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 揭秘中國探月工程

3月28日上午,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第一講活動開講。 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供圖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卜浩健 廣州今年啟動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 主辦單位廣州市科協和廣州市教育局將組織優秀科學家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為廣州地區中小學生面對面舉辦優質科普講座。 3月28日上午, 廣州市科協和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第一講活動開講,

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擔任第一講主講嘉賓。 當天上午, 廣州市委副書記歐陽衛民向歐陽自遠院士頒發了“廣州航太首席科學傳播專家”聘書和“廣州市委黨校客座教授”聘書。 市二中學校長向歐陽自遠院士頒發“廣州二中應元英才計畫院士導師”證書。

今年將在全市舉辦50場

“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

近年來, 市科協通過開展科普大講壇、“千師萬苗”工程等活動, 也組織了許多優秀科學家面向廣州市民作科技報告或科普講座, 鐘南山、張景中、周福霖、瞿金平等許多院士專家都曾擔任過主講嘉賓。 然而, 長期系統有針對性地組織優秀科學家到學校開展科普講座的活動則還未做過。

為此, 2017年3月起, 市科協和市教育局將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 繼第一講活動之後, 3月29日至31日,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白武明、徐邦年、潘習哲等3名專家將在廣州中小學校連續開展9場科普講座。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計畫在2017年舉辦講座50場左右, 從2018年起, 爭取每年舉辦講座超過100場。

依託中國科協資源

邀請各界專家學者參與

據瞭解,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將依託中國科協的網路資源和人才智力資源, 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科技工作者, 包括兩院院士(駐穗院士)、高校教授(教學名師)、“千人計畫”專家、自然科學類學(協)會等科技社團專家、企業科技研發專家組成廣州科學傳播專家講師團,

走進廣州地區各中小學校, 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科普講座。

講師團成員可通過個人申請或單位推薦等形式, 由市科協和市教育局進行審核, 通過審核者將授予廣州科學傳播專家稱號, 並頒發聘書, 所授課程也將納入年度授課計畫。 講師團將由市科協負責統一管理, 在市教育局和各中小學校的配合下協調授課的內容、形式、時間、地點。 講師團的授課計畫由市科協和市教育局提前通過調研瞭解學校和學生需求後, 結合專家的時間安排擬定, 並于每年年初印發到各中小學校, 由校方進行“點餐式”選課。 選課後再由市科協負責組織安排講師團成員授課。

開講

人類未來可能將建立

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

3月28日上午, 歐陽自遠院士為廣州市第二中學500多名學生作科普講座《中國的探月夢》, 詳盡講述中國月球探測的歷程以及“嫦娥工程”的探月使命。 歐陽自遠透露, 中國今後要探索火星。 預計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逐步進行下列科研目標的探索:1.探測火星的生命活動資訊;2.為火星本體的科學積累資料;3.探討火星長期改造以及移民的可能性。

中國探月計畫“前有堵截, 後有追兵”

隨著世界石油價格的持續飛漲,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開始把目光轉向了月球, 各國科學家正圍繞月球上氦-3的儲量、採掘、提純、運輸及月球環境保護等問題悄然開展相關研究。 這種在地球上很難得到的特別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被科學家們稱為“完美能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將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把月球作為登上更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歐陽自遠表示,“現在,世界各個大國都擁有自己的探月計畫,中國探月計畫的當前形勢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歐陽自遠介紹,中國的月球探測發展戰略與長遠目標分為三個階段:探,登,駐。“探”指的是無人月球探測(2007-2017);“登”指的是登陸月球進行科學研究和探測;“駐”指的是將來在月球駐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

嫦娥三號拍攝的月面照片向全球免費開放共用

歐陽自遠談到了現在仍在進行的繞月探測“嫦娥工程”,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佈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號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其拍攝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佈。據悉,這些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資訊,照片和資料向全球免費開放共用。嫦娥三號降落的地方被命名為“廣寒宮”。而其旁邊的二十八個大坑,由中國二十八星宿命名。

知多D

院士眼中的月球

在用望遠鏡觀測前,人們一直以為月亮是個光滑的天體,像太陽一樣自身發光,但是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發現,月亮和我們生存的地球一樣,有高峻的山脈,也有低凹的窪地。他還從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動,發現了月亮自身並不能發光,月亮的光是透過太陽得來的。月球上的陰影,是由於經年累月宇宙中隕石的撞擊形成的。

月球現在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而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歐陽院士說,月球是沒有磁場的,行星品質越小,內部越早固化,越早終結。簡單來說,就是失去了活力,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年齡”,也會“生老病死”。月球是一個接近死亡的行星。

這種在地球上很難得到的特別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被科學家們稱為“完美能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未來可能將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把月球作為登上更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歐陽自遠表示,“現在,世界各個大國都擁有自己的探月計畫,中國探月計畫的當前形勢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歐陽自遠介紹,中國的月球探測發展戰略與長遠目標分為三個階段:探,登,駐。“探”指的是無人月球探測(2007-2017);“登”指的是登陸月球進行科學研究和探測;“駐”指的是將來在月球駐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

嫦娥三號拍攝的月面照片向全球免費開放共用

歐陽自遠談到了現在仍在進行的繞月探測“嫦娥工程”,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佈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號正式退役。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其拍攝的月面照片不久前首次公佈。據悉,這些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資訊,照片和資料向全球免費開放共用。嫦娥三號降落的地方被命名為“廣寒宮”。而其旁邊的二十八個大坑,由中國二十八星宿命名。

知多D

院士眼中的月球

在用望遠鏡觀測前,人們一直以為月亮是個光滑的天體,像太陽一樣自身發光,但是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發現,月亮和我們生存的地球一樣,有高峻的山脈,也有低凹的窪地。他還從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動,發現了月亮自身並不能發光,月亮的光是透過太陽得來的。月球上的陰影,是由於經年累月宇宙中隕石的撞擊形成的。

月球現在與地球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而月球與太陽的大小比率與距離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視大小與太陽幾乎相同,在日食時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陽而形成日全食。歐陽院士說,月球是沒有磁場的,行星品質越小,內部越早固化,越早終結。簡單來說,就是失去了活力,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年齡”,也會“生老病死”。月球是一個接近死亡的行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