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項上人頭也可以借嗎?曹操說可以,曹操借頭的故事是怎麼來的

真假三國縱橫談50:曹操借頭的來歷

“奸絕”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真可謂是“奸絕”(毛宗崗語), 奸詐到了極點, 為達目的, 不擇手段,

什麼樣的惡事都能想得出來, 都能做得出來。 他向倉官王垕借頭一事, 就充分表現了他的陰險和毒辣。

在十七回中寫到, 建安三年, 曹操率十萬大軍與袁術交戰。 雙方相持數月, 曹操這邊的軍糧開支漸漸跟不上。 後來曹操又向孫策借了十萬斛, 但還是杯水車薪。 掌管軍糧的王垕於是向曹操請示, 曹操命他用小斛散糧, 王垕擔心官兵怨恨, 可曹操卻說他自有辦法。 後來官兵果真有了怨言, 於是曹操找來了王垕, 說要借他的頭一用, 不由分說, 就將王垕給殺了, 然後又給他按了一個盜竊官糧的罪名。 於是官兵們的怨恨就一下煙消雲散了。

被曹操“借頭”的王垕

這裡的曹操借頭, 真可謂是毒辣至極。 那麼歷史上果真有這回事嗎?《三國志·武帝紀》注引的《曹瞞傳》, 可以看到此事的原始記載:

(太祖)常討賊, 廩穀不足, 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太祖曰:“善。 ”後軍中言太祖欺眾, 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眾(厭, 壓服), 不然事不解。 ”乃斬之。 取首題徇(徇, 罪名)曰:“行小斛, 盜官穀,

斬之軍門。 ”

將這段記載與《三國演義》中的記載一對比, 就可以發現, 《曹瞞傳》中, 是那“主者”出的主意, 用小斛散糧, 曹操只是認可了此事。 不久後發現事態嚴重, 不可收拾, 於是他推卸責任, 抓“主者”頂罪, 拿他的性命為自己開脫。 這當然可以說曹操冷酷, 但還說不上居心叵測。

但同樣一件事, 到了文人筆下就有些變味了。 唐代李冗的《獨異志》中也記載了這件事:

魏太祖軍中糧乏, 令主倉吏用小鬥。 後軍眾有言, 太祖歸罪吏, 謂曰:“借汝死, 令壓眾。 ”謗詞遂息焉。

在這段記載中, 用小斛散糧就成了曹操自己出的主意, 這樣一改, 曹操的歹毒就襯托出來了。

《三國演義》中的這段, 和《獨異志》中的進一步醜化思路非常接近, 就是抓住曹操自己發令用小斛散糧的這一點,

將情節進一步細化, 將曹操的奸惡寫得更加的入骨, 使其成為表現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

對於《三國演義》中曹操借頭的這一情節的意義, 清初的著名評點家毛宗崗在此回回前有如下批語:

曹操一生, 無所不用其借:借天子以命諸侯;又借諸侯以攻諸侯;至於欲安軍心, 則他人之頭亦可借;欲申軍令, 則自己之發亦可借。 借之謀愈奇, 借之術欲幻, 是千古第一奸雄。

想不到曹操一生中, 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借”字, 難怪毛宗崗要視他為千古第一奸雄, 稱他為“奸絕”了。

毛宗崗父子評點的《三國演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