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吸煙是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研究表明, 吸煙是迄今為止引發肺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早在20世紀40年代, 科學家就提出吸煙與肺癌發病相關, 隨後一系列流行病學研究進一步確定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1964年, 美國首次發表了吸煙與健康的報告, 明確提出吸煙與肺癌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該研究表明, 大約85%~90%的肺癌發生於吸煙者或既往吸煙者。 每天吸一包香煙達20年者, 肺癌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10倍~15倍;同樣吸煙20年, 而每天吸煙量達到兩包或兩包以上者, 肺癌發病率增加到20倍~25倍。 男性吸煙者罹患肺癌的幾率為不吸煙者的23倍, 而女性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是不吸煙者的13倍。

吸煙是引發肺癌的首因

平時我們在宣傳控煙的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尤其是長期吸煙的“癮君子”總是說:“既然吸煙有害健康, 容易得肺癌, 為什麼某某等人吸了幾十年香煙, 至今也沒有得肺癌?相反, 某某一生中從不吸煙,

最近卻被確診為肺癌?”並以此為例, 拒絕戒煙。

其實吸煙確實是引發肺癌的首位原因, 這是流行病學研究得出的結論。 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實施控煙, 直到25年後肺癌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上面的結論。 當然吸煙後是否會發生肺癌, 涉及許多複雜的人體、社會因素, 包括吸煙者的先天基因、後天社會環境, 比如有無被動吸煙、家中小環境的污染(廚房烹調煙霧)、大氣污染、職業性接觸等複雜因素。

同樣是肺癌但病理類型不同

從肺癌的病理類型來看, 長期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多為男性, 病理類型常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 比較容易早期發現, 因為這種類型的肺癌多發生在上氣道, 即氣管分叉以上的呼吸道,

早期症狀多為頑固性刺激性乾咳, 偶爾間斷、少量咳血絲痰, 容易發生呼吸困難、阻塞性肺不張、阻塞性肺氣腫和阻塞性肺炎。

而不吸煙者發生的肺癌多為腺癌, 常見於女性, 病變多位於肺臟外周, 早期常無明顯症狀, 容易發生轉移。 許多患者常以轉移病灶引起的症狀為主訴, 如惡性胸腔積液, 早期診斷率較低。

基因突變類型不相同

吸煙者發生肺癌時基因變異的程度遠遠大於不吸煙者, 吸煙者肺癌中基因突變的數目是不吸煙者的10倍。 長期吸煙者基因突變數平均為209, 最高可達1363, 而不吸煙或偶爾吸煙者肺癌基因突變數平均為18, 最多可達22個。 肺癌患者基因突變數越多越難以根治, 對於化療或靶向治療均不敏感,

同時復發率更高,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的差異, 其機理主要如下:

1.香煙煙霧中含有70多種致癌物質, 包括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苯、砷、焦油等, 這些致癌物本身就很容易導致基因突變。

2.香煙煙霧中的各種有害物質會對氣道和肺泡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傷、炎症、壞死, 同時機體會努力修復受損的組織, 誘導幹細胞生長分裂, 產生新的細胞修復壞死組織, 長期吸煙者會在體內反復發生破壞-修復-再破壞-再修復……而每次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都有發生突變的可能。

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發生基因突變的類型並不相同:儘管肺癌患者基因突變數量很大, 但是其中通常只有一種主要突變對癌症的生長起到關鍵作用, 通常我們稱之為驅動突變。 驅吸煙者發生肺癌的驅動突變常為KRAS突變, 而不吸煙者發生肺癌的突變是EGFR和ALK突變(10%%~15%)。

近年來開發出來的靶向藥物主要是針對上述基因突變, 其中針對EGFR和ALK的靶向藥物不僅療效好,而且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等)少, 產生耐藥的速度較慢, 存活時間長,存活率高,患者生活品質較好。相反,目前針對KRAS突變尚缺乏特效藥物。然而值得慶倖的是,研究發現吸煙者發生肺癌很大一部分屬於“熱腫瘤”,即腫瘤細胞周圍有很多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因而將來可能受益於免疫療法。

存活時間長,存活率高,患者生活品質較好。相反,目前針對KRAS突變尚缺乏特效藥物。然而值得慶倖的是,研究發現吸煙者發生肺癌很大一部分屬於“熱腫瘤”,即腫瘤細胞周圍有很多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因而將來可能受益於免疫療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