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說他有一個朋友,兩人無話不談,最高機密也不隱瞞

關於張廷玉, 治史的人給他兩個評價, 一個是政壇上的不倒翁, 一個是漢臣中的翹楚。 因此, 張廷玉的為官之道、處世哲學被後世所關注。

張廷玉出生的時候, 正是三藩之亂的前夕, 國家處在多事之秋。 張廷玉要想成就一番事業, 必須抓住有利時機, 那麼, 他有這樣的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時的形勢對他非常有利。

一是他的父親張英是當朝大學士, 康熙帝的寵臣、重臣。 父親張英對張廷玉後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是他有機會直接接觸當今皇帝康熙帝。 康熙四十三年, 他入值南書房, 這是走進康熙帝關鍵的一步。

南書房在紫禁城乾清宮西南, 本是康熙帝讀書處, 俗稱南齋, 翰林入值南書房, 初為文學侍從, 隨時應召侍讀、侍講, 常侍皇帝左右, 備顧問, 論經史, 談詩文, 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隨扈, 進而常代皇帝撰擬詔令諭旨, 參與機務。

康熙五十六年, 張廷玉充任經筵講官, 經筵為皇帝聽講書史之處, 就是為皇帝講經說史。 所以, 張廷玉的成長和進步很有規律, 總結他的仕途之路, 崛起於康熙朝, 重用于雍正朝。

張廷玉在成長的過程中, 緊緊秉承父親張英的家風, 小心為官, 認真做事。 在父親的影響下, 張廷玉仕途順利。

他28歲中進士, 32歲入值南書房, 44歲被授予禮部侍郎, 正式進入朝廷大員行列。 45歲充經筵講官, 49歲的時候, 他已經做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 真正成為大清朝的二品大員。

在雍正朝, 張廷玉的政治生涯達到頂峰。 雍正對張廷玉的信任, 通過雍正的話語可以說明。 在一次和張廷玉的交談中, 雍正帝竟然深情地說出了他們之間的關係“義固君臣, 情同密友”, 這可是非同尋常的評價, 表明了張廷玉和雍正帝之間的密切關係。 難怪雍正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那麼, 張廷玉對朝廷的貢獻究竟是什麼呢?

一是雍正的代言人。 張廷玉長期任職軍機大臣, 負責給雍正帝撰寫諭旨, 雍正帝時常召見張廷玉。 所以, 凡是朝中大事, 如軍務大事,

都是召見張廷玉之後, 張廷玉才秉承皇帝旨意承寫上諭, 對外發佈。

張廷玉非常瞭解雍正帝的想法, 所以, 他寫的諭旨, 都非常符合雍正帝的心理, 基本表達了雍正帝的想法。 可以說, 張廷玉是雍正最稱職的機要秘書, 是雍正帝真正的代言人。 所以,

雍正總結道:“繕寫上諭每年遵旨, 悉能詳達朕意。 ”

二是制定軍機處的相關制度。 雍正八年, 因西北用兵, 雍正帝設立軍機處, 軍機大臣在紫禁城內辦公, 不僅便於控制, 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雍正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和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 於是, 張廷玉奉命制定了軍機處的各種制度。

張廷玉才思敏捷,發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軍機辦法,比如廷寄,就是張廷玉發明的。之前朝廷的上諭都是明發,容易洩露機密。在廷寄誕生之後,其有關告誡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不交內閣而由軍機大臣密封,加蓋軍機處印信後,交兵部寄送各省有關官員,封面上書“軍機大臣字寄某官開拆”或“傳諭某官開拆”,稱寄信,通稱廷寄。

總之,張廷玉是雍正帝最信任的股肱大臣,須臾不能離開。到雍正八年五月的時候,這種關係愈發明顯。兩個人之間甚至到了無話不說的程度了,以至於當雍正帝認為即將離世的時候,把最機密的檔內容,也就是正大光明匾後的接班人人選洩露給了張廷玉。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臨終之際,把張廷玉作為托孤大臣,並且向眾臣宣佈了一句語驚四座的話:“百年之後,張廷玉配享太廟。”清朝的太廟中,一共有12位外姓功臣配享太廟,其中只有一個漢人,那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才思敏捷,發明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軍機辦法,比如廷寄,就是張廷玉發明的。之前朝廷的上諭都是明發,容易洩露機密。在廷寄誕生之後,其有關告誡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不交內閣而由軍機大臣密封,加蓋軍機處印信後,交兵部寄送各省有關官員,封面上書“軍機大臣字寄某官開拆”或“傳諭某官開拆”,稱寄信,通稱廷寄。

總之,張廷玉是雍正帝最信任的股肱大臣,須臾不能離開。到雍正八年五月的時候,這種關係愈發明顯。兩個人之間甚至到了無話不說的程度了,以至於當雍正帝認為即將離世的時候,把最機密的檔內容,也就是正大光明匾後的接班人人選洩露給了張廷玉。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臨終之際,把張廷玉作為托孤大臣,並且向眾臣宣佈了一句語驚四座的話:“百年之後,張廷玉配享太廟。”清朝的太廟中,一共有12位外姓功臣配享太廟,其中只有一個漢人,那就是張廷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