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書》最重要的9條名句,可惜了隋文帝

01君子立身, 雖雲百行, 唯誠與孝, 最為其首。 

【出處】《隋書·帝紀第二》

【釋義】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 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

但只有忠誠和孝順才是最首要的。 

【賞析】封建社會最看重的就是君明臣賢, 父慈子孝。 一個人對君主要忠誠, 對長輩要孝順, 這才方顯君子的品德。 這雖說是中國作為一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美德, 卻也禁錮了許多人的思想, 製造了無數無謂的悲劇。 我們今天客觀地看待這一問題, 認為愚忠、愚孝固然不可取, 也確實製造過悲劇。 不過為人要講忠誠與孝道, 把這作為品德修養的準則, 這本身沒有什麼錯。 以誠待人, 以孝事雙親, 在今天仍然有其積極意義。

02知臣莫若於君, 知子莫若于父。 

【出處】《隋書·帝紀第二》

【釋義】瞭解臣子的莫過於君主, 瞭解兒子的莫過於父親。 

【賞析】文帝遺詔中說:知臣莫若君, 知子莫若父。 我很瞭解我的兒子, 楊勇及楊秀, 無臣子之心, 所以廢黜, 楊廣則仁孝著名, 以其行業, 堪稱朕意, 希望群臣百官與楊廣共治天下。 君臣父子朝夕相處, 比較熟悉, 因而互相瞭解,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如楊廣後來的所作所為不僅使隋國勢日衰, 而且導致最終的滅亡。

03孝悌有聞, 人倫之本,

德行敦厚, 立身之基。 

【出處】《隋書·帝紀第三》

【釋義】孝敬、順從是人倫的品德, 敦厚仁義是立身的基礎。 

【賞析】統治階級一貫強調儒學, 推崇儒學, 用倫理來約束人民, 使父慈子孝兄寬弟仁。 德行篤實敦厚是立身的基本。 若一個人品質惡劣, 道德敗壞, 不仁不孝, 不要說成名建業, 就是立足也很難。

04古之君子, 使人必報之。 

【出處】《隋書·志第二》

【釋義】古代的君子, 得到別人幫助後必加倍報答。 

【賞析】受人滴水之恩以湧泉相報是君子為人處世的原則, 也是君子仁義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實, 不僅是君子, 任何一個普通人得到別人的幫助後都應該報答, 大家互幫互助, 禮尚往來, 社會才其樂融融, 溫暖和諧。

05天有陰陽風雨晦明之氣, 人有喜怒哀樂好惡之情。 

【出處】《隋書·志第二十九》

【釋義】天氣有陰晴風雨黑白, 人有喜怒哀樂好惡。 

【賞析】意即人的七情六欲像天氣一樣多變和複雜。 但人不能完全受感情的支配, 不能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 所以對人的感情要辯證、全面地認識。 

06明者防於無形, 治者制其未亂。

【出處】《隋書·列傳第四》

【釋義】明達的人防患於未然, 有為的人不等到國家混亂才治理。 

【賞析】於義之子宣敏任都尉後, 上疏文帝。 意即有深謀遠慮的人能居安思危, 而不等到木已成舟, 悔時已晚。 我們也需要這種憂患意識, 居安思危, 防患於未然。

07川澤納汙, 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

【出處】《隋書·列傳第十一》

【釋義】川澤接受骯髒,所以形成了深廣,山嶽包容缺點,所以造就了高大。

【賞析】當時有人誣告大都督邴詔誹謗朝廷,上怒,將斬之,長孫平進諫。意思是說,人不僅要聽美言,還要聽逆耳忠言。只有豁達大度,廣開言路,才能成就大業,把國家治理好。否則,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天下人就都不敢說話了,這樣朝廷也難有所作為。最後,皇上果然赦免了邴詔,並佈告天下:誹謗之罪,勿複以聞。

08文德武功,因時而並用。

【出處】《隋書·列傳第三十二》

【釋義】文德與武功,應隨著時世的變化而並用。

【賞析】如三國時代,群雄紛爭,此時以武功為主,以文德為輔,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到了比較穩定的時代,則就以文德為主,武功為輔。時代的變遷要求文武各有側重,但無論何時,必須文韜與武略必備才能取勝。

09書無不可讀者。

【出處】《隋書·列傳第四十一》

【釋義】書沒有不可以讀的。

【賞析】隋朝大學者王熟讀各家之書,於是歎曰:書沒有不可以讀的,讀任何一本書,都可以從中受益。但這裡的書只是指好書,不是那些思想不健康的壞書。古往今來的大學者都博覽群書,從大量的閱讀中汲取營養,指導生活,而不只囿於某一方面。

所以成其深,山嶽藏疾,所以就其大。

【出處】《隋書·列傳第十一》

【釋義】川澤接受骯髒,所以形成了深廣,山嶽包容缺點,所以造就了高大。

【賞析】當時有人誣告大都督邴詔誹謗朝廷,上怒,將斬之,長孫平進諫。意思是說,人不僅要聽美言,還要聽逆耳忠言。只有豁達大度,廣開言路,才能成就大業,把國家治理好。否則,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天下人就都不敢說話了,這樣朝廷也難有所作為。最後,皇上果然赦免了邴詔,並佈告天下:誹謗之罪,勿複以聞。

08文德武功,因時而並用。

【出處】《隋書·列傳第三十二》

【釋義】文德與武功,應隨著時世的變化而並用。

【賞析】如三國時代,群雄紛爭,此時以武功為主,以文德為輔,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到了比較穩定的時代,則就以文德為主,武功為輔。時代的變遷要求文武各有側重,但無論何時,必須文韜與武略必備才能取勝。

09書無不可讀者。

【出處】《隋書·列傳第四十一》

【釋義】書沒有不可以讀的。

【賞析】隋朝大學者王熟讀各家之書,於是歎曰:書沒有不可以讀的,讀任何一本書,都可以從中受益。但這裡的書只是指好書,不是那些思想不健康的壞書。古往今來的大學者都博覽群書,從大量的閱讀中汲取營養,指導生活,而不只囿於某一方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