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宮澤賢治的本我:被自然與文字選中之人

《賢治之春》由河森正治導演, 為紀念宮澤賢治誕辰一百周年而作, 深受宮澤迷們的喜愛, 被奉為“神作”。

賢治英年早逝, 人生定格在37歲。 37歲, 正是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春天。 這裡的“春”, 是文字, 是夢想, 也是人生。

短短37年的人生裡, 賢治的身份很多, 他是商人之子、老師、農民、農業指導家, 也是虔誠的佛教徒與社會活動家, 但他首先是一個作家, 一個偉大的詩人、童話作家、作詞家。

在賢治身處的那個時代, 他發表文字無人問津, 躬身實踐無人喝彩, 然而歲月流轉, 他的文字經過時間的考驗, 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影響了數代人。

在《賢治之春》裡, 河森正治以其散文詩一般的敘事手法, 為我們呈現了賢治美麗又哀傷的文學世界。

帶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賢治

賢治純真無暇、敏感細膩, 這樣的個性讓他天生對自然充滿了好奇心與想像力, 具有獨特的審美。

他會和路邊的金盞花一起沐浴日光, 以至於時光飛逝而絲毫沒有察覺;

他會和學生一起閉上眼睛, 用心感受春天溫暖的陽光和清吟如歌的微風;

他會注意到河邊的石塊像人臉, 並和學生一起敲打石子, 傾聽大地的密語;

他和好友嘉內出行, 看見路邊的電線杆,

會情不自禁吟出“肩並肩, 赤紅之臂交互挽起”;

他在山頂看見天邊的朝霞, 會從中找到“一頭在琥珀色的天空中漂浮著的中生代恐龍”。

一個人, 內心得有多敏感纖細, 才能發現自然之美。 一個人, 心境得有多寬容平和, 才能展露大愛之美。

冰砂糖這種東西,

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但我們可以品嘗乾淨、清透的微風, 暢飲美麗、桃色的朝陽。 在樹林或田野, 我常常看到殘破的衣服化作最美的天鵝絨衣、羅紗或鑲滿寶石的華服。 這些美麗的食物和衣服, 是我最喜歡的。

物質從來不是賢治的心之所向, 在他眼裡,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 甚至餐風飲露、箬笠蓑衣也別有滋味。

賢治眼中的原野

熱愛自然, 以自然為食, 大自然充盈了整個身體, 喚起個體對美的極致感知和享受。 於是, 自然便回饋以多愁善感, 心中滿溢的情緒自然順暢地從筆尖傾瀉而出。

想寫的東西好多好多, 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 那些字從紙上自然地跳出來, 畢恭畢敬地向我低頭道謝。

大多數人的本我停留在原始衝動這一層面, 賢治卻是個例外。 感受自然並將它們轉換為文字, 仿佛是賢治與生俱來的本能, 自然流露, 完全無法抑制。

帶著學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望著日頭、藍天、枯樹, 賢治呆立不動, 靈光乍現, 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記事本。 漸漸地, 時光停滯的天空開始變幻色彩,花間的蝴蝶振翅輕緩。

靈感將至

突然,蝴蝶觸角微動瞬間,狂風掃過稻田,壟間水光粼粼,枝頭飛鳥四起,賢治脫口而出,“一聲長長的悲哀之嗥,鳥的憂愁交錯……”,筆走龍蛇之間,鳥兒在天空恣意飛舞。

靈感迸發

“交錯……憂愁交錯……”,天空中飛鳥羽翅劃下的痕跡逐漸開始狂亂,筆尖折斷,在紙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遊走,似火車駛過,發出悲鳴,思緒突然中斷,飛鳥盡數散去。

靈感消散

導演用來表現文思泉湧和思緒中斷的這一段意識流,表現力簡直炸裂,讓人驚為天人。這種一氣呵成所帶來的衝擊力,讓人忍不住想要尖叫!

賢治隨時隨地都在用生命感知自然,並保持筆耕不輟,其閱歷和思想經過歲月的淬煉,變得深重醇厚、分外動人。

於是,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這些美好的文字:《銀河鐵道之夜》、《風又三郎》、《橡子與山貓》、《土神與狐狸》、《滑床山的熊》、《渡過雪原》、《雙子星》、《鹿舞起源》……

我的這些故事,都是在樹林田野和鐵路線路之間寫成的,是來自彩虹和月光的禮物。一個人走過橡樹林,在這藍色的黃昏裡,在這十一月的山風中顫抖。這種思緒將我整個淹沒,然後我又把這種無法自拔的思緒還原成了故事,真實地記下,一若它們原來的樣子。

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賢治

一個既能發現自然美又能欣賞自然美的人,一個既能品味文字美又能創造文字美的人,他和自然、文字是天生連接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就像蜜蜂,聞花香而來,於花間翩翩起舞,采花粉釀蜜,以吸食蜜漿為生,它屬於大自然又構築著大自然。

