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兩次被李淵差點殺了,卻成為一代名將,為大唐滅了四個國家

隋末唐初, 是中國歷史中波瀾起伏而又動盪不安的一頁。 每到這種時候, 中華民族便會站出英雄人物, 平定海內, 還一個乾坤世界。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人, 我們知道他曾經滅突厥, 可你是否知道他一共滅了四個敵國。 我們知道他對大唐忠心耿耿, 可你是否知道他也曾各為其主, 兩次差一點都死在李淵手上?

不錯, 他叫李靖, 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 他的父親李詮也做到了趙郡太守。 可以說, 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而且興趣很單一, 志向很明確, 就是要學習兵法, 在沙場上建功立業。

隋末風起雲湧之時, 李靖恰好在做馬邑郡丞, 歸屬李淵分管。 但和唐朝其他開國將領不同的是, 他並沒有參與李淵的太原起兵。 相反, 他早早識破李淵的不臣之心, 準備喬裝打扮成囚徒到江都給溫柔鄉里的隋煬帝報信。

然而, 中途他就被攔截回來, 並五花大綁的送到李淵面前, 這下假囚徒變成真囚徒了。 李淵當然要殺人滅口, 於是揮一揮手, 要在鬧市中處決他。 要說李靖的志向還遠遠沒有實現, 就變成了刀下亡魂, 肯定不樂意, 於是他大聲疾呼:“您興起義兵, 本是為了天下, 除去暴亂, 怎麼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

這話雖然說得牽強, 但李淵、李世民父子正在用人之際, 也欣賞他的直率, 於是刀下留人, 釋放了他。 李世民更是慧眼獨具, 連忙邀請他加入幕府。 第一次死裡逃生就是這樣的。

第二次也很危險, 也是李靖命不該絕。 李淵稱帝建立大唐後, 四周並不安寧,

李靖被派往夔州平定南梁蕭銑。 在他抵達峽州時, 蕭銑依仗天險, 讓李靖遲遲不能通過。 這時候, 李淵懷疑他的用心, 密信告訴峽州刺史許紹處決李靖。 徐紹認為李靖是個人才, 不忍心下手, 再三向李淵求情, 這樣李靖才逃過一死。

後來蠻人首領冉肇則叛唐, 率眾進犯夔州, 李靖率八百士卒從後路襲擊, 大破蠻軍, 並擒獲冉肇則, 化解了這次危機, 這才讓李淵消除誤會。 他親筆寫信給李靖說:“既往不咎, 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另外, 還下璽書, 慰勞李靖說:“你的忠誠我已經看到眼裡了, 以後會倍加賞賜, 你再也不用擔心榮華富貴了。 ”

得到李淵的信任之後, 李靖更加賣力, 他協助李孝恭用兵, 只用兩個月的時間, 就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南梁。

因為此次的勝利, 李淵封他為上柱國。 後來輔公祏在丹陽稱帝, 國號定為宋, 但李靖為副將, 再次協助李孝恭, 運籌帷幄之間, 輕鬆平定了叛亂。 李淵甚至評價他說:“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 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李靖更大的舞臺還在李世民執政時期。 突厥曾是那個時代東亞地區的霸主,唐朝建國初期曾經都不得不求和于它,李世民更是隻身犯險,以疑兵之計才簽訂渭水之盟,贏得寶貴的時間。貞觀四年,唐太宗利用突厥內亂之機,命李靖攻打東突厥。李靖只帶了三千騎兵,從馬邑長途奔襲惡陽嶺。

他利用突厥人的恐慌心理,趁著夜色一舉攻城,頡利可汗不知虛實,倉皇逃竄,連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都被李靖俘獲。這次的勝利讓突厥損失慘重,頡利可汗也給大唐通信,願意俯首陳臣。

然而李靖趁派遣互派時臣,突厥防禦鬆懈的機會,突襲頡利可汗。這一仗,頡利可汗本人、隋朝和親的義成公主以及無數突厥貴族全部被俘,東突厥就此國滅。

貞觀九年,李靖已經年過花甲,早已解甲歸田了。但是這一年,忽然發生了土穀渾侵犯涼州的事件。大唐當然不能咽下這口氣,決定將領人選的時候,李靖不顧足疾,扔掉太宗賜給他的手杖,跑到房玄齡那裡去請纓。

這一仗出征的時機很不好,是在冬天行軍,不過是自衛反擊戰,也沒有辦法。李靖帶著十幾萬大軍,行軍四個月才到前線。一交戰,吐谷渾就被打敗了,於是對方堅守不出,還堅壁清野,企圖讓唐軍不戰自退。

老謀深算的李靖採取侯君集的意見,不給吐谷渾喘息之機,兵分兩路,不斷追擊吐谷渾。在這個過程中,吐谷渾伏允可汗在山窮水盡之時被部將殺死,他的長子又殺掉天柱王,率眾降唐。至此,不聽話的吐谷渾被滅國。

李靖後來活到79歲病逝,他的葬禮極盡哀榮,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唐太宗仿效霍去病的舊例,為他修了像山一樣的陵墓,並且陪葬昭陵。按照貢獻來說,他當之無愧。

突厥曾是那個時代東亞地區的霸主,唐朝建國初期曾經都不得不求和于它,李世民更是隻身犯險,以疑兵之計才簽訂渭水之盟,贏得寶貴的時間。貞觀四年,唐太宗利用突厥內亂之機,命李靖攻打東突厥。李靖只帶了三千騎兵,從馬邑長途奔襲惡陽嶺。

他利用突厥人的恐慌心理,趁著夜色一舉攻城,頡利可汗不知虛實,倉皇逃竄,連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都被李靖俘獲。這次的勝利讓突厥損失慘重,頡利可汗也給大唐通信,願意俯首陳臣。

然而李靖趁派遣互派時臣,突厥防禦鬆懈的機會,突襲頡利可汗。這一仗,頡利可汗本人、隋朝和親的義成公主以及無數突厥貴族全部被俘,東突厥就此國滅。

貞觀九年,李靖已經年過花甲,早已解甲歸田了。但是這一年,忽然發生了土穀渾侵犯涼州的事件。大唐當然不能咽下這口氣,決定將領人選的時候,李靖不顧足疾,扔掉太宗賜給他的手杖,跑到房玄齡那裡去請纓。

這一仗出征的時機很不好,是在冬天行軍,不過是自衛反擊戰,也沒有辦法。李靖帶著十幾萬大軍,行軍四個月才到前線。一交戰,吐谷渾就被打敗了,於是對方堅守不出,還堅壁清野,企圖讓唐軍不戰自退。

老謀深算的李靖採取侯君集的意見,不給吐谷渾喘息之機,兵分兩路,不斷追擊吐谷渾。在這個過程中,吐谷渾伏允可汗在山窮水盡之時被部將殺死,他的長子又殺掉天柱王,率眾降唐。至此,不聽話的吐谷渾被滅國。

李靖後來活到79歲病逝,他的葬禮極盡哀榮,為了表彰他的功勳,唐太宗仿效霍去病的舊例,為他修了像山一樣的陵墓,並且陪葬昭陵。按照貢獻來說,他當之無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