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第二”?只可惜她差了一點

分享者:點點電工

太平公主在中國歷史上的聲名, 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 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其實, 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 她的血管裡流動著的是她那極不安分的母親的血液。 她雖不乏心機和才幹, 也曾縱橫捭闔得意于一時, 但終未能承傳母志, 位列九五, 只是在史書上留下許多五顏六色的斑痕而已。 可以說, 她的命運, 在成為武則天女兒的那一天起, 就註定了。

下嫁薛紹, “燎炬枯槐”

唐高宗開耀元年(681年), 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太平公主下嫁薛紹。 這時太平公主大約十七八歲。 薛紹的父親薛X也是駙馬, 母親是唐太宗的女兒城陽公主, 因此, 薛紹其實是唐高宗的外甥。 二人大婚的這一天, 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日子, 長安城中一片喜氣洋洋, 從宮城的興安門南到薛家的宣陽坊西, 大道兩旁插滿了火炬。

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婚禮是長安城裡自古以來最為煊赫的婚禮, 以至於這場婚禮過後, 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典故——“燎炬枯槐”, 火炬把路邊的槐樹都給熏死了。

不過, 在這場極盡奢華, “烈火烹油, 鮮花著錦”的婚禮當中, 有一個人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這個人就是薛紹的長兄薛X。 薛X看太平公主寵倖已極, 心中暗暗擔憂。

這樁婚事惟一的反對者竟然是太平公主的母親武則天。 武則天嫌棄薛紹的長兄的妻子和二哥薛緒的妻子都不是貴族出身, 抱怨說:“我的女兒怎麼能夠和田舍女成為妯娌呢!”有人勸她說:“薛X的妻子蕭氏是蕭X的侄孫女, 蕭X的兒子蕭銳又是太宗女兒襄城公主的駙馬, 論理也是國家的姻親。 ”武則天這才勉強同意,

但是也為薛家兄弟日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太平公主雖然貴為帝女, 但童年時遭到的一次強姦事件卻給她的一生留下了陰影。 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是一個混蛋, 仗著自己貌美, 竟然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通姦, 還曾逼奸過太子妃。 太平公主常常去姥姥家玩,

不僅隨從的宮人悉數被賀蘭敏之姦污, 甚至連表妹太平公主都不放過。 後來東窗事發, 武則天得知後大怒, 賀蘭敏之的種種惡行彙集到一起, 遂發配到雷州(今海南島), 半路賀蘭敏之用一根馬韁繩自縊而死。 這件事給太平公主造成的影響很大。

太平公主和薛紹成婚的前一年, 即680年, 文成公主去世。 繼位的小贊普在當年前往唐王朝迎娶文成公主的賢相祿東贊的輔佐下, 日益強大起來, 吞併了青海一帶的吐谷渾等小國之後, 完成了統一大業。 太平公主“豐碩, 方額廣頤”, 身材豐滿, 額頭方正, 下巴寬闊, 尤其難得的是足智多謀, 野心勃勃。 武則天對這個惟一的女兒非常寵愛, 常常說“類我”。 太平公主的名聲甚至傳到了西域,

幾年前, 小贊普效仿松贊干布故事, 向唐王朝求親, 點名要太平公主和親。 武則天哪裡捨得這個寶貝女兒?但是吐蕃過於強大, 唐蕃之間幾次大的戰役都以唐王朝的失敗而告終, 因此不敢拒絕和親之議。 武則天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妙計, 為太平公主築了一座道觀, 就叫太平觀, 觀主即是太平公主, 以公主出家做了道姑的理由拒絕吐蕃的和親要求。 此事過後, 吐蕃仍然沒有甘休, 直到三十年後唐中宗派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藏, 才算了結。

武則天登基, 太平初涉“政壇”

