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生命誠可貴,這些著名詩人的死亡方式讓你想不

編者按:

生命誠可貴, 為何要選擇死亡?

好死不如賴活著。 這些敏感的詩人, 死亡成為生命最後的選擇。

或主動、或被動。

他們為何厭世?

他們又為何死去?

如今, 我們再讀他們的文字, 再也想像不出他們活到如今的模樣。

他們的影像, 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個瞬間。

這些詩人, 有的如雷貫耳, 成為新詩的偶像。

有的, 默默的來了, 又悄悄地走了。

01

■海子(1964~1989), 原名查海生, 1964年5月生於安徽懷甯查灣,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作為第三代詩人中最為有名的詩人, 他的詩雖然離第三代詩歌有一點遠, 但仍然充滿了那個時代的才氣和負氣息。

西方原罪的沉痛與東方神秘的迷離, 構建了他詩歌的抒情氣質, 也承擔了他生命的孤苦無依。

02

■三毛(1943~1991), 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詩人。 初名陳懋平, 後改名陳平。 1943年3月26日生於四川重慶, 原籍浙江舟山。 1991年1月4日淩晨, 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內用絲襪上吊自殺死亡,

享年48歲。 著作有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劄與私相簿》以及劇本《滾滾紅塵》, 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她寫了很多詩, 她有資格當一位詩人, 但她的文學作品更出色, 因此她的文學才華把她塑造成一位作家, 但她的詩歌才華絕對不亞于當代的詩人。

03

■顧城(1956~1993), 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1956年9月24日出生於北京, 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激流島因婚變砍死妻子謝燁後上吊自盡。 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的詩》、《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 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 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 詩集《白晝的月亮》。

04

■謝燁(1958~1993), 當代女詩人, 詩人顧城之妻。 原名張紅。 1958年7月4日生於北京。 1993年10月8日被顧城砍傷致死。

如果說死去的顧城值得被紀念的話, 那前提一定是要先紀念被他殺害的詩人謝燁, 否則就是不人道的、殘忍的、喪失社會良知的。 謝燁熱愛文學, 曾先後創作過一些詩歌、小說和散文。 高中畢業後在上海一家工廠做會計。

從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早期詩歌被選入《朦朧詩選》等多種詩歌選。 1985年獲全國首屆青年電影評論獎。 其作品沉穩清潤, 富於內蘊。 她的作品《你叫小木耳》亦感動過無數讀者。

05

■徐遲(1914.10.15~1996.12.13), 現代散文學家、詩人、翻譯, 浙江南潯人。 原名商壽。 1996年12月13日, 因後妻再次離婚患抑鬱症而在武漢同濟醫院跳樓自殺,

震動全國。 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選)、《枯葉蝴蝶》、《徐遲散文選集》、散文集《法國, 一個春天的旅行》, 論文集《紅樓夢藝術論》、《文藝和現代化》等。

06

■朱湘(1904~1933), 字子沅, 教育家、現代詩人, 新月派的健將之一, 原籍安徽太湖, 生於湖南沅陵。 詩風浪漫清朗, 曾被魯迅譽為“中國的濟慈”。 1933年12月5日, 他從上海到南京的客輪上投江自殺身死。 代表作《夏天》、《草莽集》、《草莽》、《石門集》等。

07

■聞捷(1923~1971), 五六十年代重要的紅色詩人, 文革期間死於煤氣自殺。 著有詩集《東風催動黃河浪》、《祖國, 光輝的十月》、《生活的讚歌》、《復仇的火焰》等。

08

■蝌蚪(1954~1987), 當代朦朧派女詩人, 原名陳洋(一說為陳泮), 朦朧派代表詩人之一江河的妻子。 因江河有了外遇後, 純情的蝌蚪在抑鬱中, 於1987年3月的一天,在寓所用手術刀割斷了大腿靜脈,結束了人生。

