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楊志如何競爭上崗?

楊志如何競爭上崗?

安立志

楊志因為在東京街頭殺了“沒毛大蟲”牛二, 被開封府以“一時鬥毆殺傷, 誤傷人命”的罪名, 脊杖二十, 充軍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這本是楊志人生旅程的又一不幸, 但卻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轉機。

楊志充軍北京後, 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卻意外地看中了這個人才。 身為服刑犯的楊志, 不僅未入監服刑, 而且直接留在府中聽用。 這個境遇, 與林沖當年的慘相可謂天壤之別。 對於梁中書的用意, 金聖歎是這樣分析的, 這一切都在為此後的押運生辰綱埋下伏線。 這樣的分析有點牽強附會,

過分貶低了梁大人惜才愛才的美好用意。

因為楊志在梁府“早晚殷勤聽候使喚”, 梁中書有心抬舉他, 打算提拔他做個軍中副牌, 月支一分請受。 作為當朝太師蔡京的東床快婿, 在用人問題上, 梁中書並不想搞“伯樂相馬”式的“一言堂”。 書中是這樣說的, 梁中書“只恐眾人不服, 因此, 傳下號令, 教軍政司告示大小諸將人員來日都要出東郭門教場中去演武試藝。 ”(第十一回)這應了那句俗話, “是騾子是馬, 拉出來溜溜”, 是“選馬”而不是“相馬”, 至少從程式上體現了公開與透明, 從而為命乖運蹇的楊志提供了一次競爭上崗的良好機會。

既是比武, 必要的花架子還是要擺的。 教場之上, 演武廳正面擺著一把渾銀交椅,

這是梁中書的專座。 兩邊排著兩行官員: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 牙將、校尉、正牌軍、副牌軍。 前後列著百員將校。 將臺上豎起一面黃旗, 左右列著幾十對金鼓手。 莊嚴、鄭重、公開, 似乎無可挑剔。 如果那兩行官員都算評委的話, 那麼, 這梁中書應當是享有一票否決權的評委會主任了。

然而, 這樣的比武在程式上卻是不公正的。

首先是資格問題。 楊志觸犯了帝國法律, 尚在服刑期。 在東京的殺人犯到了北京卻成了座上賓;在開封府剛剛判了刑, 到了大名府卻可考選公務員, 而且競爭的還是軍中職務。 按照正常情況, 這資格問題無論如何也無法過關。

其次, 這一競爭機制只為楊志一人而設, 屬於典型的因人設制, 至少違反了眾中選優,

公平競爭的原則。 說穿了, 這次競爭上崗, 就是梁中書為楊志一人創造的脫罪、轉正、升職之機, 指標是特定的, 人選是特定的, 職務是特定的, 待遇是特定的, 甚至程式都是特定的。

再次, 梁中書作為當地最高領導, 在作了如此之多的“特定”之後, 居然兼任主考官, 如此以來, 怎麼能夠保證競選的公正?事實也是如此, 在比武前和比武中, 梁中書對楊志百般關照, 處處呵護, 不僅親賜衣甲, 而且自己的戰馬都供其騎乘, 甚至出場時, 也帶楊志同行。 這無疑等於暗示。

複次, 令人無法理解的是, 此次競選, 直到臨場, 除楊志外, 其他選手不僅都是未定的, 而且都不明就裡, 甚至楊志的競爭對手都由梁中書一手指定。 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

梁中書叫周謹聽令, “著副牌軍施逞本身武藝。 ”不過, 這也無意中向公眾宣示, 此次競爭上崗, 競爭的崗位只是副牌, 這也是梁中書心目中適合楊志的職務。

政策如此傾斜, 競爭的結果顯然不利於周謹而有利於楊志。 果不其然, 周謹比武失利, 梁中書反而這樣說:“前官參你做個軍中副牌, 量你這般武藝, 如何南征北討?怎生做得正請受的副牌?”於是下令, “教楊志替此人職役。 ”(第十二回)

似乎所有程式就要按照“導演”的意願順利結束了, 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對於徒弟周謹的失利, 急先鋒索超似乎看出了貓匿, 竟然出陣公開挑戰楊志。 對於這一出乎意料的發展, 梁中書倒是沒有如其他官員一樣以勢壓人, 將索超逐出場外,

只是為楊志捏了一把汗。 在得知楊志敢於應戰的表態後, 他不僅交待“教甲仗庫隨行官吏”給楊志挑選“應用軍器”, 而且直接吩咐, “牽我的戰馬借與楊志騎”, 並叮囑“小心在意, 休覷得等閒。 ”

由於此次比武關乎大名府軍人的聲譽, 兵馬都監李成也私下作了安排, 他分付索超:“周謹是你徒弟, 先自輸了, 你若有些疏失, 吃他把大名府軍官都看得輕了。 我有一匹慣曾上陣的戰馬並一副披掛, 都借與你。 小心在意, 休教折了銳氣!”比武的結果, 不分勝敗, 旗鼓相當, 可謂皆大歡喜, 梁中書指使軍政司將楊志、索超都升做管軍提轄使。

比武結束, 書中還留下這樣一截尾巴:紅日西沉, 梁中書在官員護送下打道回府, 城裡百姓, 扶老攜幼, 都很歡喜。 梁中書在馬上問道:“你那百姓歡喜為何?”眾老人說:“老漢等生在北京,長在大名,從不曾見今日這等兩個好漢將軍比試!今日教場中看了這般敵手,如何不歡喜!”一聽這話,這樣一場並不公平的比武,似乎還合於“群眾公認”,梁中書聽了自然高興。不過,這很難不是盜用民意。

梁中書在馬上問道:“你那百姓歡喜為何?”眾老人說:“老漢等生在北京,長在大名,從不曾見今日這等兩個好漢將軍比試!今日教場中看了這般敵手,如何不歡喜!”一聽這話,這樣一場並不公平的比武,似乎還合於“群眾公認”,梁中書聽了自然高興。不過,這很難不是盜用民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