太平公主和薛紹婚後生有二男二女, 生活平靜, 沒有捲入大事變之中。 直到688年, 武則天策劃以周代唐, 開始興起大獄, 欲盡除李姓宗室。

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和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不甘束手就縛,起兵討伐武則天,但準備不足,兵力不夠,很輕易地就被剿滅了。濟州刺史薛X在李沖起兵後,為他製造兵器並招募兵員,事敗後被武則天下獄。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婚事武則天本來就不滿意,此時趁機羅織薛紹、薛緒的罪名,指控薛家三兄弟參與了李沖的密謀,薛X、薛緒立即誅殺,薛紹因為是駙馬的緣故,杖打一百,關進大獄中餓死了事。

太平公主成了寡婦公主。對於自己這個心愛的小女兒的歸宿,武則天煞費苦心。先是想把她再嫁給武承嗣,但武承嗣體弱多病,加上名聲不好,太平公主不願意。

武則天不放心把天下歸為李姓,雖然把中宗李顯重新召回來做皇太子,但讓他改為武姓,然後讓李姓和武姓兩家廣泛聯姻:侄孫武崇訓娶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為妻,侄孫武延基娶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為妻,侄孫武延暉娶李顯的女兒新都公主為妻。最重要的是讓太平公主下嫁給侄子武攸暨。

天授元年(690年),時任右衛中郎將,“沉謹和厚,于時無忤”的武攸暨被武則天看中,要從侄子晉升為駙馬。可是武攸暨乃是有婦之夫,武則天遂派刺客刺殺了武攸暨的妻子,令他娶太平公主為妻。不僅如此,武則天還讓太平公主“預謀議”,參與朝政大事的決策,以至於“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為帝,母為後,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

這一年七月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成親,九月,武則天就改唐為周,自己正式做起了中國第一任女皇。從此後,太平公主開始捲入政治鬥爭。

小試身手,誅殺薛懷義和“二張”

太平公主小試身手,是誅殺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薛懷義本名馮小寶,身高力壯,有膂力,原是一個販賣女人梳粧檯上的脂粉等物的小商販,偶然的機緣結識了高宗千金公主的侍女,共赴巫山雲雨之後,千金公主為了取媚於武則天,遂將馮小寶進獻,說:“小寶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非常材”就是指男人的本錢很大的意思。侍寢後武則天非常滿意,為了便於出入宮中,讓馮小寶剃度為僧,將白馬寺修葺一新,馮小寶任住持。因為馮小寶不是士族出身,又把馮改姓薛,與駙馬薛紹合族,而且讓薛紹以叔父稱呼薛懷義。自此,薛懷義恃恩驕橫,右台禦史馮思勖彈劾薛懷義的手下犯法,薛懷義竟然在路上攔截馮思勖,派隨從將他打個半死。武則天又把在宮中督造明堂和天堂的工程交給薛懷義,這可是一項肥差,薛懷義極盡奢侈之能事,將這兩項形象工程建造得富麗堂皇。武則天大悅,居然派他率軍去和犯邊的突厥作戰。

武則天後來有了新的男寵,薛懷義吃醋,派人焚毀了他親自督造的明堂和天堂。直到薛懷義在白馬寺選取有膂力的白丁剃度為僧,達千人之多,朝中大臣紛紛彈劾的情勢下,武則天也懷疑薛懷義懷的不是“義”,於是授意太平公主招募身強力壯的健碩婦人數十人,日夜守護在身邊。一天有人告密說薛懷義即將謀反,武則天遂將薛懷義招進宮,以太平公主的乳母張夫人為首的娘子軍突然發難,捆縛薛懷義,隨後吊死了他。這是太平公主立下的第一功。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是武則天晚年最受寵的兩個面首。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連宰相張柬之都累月不能見面,惟有張易之兄弟侍疾。張柬之聯合朝中重臣、羽林軍首領,並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預謀誅殺二張。太平公主因為張昌宗誣陷流放了她的情人高戩,也參與其事。