09

■駱一禾(1961~1989),當代詩人。1961年2月6日出生,1989年5月31日因突發性腦血管破裂大面積出血而死。 海子辭世後駱一禾傾其全力投入對海子詩歌的整理、推介工作,可以說,沒有駱一禾與西川的努力,海子光輝的詩歌的影響力決不會如此迅速地廣被中華文壇(又豈止是文壇)。朋友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駱一禾的離世,與他在短期內整理、推介海子詩歌而使自己身心過度勞瘁有關。

10

■方向(1962~1990),當代詩人。1962年10月出生于浙江淳安縣,1990年10月19日服毒自殺。 面對著戀人的兩地分隔,工作上的繁雜及同事間的不明朗關係,更主要的是創作環境的不如意而使得寫詩變得舉步維艱。這於把整個生命都投到寫詩歌的詩人而言,最痛苦莫過於此。

11

■戈麥(1967~1991),當代詩人,原名褚福軍,1967年生於黑龍江省蘿北縣寶泉嶺農場。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後被分配至北京《中國文學》雜誌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萬泉河。有《戈麥詩全編》(由其好友西渡主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在一篇《關於詩歌》的短文中,戈麥這樣寫道:“詩歌應當是語言的利斧,它能夠剖開心靈的冰河。在詞與詞的交匯、融合、分解、對抗的創造中,犀利奪目的語言之光必將照亮人的生存。詩歌直接從屬於幻想,它能夠拓展心靈與生存的空間,同時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可以視為他的詩歌觀。

12

■臥夫(1964-2014),原名張輝,詩人、攝影家,出生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長期居住北京,策劃《詩歌長卷》等。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詩人臥夫透露自己正在沿著海子當年的腳步,用鏡頭記錄海子的生命軌跡。此前,他曾出資修葺海子墓。他說,我給海子修墓,也因為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實在讓人太心疼了。2014年5月9日被發現於懷柔山中意外死亡,警方判定臥夫是因脫水導致多個器官衰竭,死因成謎。

13

■阿櫓(?~1997),當代詩人,原名魯榮福,河北樂亭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賓縣。曾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松花江分行,80年代因擅自去臺灣參加世界華人詩會,被所在銀行開除(當時參會費用5000,阿櫓無力支付,以行長名簽字冒領)。參會期間,阿櫓被選為該詩會最年輕的理事,並與臺灣音樂人娃娃相戀,娃娃後來將這個愛情故事講給李宗盛,李寫出了著名的《飄洋過海來看你>。阿櫓回大陸後,其妻下海至俄羅斯經商,並一去不回,生死不明。阿櫓于90年代初漂泊北京,生活基本處於窮困潦倒,1997年因搶劫殺人罪被判死刑。作品散見《人民文學》、《詩刊》、《當代》、《詩歌報》等海內外一百餘種報刊,並被《中國文學》(英法文版)介紹到國外。出有4部詩文集。 一首《阿櫓之死》這種超前意識的詩歌出現在詩壇的時候,曾經讓我們的眼睛為之一亮。

14

■昌耀(1936~2000),當代著名詩人。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2000年3月23日,在肺癌的折磨中跳樓自殺。昌耀是新詩史上第一個有著完整而飽滿的詩人形象的詩人,是新詩史上承上啟下式的關鍵詩人。代表作品《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等。

15

■宇龍(1965~2002),當代著名軍旅詩人、作家。原名楊垠祖,祖籍湖北天門。2002年1月20日晚,在廣州被歹徒暴打致死。去世前系廣州軍區空軍武漢基地少校軍官,由湖北借調到廣州軍區電視藝術中心參加創作。代表作有詩歌《機場》、詩劇《黑天鵝的歌舞廳》、電視連續劇《歸途如虹》(與人合著)。2005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宇龍詩選》。宇龍家人出資創立了“宇龍詩歌獎”。 宇龍是一個善良正直的軍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他長期堅持民間詩歌寫作,著有大量的詩歌、詩論、詩劇、隨筆和其他文學作品。

