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匡胤詩聯為何只有朱元璋能對上

趙匡胤詩聯為何只有朱元璋能對上

趙汗青

宋太祖趙匡胤, 出身行伍, 從小在軍營中長大, 後跟隨周世宗柴榮北征契丹, 南征南唐, 立下了赫赫戰功, 正因為如此, 也深得世宗信任, 他也憑藉著自己的軍功, 從一個小兵逐漸做到了中央禁軍的一把手。

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身, 但是他也非常喜歡讀書。 西元959年, 趙匡胤隨周世宗柴榮征南唐, 凱旋而歸時, 就有人在柴榮面前進讒言, 說禁軍指揮使趙匡胤搜刮南唐百姓, 收受降將賄賂, 拉了整整一車財寶滿載而歸。 柴榮聽了之後非常生氣, 連忙騎著馬前去查看,

一看果然, 趙匡胤正押著一馬車的大木箱子剛要進家門。 柴榮上前質問, 趙匡胤忙命人將箱子打開, 原來箱子裡根本不是什麼財寶, 而是滿滿幾箱子的書。 柴榮問為何帶這麼多書回來?趙匡胤答, 臣武將出身, 不識文墨, 又蒙陛下信任, 只有多讀些書, 才能更好的為陛下效力。 柴榮聽後, 大為感動, 從此更加信任趙匡胤。

趙匡胤愛讀書, 雖然底子薄弱, 不可能像一些大文人一樣出口成章, 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 作為開國之君的他思想並不是太落後。 趙匡胤一生也曾作過詩, 但並不多, 總共只有一首半而已。

趙匡胤在後周做禁軍將領時, 有一次和朋友喝酒, 朋友相見, 把酒言歡, 非常盡興, 酒過三巡之後倒頭便睡,

第二天醒來, 看到太陽冉冉升起, 其中一個朋友就做了一首關於太陽的詩, 趙匡胤聽了之後, 不甘示弱, 突然來了靈感, 也順勢作了一首詩, 名叫《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 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逐退月。 ”

這首詩乍聽起來有點像打油詩, 但是氣勢卻不凡, 抒發了趙匡胤想當一輪明日的遠大抱負。 詩作完之後, 朋友們紛紛讚賞, 趙匡胤也非常得意, 心想文人也不過如此, 自己隨口一念, 也是兩句詩。

等到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 看到自己的武將都是一些大老粗, 趙匡胤開始宣導武將讀書, 為的是培養這些武將的忠君意識。 每當和他的大臣們談起讀書, 趙匡胤都會想起自己做的那首《詠初日》, 非常想在他的大臣面前再作上幾首佳作,

讓他們看看自己也是文化人。 但是卻苦於沒有靈感, 一年的中秋, 趙匡胤和百官一起飲酒賞月, 趙匡胤看到天空一輪明月, 突然來了靈感, 拿著酒杯喝了一口酒, 隨口就作了前兩句:“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

大臣們聽了之後, 紛紛讚歎, 溜鬚拍馬, 然後就等著皇上念後兩句。 但是趙匡胤由於是即興創作, 再加上有點激動, 後兩句還沒有想好, 就念了出來, 這下百官們一打岔, 後面兩句怎麼也作不出來了, 趙匡胤是急的滿頭大汗, 但就是想不出來。 這時有一個大臣急中生智, 連忙解圍, 說皇上這兩句話氣度不凡, 隨後下跪喊萬歲, 百官隨後也山呼萬歲。 所以趙匡胤這半句詩, 有宋一朝無人敢接,

直到四百年後, 明太祖朱元璋才將全詩補齊:

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

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幼名重八, 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 字國瑞, 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史稱明太祖, 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朱元璋幼時貧窮, 曾為地主放牛。 1344年(元至正四年), 入皇覺寺, 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 同年, 攻佔集慶路, 將其改為應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 在應天府稱帝,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後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 平定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

最終統一中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 下令農民歸耕, 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 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 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 清查戶口等等。 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 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了, 史稱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廢丞相, 設承宣佈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分掌權力, 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 朱元璋病逝于應天, 享年71歲, 廟號太祖, 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葬南京明孝陵。

看官, 這首由兩位開國皇帝完成的詩作, 意境如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