張柬之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人擁著太子,率領左右羽林軍五百餘人,至玄武門,斬關而入,在武則天所居的迎仙宮外斬殺了二張,隨即一擁而入長生殿中。武則天一驚而起,斥問:“是誰作亂?”張柬之等人回答說:“二張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名誅之!”武則天看著太子李顯說:“原來是你幹的!二張既誅,你回你的東宮去吧!”司刑少卿桓彥範說:“太子哪裡還能回去!太子年齡大了,天意人心,已經思念李氏很久了,請您傳位給太子,以順天人之望!”於是盡誅二張的黨羽,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是年冬十一月,武則天駕崩,年82歲。

太平公主因為參與誅殺二張的行動,進號為鎮國太平公主,食邑增加到五千戶,後來又增加到了一萬戶。

助李隆基,立為太子

中宗繼位後,大臣數次上諫,請求肅清武姓的殘餘勢力,中宗一概不聽,反而寵信武三思,並將愛女安樂公主下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重用武則天的親信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又把武三思引入禁中,同樣成為韋皇后寵倖之人。

因為太子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因此韋皇后非常厭惡太子;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為了推尊武姓,也常常詆毀太子;安樂公主和駙馬武崇訓更是恃寵而驕,欺淩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為“奴”。太子忍無可忍,于景龍元年(707年)發動兵變,誅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緊接著闖入宮中,捉拿上官婉兒,最終兵敗,太子逃亡途中被左右所殺。

除掉了太子,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最大的政敵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了。太平公主也積極結交大臣和豪傑之士。兩大集團緊鑼密鼓,為即將到來的殘酷政治鬥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派人在進獻給中宗的餅中下了毒藥,毒死了唐中宗,立16歲的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韋皇后模仿武則天,先是臨朝攝政,繼而密謀害死李重茂,自己母儀天下。最先要對付的人,當然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事態緊急,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議,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兒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李隆基聯合兵部侍郎崔日用、寶昌寺僧普潤、前朝邑尉劉幽求、果毅都尉陳玄禮等人,欲打著李旦的名義先發制人。共謀者勸李隆基先稟告相王李旦,李隆基說了這麼一大篇冠冕堂皇的話:

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

李隆基的理由是如果先稟告父親,父親如果答應,則父親也將親身參與這一密謀,政變不成功則要危及父親的性命;如果父親不答應,那麼李隆基就無法發動政變。

李隆基這番話說得很漂亮:事情若成功就把功勞歸於父親,如果不成功就自己“身死于忠孝”。可是,李隆基難道沒有想過,如果事情不成功,非但李隆基會被殺,他的父親也必定連坐而被殺。說什麼“身死于忠孝”,李隆基分明是得到了太平公主這個強援之後,決心放手一賭。政變勝利後,李重茂被立為皇帝。緊接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脅迫李重茂將帝位禪讓給相王李旦,是為唐睿宗。禪讓那天,太平公主親自出馬,對李重茂說:“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李重茂怎敢不從?果然,太平公主上前對仍坐在御座上的李重茂斥道:“天下之心已歸相王,此非兒座!”這已經不是你的座位了!豐碩的太平公主提起李重茂的脖領子將他揪下了御座。

立太子的時候,睿宗在長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間猶豫不決。但李隆基掌有兵權,李成器主動推辭太子之位,李隆基如願以償坐上了太子的寶座。

富可敵國,賜死府第

太平公主立下這場大功,食邑達到了一萬戶之多,三個兒子都被封為異姓王。不僅如此,睿宗對這個妹妹的依賴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聽從太平公主意見的地步,以至於時人說“在外只聞有太平公主,不聞有太子”。

駙馬武攸暨呢?他倒是個清心寡欲的太平官兒,剛好在這大事變的同一年病死。

童年的陰影早就在太平公主身上產生了影響,武攸暨活著時,太平公主就有幾個情人;武攸暨死後,太平公主更加肆無忌憚,不僅和中書侍郎崔X私通,甚至和胡僧惠范鬼混,惠范仗著太平公主的勢力,羅致了萬貫家財。