16

■崔澍(1980~2003),80後青年詩人。1980年生,祖籍河南商丘。2003年9月6日早上8點29分在鄭州因病去世。代表作有詩歌《文字比肉體帶來的快感更持久》、《賣臉》等。 自稱河南流氓。去世前系西安《陽光部落》雜誌社的編輯,因病回鄭州治療。他是一個80後青年詩人,西北大學中文系學生,西安五角星詩社重要成員,解放詩歌論壇主要發起人之一。著有大量的詩歌、詩論、隨筆和其他文學作品。著名詩人楊春光評論崔澍的《賣臉》是一篇傑作,傑就傑在它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痛苦心聲和世態炎涼,猶如白居易的《賣炭翁》和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17

■諶煙(1984~2004),湖南80後女詩人,原名陳璐,1984年生於湖南衡陽,2004年6月3日晚23時左右服毒自殺。 其詩歌與小說展現了80後一代人的糾纏、困惑、掙扎、絕望。文筆流暢,細膩,感情真摯、奔放、熾熱。其人是真正跨掉的實踐者。用啤酒加農藥完成一生。“觀湘門”駐站,早期活動在“弧線80後詩歌論壇”。

18

■馬驊(1972~2004),當代詩人。祖籍福建。1972年4月11日生於天津,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後赴雲南省德欽縣梅裡雪山下的藏區明永村義務支教。馬驊堅持寫作和小劇場戲劇實踐,自印詩集《九歌及其他》(1999)和《邁克的真實生活》(2000),有部分翻譯,包括美國女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和英國詩人特德·修斯的詩歌,另有一些短篇小說零零碎碎地發表。2002年起一直擔任《詩生活月刊》的主編。2004年6月20日因搭乘的吉普車落入懸崖下的瀾滄江而遇難。

19

■周建歧(1971~2005),當代詩人。1971年生於河北省灤南縣,17歲寫詩,19歲在《東北文學》發表處女作。詩歌散見於《青年月刊》、《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等各大報刊雜誌。有作品入選《2004年中國最佳詩歌》。2005年11月11日生日這天午6點,在家中自縊身亡。

20

■餘地(1977~2007),當代青年詩人、作家。本名餘新進。1977年生於湖北宜都,長居昆明。有詩歌、小說等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詩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學》等報刊及各類網站,並有作品入選《2003中國最佳詩歌》、《2005中國年度詩歌》、《2005北大年選(小說卷)》等選本。曾獲得2005年度邊疆文學獎等獎項。主要作品有長篇詩性隨筆《內心:幽暗的花園》等。2007年10月4日淩晨零時許在昆明家中用菜刀割斷頸上動脈和食管而亡。據其生前朋友介紹,餘地養有一對不滿3個月的雙胞胎兒子,其妻身患重症。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將其生前作品整理結集為《餘地作品選》出版。 “不是死亡殘忍;是死亡提示了生的殘酷。”生活的壓力讓30歲的他不堪重負,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他只好選擇割脈自殺,以尋求解脫。

21

■吾同樹(1979~2008),本名曾桓開,1979年12月生,廣東梅州人。2005年7月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2008年8月1日在東莞家中自縊身亡。詩歌曾在《詩刊》、《星星》等刊物發表,入選《2003年大學生最佳詩歌》等十餘個選本。 吾同樹在2008年7月留下的文字中寫道,每個月還款2000元,大概需要240個月,這筆帳目才會理清。吾同樹在自殺前一天寫下這樣的詩句:一隻鳥,在層雲上飛/那疲倦的身軀、迷茫的眼神/只能被雲朵的灰色遮蔽……是啊,疲倦的豈只是詩人,大家其實都很疲倦,大家其實都會找個空兒歇息一下,大家其實都會在歇息後再飛……無他,生命的使命使然。