花兒、蜜蜂、蜂蜜,自然、人、文字……正如釀蜜是蜜蜂的本能,寫字就是賢治的本能。在時間這條畫布中,賢治以自然為墨、文字為筆,揮灑出原汁原味卻又雋永悠長的水墨畫。

賢治是被自然與文字選中之人,只有自然和文字,且只能是自然和文字,才能讓他對生活永葆熱情與追求。

如果不考慮現實,賢治大概更願意以自然和文字為食,活在自己的理想鄉,和好友嘉內“在上野圖書館談個通宵,談文學、戲劇……以及如何一起走過真理的道路……直到盡頭”。

賢治與好友保阪嘉內在山巔暢談夢想

我是多麼希望這些小故事中的片段,最後能成為你透明的食糧啊!

遺憾的是,在賢治的時代,他發表的隻言片語並不為人所認可,對於那個時代,這未嘗不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慶倖的是,在賢治離世後,他的作品於近百年內大量見諸於世,深受大家的喜愛並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

嗔怒的苦澀仍是青色

在四月氣層透射的光芒底下

吐唾、咬牙和踱步

我,只是一介修羅

噓,讓我們不要打擾這個和自然、文字對話的文藝青年,只細細地品味他文中的陽光、空氣、風、水和金盞花花瓣……

宮澤賢治最知名的一張照片

文/犬系貓娘

時光停滯的天空開始變幻色彩,花間的蝴蝶振翅輕緩。

靈感將至

突然,蝴蝶觸角微動瞬間,狂風掃過稻田,壟間水光粼粼,枝頭飛鳥四起,賢治脫口而出,“一聲長長的悲哀之嗥,鳥的憂愁交錯……”,筆走龍蛇之間,鳥兒在天空恣意飛舞。

靈感迸發

“交錯……憂愁交錯……”,天空中飛鳥羽翅劃下的痕跡逐漸開始狂亂,筆尖折斷,在紙面坎坎坷坷、曲曲折折遊走,似火車駛過,發出悲鳴,思緒突然中斷,飛鳥盡數散去。

靈感消散

導演用來表現文思泉湧和思緒中斷的這一段意識流,表現力簡直炸裂,讓人驚為天人。這種一氣呵成所帶來的衝擊力,讓人忍不住想要尖叫!

賢治隨時隨地都在用生命感知自然,並保持筆耕不輟,其閱歷和思想經過歲月的淬煉,變得深重醇厚、分外動人。

於是,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這些美好的文字:《銀河鐵道之夜》、《風又三郎》、《橡子與山貓》、《土神與狐狸》、《滑床山的熊》、《渡過雪原》、《雙子星》、《鹿舞起源》……

我的這些故事,都是在樹林田野和鐵路線路之間寫成的,是來自彩虹和月光的禮物。一個人走過橡樹林,在這藍色的黃昏裡,在這十一月的山風中顫抖。這種思緒將我整個淹沒,然後我又把這種無法自拔的思緒還原成了故事,真實地記下,一若它們原來的樣子。

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賢治

一個既能發現自然美又能欣賞自然美的人,一個既能品味文字美又能創造文字美的人,他和自然、文字是天生連接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就像蜜蜂,聞花香而來,於花間翩翩起舞,采花粉釀蜜,以吸食蜜漿為生,它屬於大自然又構築著大自然。

花兒、蜜蜂、蜂蜜,自然、人、文字……正如釀蜜是蜜蜂的本能,寫字就是賢治的本能。在時間這條畫布中,賢治以自然為墨、文字為筆,揮灑出原汁原味卻又雋永悠長的水墨畫。

賢治是被自然與文字選中之人,只有自然和文字,且只能是自然和文字,才能讓他對生活永葆熱情與追求。

如果不考慮現實,賢治大概更願意以自然和文字為食,活在自己的理想鄉,和好友嘉內“在上野圖書館談個通宵,談文學、戲劇……以及如何一起走過真理的道路……直到盡頭”。

賢治與好友保阪嘉內在山巔暢談夢想

我是多麼希望這些小故事中的片段,最後能成為你透明的食糧啊!

遺憾的是,在賢治的時代,他發表的隻言片語並不為人所認可,對於那個時代,這未嘗不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慶倖的是,在賢治離世後,他的作品於近百年內大量見諸於世,深受大家的喜愛並影響了很多人的一生。

嗔怒的苦澀仍是青色

在四月氣層透射的光芒底下

吐唾、咬牙和踱步

我,只是一介修羅

噓,讓我們不要打擾這個和自然、文字對話的文藝青年,只細細地品味他文中的陽光、空氣、風、水和金盞花花瓣……

宮澤賢治最知名的一張照片

文/犬系貓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