰說宋國路遙遠?踮起腳跟在眼前。誰說黃河廣又寬?河寬難容小木船。誰說宋國路遙遠?一個早晨去返還。”這首詩以誇張、比擬的手法,抒發了宋襄公母親的思念宋國、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宋襄公同樣思念母親。但如何與母親相見呢?接母回國,違背君父生前意願,為不忠;不接母回國,辜負母親的生養之恩,為不孝。思來想去,他終想出一個忠孝兩全之法,決定在宋國(今商丘)的西部邊境襄邑北城修築一個望母台。因衛國在宋國的西北方向,而襄邑離衛國最近。

西元前650年秋,宋襄公派200名工匠,修築望母台。周圍百里的百姓聞之紛紛前來幫忙,結果一個占地500畝、高達5丈的望母台,只用了5天時間就建成了。第六天,宋襄公舉行祭台大典,只見他面向西北焚香叩拜,台下千萬臣民,也數裡跪拜。自築起望母台後,宋襄公每逢母親生日和自己生日以及逢年過節,都到此登臺望母。西元前638年宋襄公在望母台行宮駕崩,依其遺囑葬於望母臺上。

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

3、望母台

宋襄公是個孝子,他的母親是一位愛國女傑。西元前661年,北狄滅衛,宋襄公的母親見國破君亡,心急如焚,意欲歸衛抗敵救國,夫君宋桓公不允,並以廢其正宮相威脅。宋襄公的母親寧願拋棄正宮娘娘之位,也要執意助兄長立君複國,宋桓公一氣之下,將她遣送歸衛。宋襄公的母親回國後,先策動長兄、次兄率兵奮起抗敵,驅狄出境,使衛國轉危為安,日漸復興。而宋襄公的母親卻被父親遺棄,無法返宋,母子無法團聚,極度悲苦之下,她詠詩一首,詩的大意為:“誰說黃河廣又寬?一片蘆葉渡對岸。

誰說宋國路遙遠?踮起腳跟在眼前。誰說黃河廣又寬?河寬難容小木船。誰說宋國路遙遠?一個早晨去返還。”這首詩以誇張、比擬的手法,抒發了宋襄公母親的思念宋國、盼望回歸的急切心情。宋襄公同樣思念母親。但如何與母親相見呢?接母回國,違背君父生前意願,為不忠;不接母回國,辜負母親的生養之恩,為不孝。思來想去,他終想出一個忠孝兩全之法,決定在宋國(今商丘)的西部邊境襄邑北城修築一個望母台。因衛國在宋國的西北方向,而襄邑離衛國最近。

西元前650年秋,宋襄公派200名工匠,修築望母台。周圍百里的百姓聞之紛紛前來幫忙,結果一個占地500畝、高達5丈的望母台,只用了5天時間就建成了。第六天,宋襄公舉行祭台大典,只見他面向西北焚香叩拜,台下千萬臣民,也數裡跪拜。自築起望母台後,宋襄公每逢母親生日和自己生日以及逢年過節,都到此登臺望母。西元前638年宋襄公在望母台行宮駕崩,依其遺囑葬於望母臺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