22

■王英(1970~2008),筆名越兒,重慶女作家,《紅岩》雜誌社編輯部主任。2008年11月25日午後1時40分左右,王英在與父母訴說了自己參加2008年第二屆川渝散文家論壇筆會期間受到的委屈後,趁父母不備,縱身從重慶出版社宿舍樓14樓陽臺上飛下,香消玉殞。

23

■小招(1986~2011.2.14),原名李建輝,80後作家、詩人。1986年生,湖南會同縣人。03年入讀南京師大歷史系,05年退學。即居北京。2011年2月14日情人節在湖南家鄉跳橋自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啤酒主義的荒誕快樂》、詩集《我的希望在路上》。 阿堅著《致自殺詩人小招(組詩)》、《小招分裂症、死亡之》談及小招死亡、生前情況。

24

■辛酉(1981-2011),原名朱禮權,湖北下泉人。詩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暮晚及其他》(重慶大學出版社),長篇小說《敘事》,隨筆集《花言樵語》(待出版)。2011年2月20-21日,辛酉在浙江溫嶺與朋友失去聯繫;3月7日于溫嶺縣城內一條河裡發現屍首,確認他溺水而亡。

25

■丁仕宏(1974-2012),青年詩人,男,1974年出生於安徽秋浦,籍貫:懷甯縣高河鎮。筆名:杜鴻,法號:延風,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個人詩集《秋浦歌》,《詩刊》社常務副主編李小雨序,2002年始主編《中國先鋒詩選》叢書,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匈牙利第29屆世界詩人大會漢語詩歌獎,2010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詩集《雙鏵犁》(與北塔合集),譚五昌序。2012年7月3日下午,丁仕宏在北京宋莊畫家村家中逝世。據與丁仕宏同住的親屬回憶,事發前,其身體狀況良好,但經常熬夜創作。有醫學專家懷疑,這可能是其猝死誘因。

於1987年3月的一天,在寓所用手術刀割斷了大腿靜脈,結束了人生。

09

■駱一禾(1961~1989),當代詩人。1961年2月6日出生,1989年5月31日因突發性腦血管破裂大面積出血而死。 海子辭世後駱一禾傾其全力投入對海子詩歌的整理、推介工作,可以說,沒有駱一禾與西川的努力,海子光輝的詩歌的影響力決不會如此迅速地廣被中華文壇(又豈止是文壇)。朋友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駱一禾的離世,與他在短期內整理、推介海子詩歌而使自己身心過度勞瘁有關。

10

■方向(1962~1990),當代詩人。1962年10月出生于浙江淳安縣,1990年10月19日服毒自殺。 面對著戀人的兩地分隔,工作上的繁雜及同事間的不明朗關係,更主要的是創作環境的不如意而使得寫詩變得舉步維艱。這於把整個生命都投到寫詩歌的詩人而言,最痛苦莫過於此。

11

■戈麥(1967~1991),當代詩人,原名褚福軍,1967年生於黑龍江省蘿北縣寶泉嶺農場。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9年畢業後被分配至北京《中國文學》雜誌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萬泉河。有《戈麥詩全編》(由其好友西渡主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在一篇《關於詩歌》的短文中,戈麥這樣寫道:“詩歌應當是語言的利斧,它能夠剖開心靈的冰河。在詞與詞的交匯、融合、分解、對抗的創造中,犀利奪目的語言之光必將照亮人的生存。詩歌直接從屬於幻想,它能夠拓展心靈與生存的空間,同時讓不可能的成為可能。”這可以視為他的詩歌觀。

12

■臥夫(1964-2014),原名張輝,詩人、攝影家,出生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長期居住北京,策劃《詩歌長卷》等。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詩人臥夫透露自己正在沿著海子當年的腳步,用鏡頭記錄海子的生命軌跡。此前,他曾出資修葺海子墓。他說,我給海子修墓,也因為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實在讓人太心疼了。2014年5月9日被發現於懷柔山中意外死亡,警方判定臥夫是因脫水導致多個器官衰竭,死因成謎。

