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玉米的前世今生,種玉米、愛玉米的人都該知道……

今天, 在糧食家族中, 最鬱悶的是玉米。

我們的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太大, 總體供過於求。 玉米庫存已達2.3億噸。 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中,

有一項, 就是減少東北四省區玉米種植面積。

庫存玉米怎麼辦?有專家建議用玉米製作溫室大棚半透明薄膜, 也有人大代表建議用庫存玉米做燃料乙醇。

玉米給我們帶來了多少歡樂的記憶......

玉米來到中國, 已經有450多年的歷史。 作為一種“外來貨”,

玉米對中國歷史影響非常大。 玉米與紅薯一道被人們稱為是改變中國歷史的糧食作物。 因為明朝時玉米和紅薯的引入, 使中國人口突破了一億人, 到清朝甚至達到4億人。

大約到了16世紀中期, 玉米傳到了我國。 最早記載見於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書的《鞏縣志》, 稱其為“玉麥”, 其後嘉靖三十九年《平涼府志》稱作“番麥”和“西天麥”。 “玉米”之名最早見於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到了明朝末年, 玉米的種植在我國已達十余省, 吉林、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都種。

香港科技大學龔啟聖教授和他的團隊研究發現發現, 玉米最早是經三條路徑進入中國:

☞第一條路徑是絲綢之路, 玉米經中亞於1560年左右進入甘肅。

☞第二條是經印度於1563年進入雲南。

☞第三條途徑是經菲律賓於1572年進入福建。

玉米與農民戰爭也有關係。玉米的種植,減少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次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賈瑞雪教授研究中國歷年農民暴動起義跟自然災害的關係。她的量化歷史研究發現:在16世紀玉米、紅薯進中國前,乾旱年裡平均每12個州府地區就有一個發生農民起義或暴動,而玉米、紅薯於16世紀引進中國後,即使在乾旱年,每40個州府才有一個發生農民起義。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新世界”糧食作物對水稻有很強的補充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紅薯、玉米不像大米那麼受歡迎,但是在乾旱年份,如果是在暴動起義和紅薯、玉米之間做選擇,農民更願意選擇後者。

請輸入標題 bcdef

玉米啥時候來到中國?導演們經常傻傻分不清...

1.新版《水滸傳》, 第一集第30分鐘時,宋江和公孫勝在理論打鬥時是在一片玉米地裡。大哥,宋朝哪有玉米?再過幾百年才引進哦~~

2.在《穆桂英掛帥》中,宋朝穆柯寨的牆上卻經常可以看到掛著一串串黃燦燦的老玉米,並且還在隨後諸如“我要吃玉米餅”、“可憐我的烤玉米還來不及吃”等多處地方提及。

3.老版《西遊記》更離譜。孫悟空和豬八戒制服危害村裡的蟒蛇精的時候,村民為了感謝他們,送來了玉米。《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唐朝,比明朝早好幾個朝代。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國分佈很廣,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北至北緯53度的黑龍江省的黑河以北,東起臺灣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積。

玉米在各地區的種植分佈卻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大致形成一個從東北到西南的斜長形玉米栽培帶。

☞北方春播玉米區:該區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和寧夏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陝西和甘肅的一部分,種植面積占全國33%左右,總產占38%左右。屬寒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帶。

☞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該區位于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39%左右,總產占39%左右。屬溫帶半濕潤氣候。

☞西南山地玉米區:該區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雲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陝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面積約占全國的16%,總產占14%左右。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

☞南方丘陵玉米區:該區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等省的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是中國水稻的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很少,種植面積為全國的6%,總產不足5%。屬亞熱帶和熱帶濕潤氣候。

☞西北灌溉玉米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部和甘肅省河西走廊和寧夏河套灌區,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5%,總產約占3%。屬大陸性乾燥氣候。

國內玉米產量較大的地區依次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玉米總產量在6500萬噸左右,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35%);山東、河南、河北(玉米總產量在 5421萬噸,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29.3%),其次玉米產量較高的省份有山西(706萬噸),陝西(568萬噸),雲南(585萬噸),四川(694萬 噸)。

☞第二條是經印度於1563年進入雲南。

☞第三條途徑是經菲律賓於1572年進入福建。

玉米與農民戰爭也有關係。玉米的種植,減少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次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賈瑞雪教授研究中國歷年農民暴動起義跟自然災害的關係。她的量化歷史研究發現:在16世紀玉米、紅薯進中國前,乾旱年裡平均每12個州府地區就有一個發生農民起義或暴動,而玉米、紅薯於16世紀引進中國後,即使在乾旱年,每40個州府才有一個發生農民起義。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新世界”糧食作物對水稻有很強的補充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雖然紅薯、玉米不像大米那麼受歡迎,但是在乾旱年份,如果是在暴動起義和紅薯、玉米之間做選擇,農民更願意選擇後者。

請輸入標題 bcdef

玉米啥時候來到中國?導演們經常傻傻分不清...

1.新版《水滸傳》, 第一集第30分鐘時,宋江和公孫勝在理論打鬥時是在一片玉米地裡。大哥,宋朝哪有玉米?再過幾百年才引進哦~~

2.在《穆桂英掛帥》中,宋朝穆柯寨的牆上卻經常可以看到掛著一串串黃燦燦的老玉米,並且還在隨後諸如“我要吃玉米餅”、“可憐我的烤玉米還來不及吃”等多處地方提及。

3.老版《西遊記》更離譜。孫悟空和豬八戒制服危害村裡的蟒蛇精的時候,村民為了感謝他們,送來了玉米。《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唐朝,比明朝早好幾個朝代。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國分佈很廣,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北至北緯53度的黑龍江省的黑河以北,東起臺灣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積。

玉米在各地區的種植分佈卻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大致形成一個從東北到西南的斜長形玉米栽培帶。

☞北方春播玉米區:該區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和寧夏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陝西和甘肅的一部分,種植面積占全國33%左右,總產占38%左右。屬寒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帶。

☞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該區位于北方春玉米區以南,淮河、秦嶺以北。包括山東、河南全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中部,江蘇和安徽北部,是全國玉米最大的集中產區,種植面積占全國39%左右,總產占39%左右。屬溫帶半濕潤氣候。

☞西南山地玉米區:該區包括四川、貴州、廣西和雲南全省,湖北和湖南西部陝西南部以及甘肅的一小部分,面積約占全國的16%,總產占14%左右。屬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

☞南方丘陵玉米區:該區包括廣東、海南、福建、浙江、江西、臺灣等省的全部,江蘇、安徽的南部,廣西、湖南、湖北的東部,是中國水稻的主產區,玉米種植面積很少,種植面積為全國的6%,總產不足5%。屬亞熱帶和熱帶濕潤氣候。

☞西北灌溉玉米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全部和甘肅省河西走廊和寧夏河套灌區,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3.5%,總產約占3%。屬大陸性乾燥氣候。

國內玉米產量較大的地區依次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玉米總產量在6500萬噸左右,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35%);山東、河南、河北(玉米總產量在 5421萬噸,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29.3%),其次玉米產量較高的省份有山西(706萬噸),陝西(568萬噸),雲南(585萬噸),四川(694萬 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