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為什麼說周威烈王承認三家分晉是沒有問題的

嗚呼!君臣之禮既壞矣, 則天下以智力相雄長, 遂使聖賢之後為諸侯者, 社稷無不泯絕, 生民之害糜滅幾盡, 豈不哀哉!資治通鑒認為天子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禮教;要想維護禮教,

最重要的是區分地位;要想區分好地位, 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禮教就是禮紀朝綱;區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別;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整篇文章立意清楚, 論證有力。

司馬光的邏輯是這樣:禮法被破壞,

往往都是管理者在“名份”方面的問題沒有處理好所造成的, 所以名份最重要!而周威烈王就是破壞“名份”的管理者代表:未有大功于王室不得隨意封為諸侯, 韓、趙、魏三家不僅無功, 還蠶食他們的宗主-晉的土地人口, 勢力增強與諸侯無異, 周王室迫於形勢才封三家為諸侯, 所以周威烈王封韓、趙、魏為諸侯是絕對的惡政, 是周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林心如飾演戰國女子

對於司馬光先生的觀點, 我贊同一半, “名份”問題很重要, 無可厚非, 勿需贅言。 但是, 認為沒有處理好“名分”問題是導致周朝禮法制度遭到破壞的第一原因, 對於這樣的邏輯關係, 不認可!

一種政治體系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思想的失敗, 根本原因是它們與現實社會狀態相背離。 在西周初期, 周公建立了系統完善的禮法制度, 這一制度適合當時分封制度下的社會實際狀況, 所以, 在當時, 這套禮法制度是促進社會發展的。 為何這樣說, 分析如下:

周王室集團來自祖國西部, 相對於東部的中原地區居民,

它是外來戶, 周王室將全國土地分封它的子孫和功臣, 給諸侯充分的自主權, 同時要求諸侯承認周王室的宗主地位, 並且承擔必要的財政和軍事責任, 這樣, 諸侯管理自己屬國時主觀能動性較強, 而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做出反應, 周王室也可以集中各諸侯的力量打擊可能出現的異己分子。 此時, 周王室的力量是最強的, 而諸侯還在發展之中, 周王室與諸侯之間的利益是一致的, 二者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 在此基礎上制定的禮法制度也都能為大家認同並遵守。

範冰冰飾演商周女子

但是, 到了周威烈王時期, 整個社會狀況與西周初截然不同了, 周王室除了宗主身份之外, 基本可以說毫無實力可言, 讓一個名存實亡的天下“共主”來維繫早已為世人所拋棄的禮制, 太過勉為其難了吧!依司馬光觀點, 如果周威烈王不封三家為諸侯, 周朝就可以長存永續, 遺世千年了?而且, 從現實利益角度來說, 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對於維護周王室是有利的, 當時, 在諸侯列國中, 韓、趙、魏的綜合實力相當強勁,三家被封為諸侯,一定會擁戴周王室的地位,因為他們做為諸侯的合法性,必須以周王室存在為前提,所以,從策略來說,周威烈王的行為沒有問題。

周王室日漸衰敗,主觀上說是歷代政府問題積累造成的,客觀上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司馬光把周烈威王封三晉為諸侯一事看做十惡不赦,欠妥!周烈威王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啊。

韓、趙、魏的綜合實力相當強勁,三家被封為諸侯,一定會擁戴周王室的地位,因為他們做為諸侯的合法性,必須以周王室存在為前提,所以,從策略來說,周威烈王的行為沒有問題。

周王室日漸衰敗,主觀上說是歷代政府問題積累造成的,客觀上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司馬光把周烈威王封三晉為諸侯一事看做十惡不赦,欠妥!周烈威王表示自己也很無奈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