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曾經火爆一時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去哪兒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喜羊羊為何消失了?班杜拉的充氣娃娃實驗早已揭開了答案。

記得前幾年,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影視劇和動漫書風靡一時, 孩子們喜愛異常, 也被家長津津樂道!曾被很多人譽為近年來, 國內最成功的國產原創兒童動畫形象!幾乎所有的電視臺兒童節目頻道都熱播過, 長達數百集之多, 是當年的絕對熱門話題!後來不久, 此片受到了央視新聞聯播點名批評, 說部分動畫片語言粗俗, 渲染暴力, 對兒童身心發展不利, 而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紛紛指出了同樣的問題, 認為影視片中的暴力情節和行為對孩子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需要引起家長和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這個問題, 可能很多家長沒有仔細想過, 覺得孩子喜歡看動畫片, 就讓他看好了, 而且一看動畫片, 就不哭不鬧了, 正好樂得清淨!而不知道的是, 很多影視劇中的暴力行為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並切實的影響了他們的日常行為。 因為,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們很早就研究並關注過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即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學習來的, 如果是後天學習而來, 模仿行為是如何產生的?一位心理學界的大神級的人物,美國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專家的班杜拉(以後我們還會多次遇到他), 展開了一個震驚世人的實驗, 這就是著名的充氣娃娃暴力模仿實驗。

1961年, 班杜拉進行了一個重要的充氣娃娃實驗, 其設計的目的, 就是希望觀察兒童面對攻擊性的暴力行為究竟有著怎樣的反應, 以及這種反應對兒童的後續行為會產生何種影響。 這種充氣娃娃在美國叫波波玩偶,

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兒童玩具, 很多孩子都很喜愛。

實驗是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幼稚園展開的。 班杜拉一共挑選了72名幼兒, 年齡大約在3-6歲之間, 其中36名男孩, 36名女孩, 然後把他們分組, 帶入不同的房間, 任務是觀看房間內的實驗人員如何和波波玩偶相處的過程。

其中一個實驗人員對玩偶採取了非常暴力的行為, 比如拼命的拍打玩偶, 把它放在地上用腳踩, 然後用力的扔來扔去, 想法設法的虐待玩偶, 同時表現出愉悅的表情, 這樣的暴力對待玩偶的行為持續了一段時間。

而另一個房間裡, 實驗人員對玩偶採取了正常的, 比較溫和的行為, 把玩偶抱在懷裡, 輕輕的撫摸它, 和她對話, 溫柔的放到臉上, 就像正常孩子對待玩具的表現一樣, 這樣的行為同樣持續了一段時間。

而在第三個房間裡, 實驗人員對波波玩偶什麼也沒有做, 既沒有暴力攻擊它, 也沒有友善對待它, 而是放在一邊, 玩別的玩具。 接下來, 實驗最精彩的部分到來了。

在完成了三種示範行為後,

一種是攻擊性的行為, 一種是非攻擊性的行為, 一種是忽視性行為。 實驗人員把孩子們分性別, 分組帶入了不同的房間, 每個房間裡都放著相同的波波玩偶, 然後實驗人員悄悄地離開房間, 在外面觀察孩子們的不同表現。 事實的結果正如大多人所料, 觀看了暴力對待玩偶行為的兒童, 對玩偶同樣採取了暴力的攻擊行為, 而觀看非暴力攻擊行為的兒童大部分沒有對玩偶表現出暴力的行為, 而是表現出友好的行為, 而觀看了忽略行為的兒童, 同樣對玩偶採取了忽視的態度。 這樣的實驗發現是讓人震驚和痛心的!它以人們平時非常忽略的角度, 展現了成年人行為對兒童的巨大影響!