13

■阿櫓(?~1997),當代詩人,原名魯榮福,河北樂亭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賓縣。曾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松花江分行,80年代因擅自去臺灣參加世界華人詩會,被所在銀行開除(當時參會費用5000,阿櫓無力支付,以行長名簽字冒領)。參會期間,阿櫓被選為該詩會最年輕的理事,並與臺灣音樂人娃娃相戀,娃娃後來將這個愛情故事講給李宗盛,李寫出了著名的《飄洋過海來看你>。阿櫓回大陸後,其妻下海至俄羅斯經商,並一去不回,生死不明。阿櫓于90年代初漂泊北京,生活基本處於窮困潦倒,1997年因搶劫殺人罪被判死刑。作品散見《人民文學》、《詩刊》、《當代》、《詩歌報》等海內外一百餘種報刊,並被《中國文學》(英法文版)介紹到國外。出有4部詩文集。 一首《阿櫓之死》這種超前意識的詩歌出現在詩壇的時候,曾經讓我們的眼睛為之一亮。

14

■昌耀(1936~2000),當代著名詩人。原名王昌耀,湖南省桃源縣人,2000年3月23日,在肺癌的折磨中跳樓自殺。昌耀是新詩史上第一個有著完整而飽滿的詩人形象的詩人,是新詩史上承上啟下式的關鍵詩人。代表作品《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等。

15

■宇龍(1965~2002),當代著名軍旅詩人、作家。原名楊垠祖,祖籍湖北天門。2002年1月20日晚,在廣州被歹徒暴打致死。去世前系廣州軍區空軍武漢基地少校軍官,由湖北借調到廣州軍區電視藝術中心參加創作。代表作有詩歌《機場》、詩劇《黑天鵝的歌舞廳》、電視連續劇《歸途如虹》(與人合著)。2005年10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宇龍詩選》。宇龍家人出資創立了“宇龍詩歌獎”。 宇龍是一個善良正直的軍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詩人。他長期堅持民間詩歌寫作,著有大量的詩歌、詩論、詩劇、隨筆和其他文學作品。

16

■崔澍(1980~2003),80後青年詩人。1980年生,祖籍河南商丘。2003年9月6日早上8點29分在鄭州因病去世。代表作有詩歌《文字比肉體帶來的快感更持久》、《賣臉》等。 自稱河南流氓。去世前系西安《陽光部落》雜誌社的編輯,因病回鄭州治療。他是一個80後青年詩人,西北大學中文系學生,西安五角星詩社重要成員,解放詩歌論壇主要發起人之一。著有大量的詩歌、詩論、隨筆和其他文學作品。著名詩人楊春光評論崔澍的《賣臉》是一篇傑作,傑就傑在它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痛苦心聲和世態炎涼,猶如白居易的《賣炭翁》和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17

■諶煙(1984~2004),湖南80後女詩人,原名陳璐,1984年生於湖南衡陽,2004年6月3日晚23時左右服毒自殺。 其詩歌與小說展現了80後一代人的糾纏、困惑、掙扎、絕望。文筆流暢,細膩,感情真摯、奔放、熾熱。其人是真正跨掉的實踐者。用啤酒加農藥完成一生。“觀湘門”駐站,早期活動在“弧線80後詩歌論壇”。

18

■馬驊(1972~2004),當代詩人。祖籍福建。1972年4月11日生於天津,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後赴雲南省德欽縣梅裡雪山下的藏區明永村義務支教。馬驊堅持寫作和小劇場戲劇實踐,自印詩集《九歌及其他》(1999)和《邁克的真實生活》(2000),有部分翻譯,包括美國女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和英國詩人特德·修斯的詩歌,另有一些短篇小說零零碎碎地發表。2002年起一直擔任《詩生活月刊》的主編。2004年6月20日因搭乘的吉普車落入懸崖下的瀾滄江而遇難。

