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兵入關以後 為什麼一定要強迫百姓剃髮 為此還屠殺了幾十萬人

清兵入關以後, 曾頒佈剃髮令, “不論紳士軍民人等, 留頭不留發, 留發不留頭, 南山可移, 此令不可動”, 不論是地主鄉紳, 還是普通百姓, 凡是不剃髮的一一處死。

新朝建立, 照理來說應該是實行仁政, 收復民心, 為什麼要推行這麼嚴苛的法令, 而且是在現代人看來是無關痛癢的頭髮問題上?

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在古人看來, 頭髮是身體的一部分, 都是受之于父母的恩賜, 象徵著血脈和親情, 是不容忽視的一部分。 在王朝更迭之中, 放棄明朝傳統的束髮, 而像滿人一樣剃髮, 就成了清朝統治者判斷百姓歸順與否的關鍵。

剃髮的原因, 多爾袞說得很清楚“因歸順之民, 無所分別, 故令其剃 發, 以別順逆。 ”方便區別順民和逆党是清初大力推行剃髮令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一個外來王朝, 清朝雖然擁有強大的滿清八旗, 但幾十萬兵馬相對于明朝寵大的人口來說顯得微不足道。 入關之初, 清朝還面臨著南明小朝廷、四川的張獻總以及李自成部分殘兵的威脅。 清朝需要快速區別出順民和逆黨, 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以穩定後方。

為什麼要選擇頭髮作為切入點呢?一是因為上文中提到的, 頭髮在漢人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認同剃髮, 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對清朝的順從, 願意做清朝的臣子。 其次則是因為剃髮易操作易辨別。

清兵入關, 推行滿化, 除了剃髮以外, 還有一個重要舉措, 就是易衣冠, 就是讓漢人穿滿人的服裝。 但推行易衣冠的舉措卻顯得比較溫和,

不像剃髮那樣“留發不留頭”。 因為百姓很窮, 要他們趕緊置辦清朝衣物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 但剃頭不同, 只要一把剃刀, 很快就搞定了。

剃髮就像是一個投名狀, 剃了發, 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長回去。 大家看到你剃了發, 就知道你曾經歸順過清朝, 就算以後你再想叛變, 想回到明朝隊伍中也會留下一個污點。

除此以外, 剃髮令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奴隸和防止滿人漢化的一種手段。

歷朝歷代, 不乏少數民族打進中原但很快被同化的案例。 通過剃髮和易衣冠, 保持了滿人入關以前的習俗, 防止滿人被漢人同化。 也通過頭髮這一象徵, 提示滿人才是統治者, 而漢人不過是曾經的失敗者。

清朝推廣剃頭令逼得百姓不得不馬上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 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反剃頭運動。 清朝為了樹立威望, 在新攻佔下來的江南地區, 對拒絕剃頭的士人和百姓採取了血腥的鎮壓手段, 數十萬百姓因此而死。

有一些不願意剃頭又不敢站出來反對剃頭的百姓則採取了折中的對抗策略, 比如把頭髮全部剪掉,出家做了和尚,或者是把頭髮剪短來應付剃頭。

還有一些人逃到了山裡面,“不剃髮,據險自守”,只給清廷交賦稅,表示他們願意當清朝的臣民,卻不願剃髮。

比如把頭髮全部剪掉,出家做了和尚,或者是把頭髮剪短來應付剃頭。

還有一些人逃到了山裡面,“不剃髮,據險自守”,只給清廷交賦稅,表示他們願意當清朝的臣民,卻不願剃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