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師生關係,到底怎麼做才好?為人師表真的是作秀!

近日, 與教師行為有關的兩場論戰, 很值得反思。

一場論戰是開學當天, 貴州某小學教師穿戴整齊, 給入校的學生們鞠躬行禮, 學生也紛紛給回禮。 校方稱, 此舉是為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恭敬之心。 對此, 有人支持說這是培養孩子懂禮貌好的做法。 有人則質疑這是行禮順序顛倒, 折射出價值觀的錯位。

另一場論戰源於武漢一高校書記、校長帶頭到新生寢室打掃衛生。 據介紹, 學校下一步將對學生寢室採用“房東制”, 每個領導或老師都應該躬親垂范, 讓學生學習。 等學生畢業時, 學生要把乾淨的房間“還給”學校,

形成一種傳統。 許多網友為此點贊, 但也有人不買帳, 認為大學是培養學生自立自強的地方, 學校老師這麼做, 純屬作秀。

按理說, 在相對封閉的教育場內, 老師和學生的言談舉止都有行為規範、日常行為準則等相關檔作為參照。 即使檔中沒有面面俱到具體的行為要求, 只要對照檔所提倡的原則, 也能基本判斷行為的是與非, 不至於引起如此強烈的認知反差。 但網友們對教師行為的看法不一, 幾乎達到針鋒相對的地步, 只能說明各界對教師在校園內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何為恰當的行為舉止, 還沒有達成共識。

之所以出現爭議, 很大程度上與當下價值多元的社會環境有關。 平心而論, 隨著教育大環境的改變,

教師再以長者的強權要求學生“聽話”, 儘管冠以“為學生好”的名義, 也不見得收到好結果。 就像幾天前, 山東濟南一所職業中專要求男生髮型統一板寸、女生齊耳短髮, 否則自行退學。 校方解釋“學校數控機床等專業實訓較多, 此舉是出於對學生安全的考慮”, 但似乎有越權的嫌疑, 引來眾多反對之聲自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 老師視學生為上帝, 把學生當成貴賓, 也走向了極端和反面。

教師該如何把握好行為的度?如何才能使師生之間保持一種和諧關係?對此, 固然要對照行為規範的具體要求, 也要深思師生關係的內涵。 說到底, 教師或學生不當行為的背後, 是師生關係被扭曲, 抑或師生關係變了味。 師生關係是教育的一面鏡子,

映照出教育的是與非、得與失。 不能跳出行為本身看到更深一層的原因, 不從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入手, 還會引出諸多是非。

理想的師生關係, 是相互尊重, 彼此愛戴, 和諧相處, 是基於愛與關心基礎上的攜手成長, 共用教育美好、有愛的一面。 師生之間, 雖存在客觀的長幼之別, 但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上下級關係, 不是從利益出發的相互利用, 更不是將學生當成牟利的工具, 抑或反過來, 學生淩駕于老師之上, 將老師當作服務員, 對老師頤指氣使。 在這方面, 學校管理者尤其要重視良好教育氛圍的營造, 多從積極的情感出發, 凡事多從營造良好師生關係的角度出發, 多考慮師生雙方的心理感受, 也許就少一些好心辦壞事的輿論反轉。

就像煙臺大學校長近日發出的一封親筆信, 由於從以心育心的角度出發, 因而贏得了旁觀者發自內心的讚美。 據報導, 今年暑假考上煙臺大學的沈博瑞, 因家境貧困而打算棄學打工, 但在收到校長的親筆信和學校的溫暖扶助後, 他決定準時報到入學。 實際上, 不管是誰, 身處逆境之中都需要他人的共情, 而校長溫情的鼓勵無不讓人心頭一熱。 這種兼具長者悉心關懷和師者精神鼓舞的做法, 的確是理想師生關係的展現。

親其師, 才信其道。 師生關係的好與壞, 決定著一個群體乃至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特質。 但遺憾的是, 不僅是學校, 社會公眾也很少對師生關係予以深入、系統、科學的研究。

無論是在師範院校學習時、還是入職後接受繼續教育時, 絕大多數教師都很少接受這類培訓, 教育管理部門也很少聚焦於此。 而在學習方式持續變革的資訊社會, 師生關係有必要在吸納更多愛與尊重的前提下, 從傳統走向現代, 從疏離走向共生。

做到這一點, 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學生家長多反思, 既不能對孩子不聞不問, 也不能用社會上那一套“禮俗”來應對教師。 對於教師而言, 要拿出師者的氣度與胸襟, 用自己的學識與智慧贏得學生的愛戴, 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由此, 教師的一舉一動, 師生之間的和諧共處, 都將贏來社會各界更多的讚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