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聊一聊歐洲的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 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 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 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 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時這裡民族紛雜, 如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羅馬尼亞人、保加利亞人、還有斯拉夫人。

巴爾幹半島形勢圖

15世界以來這裡要麼被併入奧斯曼土耳其, 要麼依附於奧斯曼土耳其,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 土耳其慢慢衰落, 奧斯曼帝國想取代土耳其的地位, 逐步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的一部分。 俄羅斯也對這一地方越來越感興趣。

先說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國內民族問題尖銳, 統治者及其害怕和仇視民族主義者, 還怕境內民族造反, 也害怕境內外民族聯合。 恰巧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就犯了這個忌諱, 塞爾維亞獲得獨立後大肆宣傳“大塞爾維亞主義”, 期待著塞爾維亞血統的民族大統一,

得到了俄國“泛斯拉夫主義”的支持和鼓勵。 奧匈帝國統治者對這一行為極為恐懼和仇視, 於1908年在德國的支持下吞併了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亞。 這一事件被稱為波士尼亞危機。

再說奧斯曼土耳其:昔日的王者現在已經沒了牙齒, 小弟開始造反了, 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發動了反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 大獲全勝, 奧斯曼土耳其失去了幾乎歐洲全部領土。 這一事件被稱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前形勢

但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這幾個小弟勝利後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 保加利亞得到的多, 其他的幾個不滿意, 在奧匈帝國的支持下, 保加利亞獨立對戰其他三個國家, 外加一個土耳其, 結果大敗, 塞爾維亞得到了大部分的領土, 勢力大增, 領土擴張了一倍, 人口增加了二分之一。 這一事件被稱為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結局

奧匈帝國對這個現狀很不滿意, 於是找藉口吞併了塞爾維亞, 這個事件被稱為塞拉耶佛事件。 俄國覺得自己保護的小弟被吞併了很不高興, 於是對奧匈帝國宣戰, 德國也以保護小弟奧匈帝國為由對俄國宣戰, 於是你打我我打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開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