19

■周建歧(1971~2005),當代詩人。1971年生於河北省灤南縣,17歲寫詩,19歲在《東北文學》發表處女作。詩歌散見於《青年月刊》、《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等各大報刊雜誌。有作品入選《2004年中國最佳詩歌》。2005年11月11日生日這天午6點,在家中自縊身亡。

20

■餘地(1977~2007),當代青年詩人、作家。本名餘新進。1977年生於湖北宜都,長居昆明。有詩歌、小說等作品發表于《人民文學》《詩刊》《星星》《山花》《青年文學》等報刊及各類網站,並有作品入選《2003中國最佳詩歌》、《2005中國年度詩歌》、《2005北大年選(小說卷)》等選本。曾獲得2005年度邊疆文學獎等獎項。主要作品有長篇詩性隨筆《內心:幽暗的花園》等。2007年10月4日淩晨零時許在昆明家中用菜刀割斷頸上動脈和食管而亡。據其生前朋友介紹,餘地養有一對不滿3個月的雙胞胎兒子,其妻身患重症。後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將其生前作品整理結集為《餘地作品選》出版。 “不是死亡殘忍;是死亡提示了生的殘酷。”生活的壓力讓30歲的他不堪重負,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他只好選擇割脈自殺,以尋求解脫。

21

■吾同樹(1979~2008),本名曾桓開,1979年12月生,廣東梅州人。2005年7月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2008年8月1日在東莞家中自縊身亡。詩歌曾在《詩刊》、《星星》等刊物發表,入選《2003年大學生最佳詩歌》等十餘個選本。 吾同樹在2008年7月留下的文字中寫道,每個月還款2000元,大概需要240個月,這筆帳目才會理清。吾同樹在自殺前一天寫下這樣的詩句:一隻鳥,在層雲上飛/那疲倦的身軀、迷茫的眼神/只能被雲朵的灰色遮蔽……是啊,疲倦的豈只是詩人,大家其實都很疲倦,大家其實都會找個空兒歇息一下,大家其實都會在歇息後再飛……無他,生命的使命使然。

22

■王英(1970~2008),筆名越兒,重慶女作家,《紅岩》雜誌社編輯部主任。2008年11月25日午後1時40分左右,王英在與父母訴說了自己參加2008年第二屆川渝散文家論壇筆會期間受到的委屈後,趁父母不備,縱身從重慶出版社宿舍樓14樓陽臺上飛下,香消玉殞。

23

■小招(1986~2011.2.14),原名李建輝,80後作家、詩人。1986年生,湖南會同縣人。03年入讀南京師大歷史系,05年退學。即居北京。2011年2月14日情人節在湖南家鄉跳橋自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啤酒主義的荒誕快樂》、詩集《我的希望在路上》。 阿堅著《致自殺詩人小招(組詩)》、《小招分裂症、死亡之》談及小招死亡、生前情況。

24

■辛酉(1981-2011),原名朱禮權,湖北下泉人。詩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暮晚及其他》(重慶大學出版社),長篇小說《敘事》,隨筆集《花言樵語》(待出版)。2011年2月20-21日,辛酉在浙江溫嶺與朋友失去聯繫;3月7日于溫嶺縣城內一條河裡發現屍首,確認他溺水而亡。

25

■丁仕宏(1974-2012),青年詩人,男,1974年出生於安徽秋浦,籍貫:懷甯縣高河鎮。筆名:杜鴻,法號:延風,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個人詩集《秋浦歌》,《詩刊》社常務副主編李小雨序,2002年始主編《中國先鋒詩選》叢書,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匈牙利第29屆世界詩人大會漢語詩歌獎,2010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詩集《雙鏵犁》(與北塔合集),譚五昌序。2012年7月3日下午,丁仕宏在北京宋莊畫家村家中逝世。據與丁仕宏同住的親屬回憶,事發前,其身體狀況良好,但經常熬夜創作。有醫學專家懷疑,這可能是其猝死誘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