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爾:從“全球挑戰者”到“世界NO.1”

9月5日,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落幕, 這是在金磚合作歷經10年發展之際舉行的一次重要會議。 10年間, 通過金磚各國的合作與交流, 不少企業海外擴張的步伐正在不斷擴大, 成為全球品牌的佼佼者。

正如波士頓諮詢(後文簡稱BCG)2016年發佈的“全球挑戰者”100榜單中, 有過半企業都來自金磚5國, 這些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前景將更加值得期待, 其中中國有28家。 (名單附後)

10年:193家企業成為“全球挑戰者”

10年前, BCG首次發佈了全球挑戰者名單——100家來自新興市場的、正在加速全球化的企業, 在過去的10年間, 共有來自全球各地的193家企業成為“全球挑戰者”。

而在最近一次發佈的“全球挑戰者”名單中, 中國共有28家企業入圍, 包括阿裡巴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萬達集團等, 其中海爾是中國家電企業唯一入圍的企業。

“全球挑戰者”現狀:少數晉級世界No.1

儘管面臨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本幣貶值等一系列問題, 但來自金磚五國的頂尖公司海外擴張的步伐仍在繼續。 尤其是BCG榜單列出的100家"全球挑戰者"。 在過去的十年中, 全球挑戰者一直保持著韌性並持續獲得成功, 這其中包含不少的中國企業。

並且, 近年來不論是金磚會晤還是“一帶一路”, 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帶來了機遇, 一些中國品牌開始成為全球舞臺上的“主角”, 引領各自領域的發展。

比如阿裡巴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海爾已經連續8年奪得全球大型家電冠軍……這些品牌的成功, 為中國從“製造強國”向“品牌強國”的轉型之路點亮了啟明燈, 且已成為中國品牌的閃亮名片。 比如海爾, 就已代表中國家電7次入圍BCG的“全球挑戰者”名單。

其實,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 海爾就開始了“全球創牌”路程, 在競爭激烈的歐洲、美國等高端市場建立自己的工廠、研發中心, 通過製造引領品牌本土化。

像海爾一樣勇於探索“出海”之路的中國企業, 不僅刷新了全球用戶對“中國造”的認知, 更真正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品牌, 為中國企業樹立了一個正確的風向標。 現在, 一些品牌也開始緊跟海爾這些“佼佼者”的步伐, 加速全球化的佈局。

2016年 “全球挑戰者”100榜單:

中國(28家)

阿裡巴巴集團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萬達集團

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爾集團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中材集團有限公司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中國銀聯

萬向集團

小米公司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印度(16家)

阿波羅輪胎公司(Apollo Tyres)

巴賈吉汽車公司(Bajaj Auto)

印度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

雷迪博士實驗室(Dr.Reddy's Laboratories)

戈德瑞消費品公司(Godrej Consumer Products)

Infosys

拉森特博洛公司(Larsen & Toubro)

印度魯賓製藥公司(Lupin)

馬亨德拉(Mahindra & Mahindra)

Motherson Sumi systems

印度信誠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

印度太陽藥業有限公司(Sun Pharmaceuticals)

Tech Mahindra

印度聯合磷化公司(UPL)

Vedanta Resources

維布洛科技公司(Wipro)

巴西(11家)

BRF Brasil

Braskern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

蓋爾道鋼鐵集團(Gerdau)

Lochpe-Maxion

馬可波羅(Marcopolo)

Natura

Petrobras

Tigre

巴西工業集團(Votorantim)

萬高公司(WEG)

俄羅斯(2家)

EuroChem

盧科爾石油公司(Lukoil)

南非(5家)

阿斯潘製藥(Aspen Pharmacare)

比得維斯特集團(Bidvest)

Discovery Limited

MTN

南非沙索公司(Saso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