太平公主權勢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兩個新的政敵集團形成了。

太平公主在長安城裡製造流言,稱“太子非長,不當立”,在李隆基左右安插了許多奸細,時刻窺伺李隆基的政治動向,動輒向睿宗進讒言,詆毀李隆基,並與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為朋黨。宰相宋和姚元之記著武則天和韋皇后的前車之鑒,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居東都洛陽。太平公主聽說後大怒,認為是李隆基的幕後主使,當面質問李隆基。李隆基不敢貿然發難,只好犧牲宋X和姚元之,奏請睿宗,稱二人離間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關係,離間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關係,請求將二人處以極刑。二人因此被貶為外官。

唐睿宗在位僅僅三年,於712年傳位於太子李隆基。第二年,太平公主積極聯絡追隨她的大臣和禁軍將領,準備廢掉李隆基。李隆基每天清晨服用一劑天麻磨成的粉滋補身體,太平公主遂買通宮人,預備在赤箭粉中下毒。李隆基感覺兩大集團最後的決戰即將到來,當年七月聯絡忠於自己的大臣(其中包括宦官高力士)先發制人,一舉誅殺了禁軍將領常元楷、李慈和參與密謀的大臣,太平公主逃入深山寺院,三日後被抓捕,在公主府第被賜死,餘黨盡皆誅滅。太平公主的兒子中,只有薛崇簡曾經勸說過母親,得以免死,三年前剛剛病死的駙馬武攸暨的墓也被平毀。抄家時,發現太平公主富可敵國。

像是一個報應,李隆基發動政變時的得力助手果毅都尉陳玄禮,756年,在著名的馬嵬坡,李隆基的兒子、太子李亨發動兵變時,時任龍武大將軍的陳玄禮和李亨聯盟殺了楊國忠和楊貴妃,李亨得以脫離李隆基入蜀避難的隊伍,在靈武篡位登基,李隆基迫不得已遜位。

以政變始,以政變終,包括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內的一切反動派原來都是紙老虎,中國歷史循環論的老套路一次一次上演,無始無終。

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和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不甘束手就縛,起兵討伐武則天,但準備不足,兵力不夠,很輕易地就被剿滅了。濟州刺史薛X在李沖起兵後,為他製造兵器並招募兵員,事敗後被武則天下獄。太平公主和薛紹的婚事武則天本來就不滿意,此時趁機羅織薛紹、薛緒的罪名,指控薛家三兄弟參與了李沖的密謀,薛X、薛緒立即誅殺,薛紹因為是駙馬的緣故,杖打一百,關進大獄中餓死了事。

太平公主成了寡婦公主。對於自己這個心愛的小女兒的歸宿,武則天煞費苦心。先是想把她再嫁給武承嗣,但武承嗣體弱多病,加上名聲不好,太平公主不願意。

武則天不放心把天下歸為李姓,雖然把中宗李顯重新召回來做皇太子,但讓他改為武姓,然後讓李姓和武姓兩家廣泛聯姻:侄孫武崇訓娶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為妻,侄孫武延基娶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為妻,侄孫武延暉娶李顯的女兒新都公主為妻。最重要的是讓太平公主下嫁給侄子武攸暨。

天授元年(690年),時任右衛中郎將,“沉謹和厚,于時無忤”的武攸暨被武則天看中,要從侄子晉升為駙馬。可是武攸暨乃是有婦之夫,武則天遂派刺客刺殺了武攸暨的妻子,令他娶太平公主為妻。不僅如此,武則天還讓太平公主“預謀議”,參與朝政大事的決策,以至於“二十餘年,天下獨有太平一公主,父為帝,母為後,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

這一年七月太平公主和武攸暨成親,九月,武則天就改唐為周,自己正式做起了中國第一任女皇。從此後,太平公主開始捲入政治鬥爭。

小試身手,誅殺薛懷義和“二張”