後來,班杜拉又在1963年從事了後續的類似研究,以進一步確認兒童模仿行為的規律,並基本總結了四個結論:

一、觀看了暴力行為的兒童,以後不論實施暴力行為的對象在不在現場,兒童都會模仿成人作出類似的暴力行為。

二、沒有觀察暴力行為的兒童,他們的攻擊行為明顯低於觀察了暴力行為的兒童。甚至他們比那些沒有觀察到任何行為的兒童更低,這就欣喜的說明了,非攻擊性的友善行為同樣是可以模仿的,而且對於暴力行為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三、兒童傾向于認同自己父母的行為,遠超過認同其他陌生人,而且同性別父母的認同度高於異性別的父母。所以,我們所有的家長們要小心了!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威力巨大啊!

四、從兒童性別的特徵看,男性兒童由於生理原因,明顯比女性兒童產生了更多的攻擊性模仿行為。

看到這裡,如果再問你,看含有暴力內容的影視劇或者漫畫書,對孩子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就不言而喻了。其實,生活中豈止電視,看看孩子玩的手機遊戲,家長平時的不注意的行為方式,學校同學的攻擊性行為等等,無一不對兒童的模仿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家庭中有沒有當著孩子面爆過粗口,發洩過不滿的情緒等等。別忘了,孩子都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你的行為,並記在了心裡。

同樣聯想到美國的電影電視評級制度,最大的目的是考慮了不同內容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模仿行為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兒童的早期發展階段,包括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孩子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知能力和道德評價標準,無法分別虛擬和現實的邊界,不能做出獨立的價值判斷,對於負面行為的後果是認識不到的,而學習模仿是孩子發展的天性,成年人的示範行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而班杜拉玩偶實驗的最大的積極發現是,非攻擊性的親善行為同樣是可以被兒童模仿的,所以,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示範效應,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順其自然,而是用更加友好親社會的行為去代替暴力的行為,這就是教育最大的功勞。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所以在看到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之後,別急著發火,先想想我們大人們的表現如何呢?

後來,班杜拉又在1963年從事了後續的類似研究,以進一步確認兒童模仿行為的規律,並基本總結了四個結論:

一、觀看了暴力行為的兒童,以後不論實施暴力行為的對象在不在現場,兒童都會模仿成人作出類似的暴力行為。

二、沒有觀察暴力行為的兒童,他們的攻擊行為明顯低於觀察了暴力行為的兒童。甚至他們比那些沒有觀察到任何行為的兒童更低,這就欣喜的說明了,非攻擊性的友善行為同樣是可以模仿的,而且對於暴力行為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三、兒童傾向于認同自己父母的行為,遠超過認同其他陌生人,而且同性別父母的認同度高於異性別的父母。所以,我們所有的家長們要小心了!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威力巨大啊!

四、從兒童性別的特徵看,男性兒童由於生理原因,明顯比女性兒童產生了更多的攻擊性模仿行為。

看到這裡,如果再問你,看含有暴力內容的影視劇或者漫畫書,對孩子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就不言而喻了。其實,生活中豈止電視,看看孩子玩的手機遊戲,家長平時的不注意的行為方式,學校同學的攻擊性行為等等,無一不對兒童的模仿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想想自己,在家庭中有沒有當著孩子面爆過粗口,發洩過不滿的情緒等等。別忘了,孩子都在一旁默默地看著你的行為,並記在了心裡。

同樣聯想到美國的電影電視評級制度,最大的目的是考慮了不同內容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模仿行為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兒童的早期發展階段,包括幼稚園和小學階段,孩子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知能力和道德評價標準,無法分別虛擬和現實的邊界,不能做出獨立的價值判斷,對於負面行為的後果是認識不到的,而學習模仿是孩子發展的天性,成年人的示範行為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而班杜拉玩偶實驗的最大的積極發現是,非攻擊性的親善行為同樣是可以被兒童模仿的,所以,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示範效應,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順其自然,而是用更加友好親社會的行為去代替暴力的行為,這就是教育最大的功勞。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所以在看到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之後,別急著發火,先想想我們大人們的表現如何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