太平公主小試身手,是誅殺武則天的男寵薛懷義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薛懷義本名馮小寶,身高力壯,有膂力,原是一個販賣女人梳粧檯上的脂粉等物的小商販,偶然的機緣結識了高宗千金公主的侍女,共赴巫山雲雨之後,千金公主為了取媚於武則天,遂將馮小寶進獻,說:“小寶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非常材”就是指男人的本錢很大的意思。侍寢後武則天非常滿意,為了便於出入宮中,讓馮小寶剃度為僧,將白馬寺修葺一新,馮小寶任住持。因為馮小寶不是士族出身,又把馮改姓薛,與駙馬薛紹合族,而且讓薛紹以叔父稱呼薛懷義。自此,薛懷義恃恩驕橫,右台禦史馮思勖彈劾薛懷義的手下犯法,薛懷義竟然在路上攔截馮思勖,派隨從將他打個半死。武則天又把在宮中督造明堂和天堂的工程交給薛懷義,這可是一項肥差,薛懷義極盡奢侈之能事,將這兩項形象工程建造得富麗堂皇。武則天大悅,居然派他率軍去和犯邊的突厥作戰。

武則天後來有了新的男寵,薛懷義吃醋,派人焚毀了他親自督造的明堂和天堂。直到薛懷義在白馬寺選取有膂力的白丁剃度為僧,達千人之多,朝中大臣紛紛彈劾的情勢下,武則天也懷疑薛懷義懷的不是“義”,於是授意太平公主招募身強力壯的健碩婦人數十人,日夜守護在身邊。一天有人告密說薛懷義即將謀反,武則天遂將薛懷義招進宮,以太平公主的乳母張夫人為首的娘子軍突然發難,捆縛薛懷義,隨後吊死了他。這是太平公主立下的第一功。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是武則天晚年最受寵的兩個面首。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連宰相張柬之都累月不能見面,惟有張易之兄弟侍疾。張柬之聯合朝中重臣、羽林軍首領,並太子李顯,相王李旦,預謀誅殺二張。太平公主因為張昌宗誣陷流放了她的情人高戩,也參與其事。

張柬之和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人擁著太子,率領左右羽林軍五百餘人,至玄武門,斬關而入,在武則天所居的迎仙宮外斬殺了二張,隨即一擁而入長生殿中。武則天一驚而起,斥問:“是誰作亂?”張柬之等人回答說:“二張謀反,臣等奉太子之名誅之!”武則天看著太子李顯說:“原來是你幹的!二張既誅,你回你的東宮去吧!”司刑少卿桓彥範說:“太子哪裡還能回去!太子年齡大了,天意人心,已經思念李氏很久了,請您傳位給太子,以順天人之望!”於是盡誅二張的黨羽,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是年冬十一月,武則天駕崩,年82歲。

太平公主因為參與誅殺二張的行動,進號為鎮國太平公主,食邑增加到五千戶,後來又增加到了一萬戶。

助李隆基,立為太子

中宗繼位後,大臣數次上諫,請求肅清武姓的殘餘勢力,中宗一概不聽,反而寵信武三思,並將愛女安樂公主下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又重用武則天的親信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又把武三思引入禁中,同樣成為韋皇后寵倖之人。

因為太子李重俊不是韋皇后所生,因此韋皇后非常厭惡太子;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為了推尊武姓,也常常詆毀太子;安樂公主和駙馬武崇訓更是恃寵而驕,欺淩侮辱太子,甚至呼太子為“奴”。太子忍無可忍,于景龍元年(707年)發動兵變,誅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緊接著闖入宮中,捉拿上官婉兒,最終兵敗,太子逃亡途中被左右所殺。

除掉了太子,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最大的政敵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兄妹了。太平公主也積極結交大臣和豪傑之士。兩大集團緊鑼密鼓,為即將到來的殘酷政治鬥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派人在進獻給中宗的餅中下了毒藥,毒死了唐中宗,立16歲的李重茂為帝,是為唐殤帝。韋皇后模仿武則天,先是臨朝攝政,繼而密謀害死李重茂,自己母儀天下。最先要對付的人,當然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事態緊急,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議,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兒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李隆基聯合兵部侍郎崔日用、寶昌寺僧普潤、前朝邑尉劉幽求、果毅都尉陳玄禮等人,欲打著李旦的名義先發制人。共謀者勸李隆基先稟告相王李旦,李隆基說了這麼一大篇冠冕堂皇的話:

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于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

李隆基的理由是如果先稟告父親,父親如果答應,則父親也將親身參與這一密謀,政變不成功則要危及父親的性命;如果父親不答應,那麼李隆基就無法發動政變。

李隆基這番話說得很漂亮:事情若成功就把功勞歸於父親,如果不成功就自己“身死于忠孝”。可是,李隆基難道沒有想過,如果事情不成功,非但李隆基會被殺,他的父親也必定連坐而被殺。說什麼“身死于忠孝”,李隆基分明是得到了太平公主這個強援之後,決心放手一賭。政變勝利後,李重茂被立為皇帝。緊接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脅迫李重茂將帝位禪讓給相王李旦,是為唐睿宗。禪讓那天,太平公主親自出馬,對李重茂說:“皇帝欲以此位讓叔父,可乎?”李重茂怎敢不從?果然,太平公主上前對仍坐在御座上的李重茂斥道:“天下之心已歸相王,此非兒座!”這已經不是你的座位了!豐碩的太平公主提起李重茂的脖領子將他揪下了御座。

立太子的時候,睿宗在長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間猶豫不決。但李隆基掌有兵權,李成器主動推辭太子之位,李隆基如願以償坐上了太子的寶座。

富可敵國,賜死府第

太平公主立下這場大功,食邑達到了一萬戶之多,三個兒子都被封為異姓王。不僅如此,睿宗對這個妹妹的依賴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聽從太平公主意見的地步,以至於時人說“在外只聞有太平公主,不聞有太子”。

駙馬武攸暨呢?他倒是個清心寡欲的太平官兒,剛好在這大事變的同一年病死。

童年的陰影早就在太平公主身上產生了影響,武攸暨活著時,太平公主就有幾個情人;武攸暨死後,太平公主更加肆無忌憚,不僅和中書侍郎崔X私通,甚至和胡僧惠范鬼混,惠范仗著太平公主的勢力,羅致了萬貫家財。

太平公主權勢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兩個新的政敵集團形成了。

太平公主在長安城裡製造流言,稱“太子非長,不當立”,在李隆基左右安插了許多奸細,時刻窺伺李隆基的政治動向,動輒向睿宗進讒言,詆毀李隆基,並與益州長史竇懷貞等結為朋黨。宰相宋和姚元之記著武則天和韋皇后的前車之鑒,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居東都洛陽。太平公主聽說後大怒,認為是李隆基的幕後主使,當面質問李隆基。李隆基不敢貿然發難,只好犧牲宋X和姚元之,奏請睿宗,稱二人離間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關係,離間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關係,請求將二人處以極刑。二人因此被貶為外官。

唐睿宗在位僅僅三年,於712年傳位於太子李隆基。第二年,太平公主積極聯絡追隨她的大臣和禁軍將領,準備廢掉李隆基。李隆基每天清晨服用一劑天麻磨成的粉滋補身體,太平公主遂買通宮人,預備在赤箭粉中下毒。李隆基感覺兩大集團最後的決戰即將到來,當年七月聯絡忠於自己的大臣(其中包括宦官高力士)先發制人,一舉誅殺了禁軍將領常元楷、李慈和參與密謀的大臣,太平公主逃入深山寺院,三日後被抓捕,在公主府第被賜死,餘黨盡皆誅滅。太平公主的兒子中,只有薛崇簡曾經勸說過母親,得以免死,三年前剛剛病死的駙馬武攸暨的墓也被平毀。抄家時,發現太平公主富可敵國。

像是一個報應,李隆基發動政變時的得力助手果毅都尉陳玄禮,756年,在著名的馬嵬坡,李隆基的兒子、太子李亨發動兵變時,時任龍武大將軍的陳玄禮和李亨聯盟殺了楊國忠和楊貴妃,李亨得以脫離李隆基入蜀避難的隊伍,在靈武篡位登基,李隆基迫不得已遜位。

以政變始,以政變終,包括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內的一切反動派原來都是紙老虎,中國歷史循環論的老套路一次一次上演,無始無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